2023 年 7 月 28 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召開動員會,部署紀檢監察機關配合開展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這讓本就跌跌不休的醫藥更是雪上加霜。在市場對于醫藥行業的悲觀情緒影響下,次日醫藥生物指數也是應聲下跌。
尤其是細分行業當中的創新藥,由于享受到了曾經高增長、高估值帶來的戴維斯雙擊,在下跌途中也就具備了更大的空間。根據 Choice 相關數據,創新藥指數當天跌幅達到了 3.88%。
可事實上,醫藥反腐對于整個行業來說并非壞事,其不僅可以打擊整個産業鏈當中不合法的利益,規範行業的準則;同時還能夠加速行業出清,讓那些真正具備創新能力的公司得以加速成長,從而避免劣币驅逐良币現象的出現。
當行業低迷時,投資者往往會忽略利好并誇大利空,如今的創新藥便是如此。可一旦行業出現一些邊際改善,投資者同樣也會積極介入其中,而伴随着《談判藥品續約規則》的頒布,醫藥行業也在醞釀着一輪新的邊際改善。
01
宏觀環境
對于醫藥行業,尤其是創新藥來說,研發需要不斷地投入大量資金。同時 2018 年港交所推出了第 18A 章上市規則,允許未有收入、未有利潤的生物科技公司到港上市,因此港股市場也就成爲了國内生物醫藥企業融資最大的聚集地之一。
可自 2022 年以來,由于受到美聯儲持續加息的影響,港股流動性持續低迷,創新藥的融資能力不斷下降導緻行業整體估值發生了較大的波動。
如今伴随着美聯儲加息正在逐漸步入尾聲,整個行業的估值中樞有望迎來新一輪的上升。
政策方面,2023 年 7 月 4 日,國家醫保局發布醫保談判續約規則。其中提到:對達到 8 年的談判藥納入常規目錄管理 ; 對未達 8 年的談判藥,連續協議期達到或超過 4 年的品種以簡易方式續約或新增适應症觸發降價的,降幅減半,減輕了後期創新藥企降價壓力,也減少創新藥續約進醫保失敗的可能性。
而對于過去投資者們最爲擔憂的集采,《續約規則》也指出支付标準調整規則基本覆蓋藥品全生命周期,強調 " 價值購買 ",絕不是 " 價格越低越好 " 的随意砍價。這意味着集采對于醫藥的壓制和負面影響告一段落,對于創新藥而言可以說是全面友好。
除此之外,2023 年 6 月 FDA 對君實和百濟的 PD1 以及億帆醫藥的長效升白藥 F-627 進行現場省察、和黃醫藥的呋喹替尼在結直腸癌上的 PDUFA 日期爲 2023 年 11 月 30 日,種種迹象都表明海外市場信心正在逐漸恢複當中。
02
估值窪地
當然,盡管行業目前發生了一些邊際改善,但要想精準的去把握個股的拐點依然是非常困難的。因此通過恒生醫藥 ETF(159892)(注:場外聯接 C 的代碼爲 016971)來對生物醫藥行業進行配置無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其跟蹤的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數投資了一籃子港股的生物醫藥企業,其中包括了藥品、生物技術和醫療器械等多個細分子行業,既有石藥集團這樣行業競争壁壘深厚、發展穩健的醫藥龍頭,也有京東健康、金斯瑞生物科技這類互聯網醫療、CXO 領域的公司。
不少企業都是在 A 股相對比較稀缺的标的。
成長性上,根據 Wind 相關數據顯示,該指數的前十大權重股 2022 年平均營收和扣非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分别達到了 52% 和 24%,多數公司呈現出高增長的趨勢。
估值方面,該指數目前已經來到了估值的底部區間。根據 Wind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 2023 年 8 月 4 日,其絕對 PB 值僅爲 2.5,來到了曆史 13.64 分位數的水平。
當宏觀環境和中觀政策正在發生一些邊際改善,個股基本面又持續向好時,短期沖擊使得恒生醫藥 ETF 的配置性價比正在日益凸顯。對于那些尋求賠率收益的投資者來說,這無疑是一個相對有吸引力的選擇。
作者:吳文濤
視覺設計:疏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