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秋天,阿裏巴巴會召開其一年裏技術上最重要的盛會 " 雲栖大會 ",幾乎每次都能彙集高級政府官員、行業組織、合作夥伴以及這家超級公司自己的最高管理層,從阿裏巴巴創始人馬雲、阿裏雲創始人王堅博士、剛剛卸任的前董事長兼 CEO 張勇,到本屆雲栖大會上,阿裏巴巴的另一位傳奇蔡崇信。
10 月 31 日,阿裏巴巴和阿裏雲在今年 9 月出人意料地更替管理層後,第一次舉辦雲栖大會,同時也是蔡崇信重新回歸并擔任阿裏巴巴董事局主席後在杭州主場的第一次公衆演講,他的關鍵詞包括 " 數字經濟 "、" 浙江杭州 "、" 雲上亞運會 "、"AI 開放生态 " 等。據其介紹,目前全國 80% 的科技企業和超過一半的 AI 大模型公司運行在阿裏雲上。
雖然在商業化真正成熟之前,AI 大模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提供雲計算服務的廠商仍然會是這輪 AI 熱潮的最大受益者。
其他高管方面,剛剛接任阿裏雲董事長和 CEO 不到兩個月的吳泳銘既沒有演講,也沒有接受媒體采訪。在其主場盛會上,這位現階段的阿裏雲一号位沒有任何公開發言和表态,隻是坐在場下靜靜聆聽。關于阿裏雲今年具體的業務介紹,都由阿裏雲 CTO 周靖人代勞。
但是,還有很多問題懸而未決。按照五月份時任 CEO 張勇的計劃,阿裏雲要在 12 個月内完全分拆并獨立上市,此外阿裏雲還将引入外部戰略投資者。半年過去了,阿裏雲無論内外,這一雄心勃勃且有明确時間表的目标都沒有任何進度更新,甚至就像房間裏的大象一樣,無人再予提及。
昂貴的 AI
即便所有人都知道 AI 算力的成本會越來越低,其應用産品會越來越多,但那畢竟是将來的事情,在到達那個将來之前,仍需要接受若幹年時間的發展,和幾百甚至上千億體量的虧損。對阿裏雲來說,這個缺口由誰來補,就成了一個問題。資本市場、外部戰略投資者、還是阿裏内部?
從全球範圍來看,除了各大巨頭,可能隻有孫正義和跳過孫正義的石油錢有可能願意接受這個級别的虧損。而衆所周知的是,當雲和 AI 越來越成爲阿裏巴巴想要的那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外部的錢就越不可能參與到中國雲計算事業的發展中來。
但目前 AI 算力仍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AI 大模型初創公司中最耀眼的明星 Anthropic 和 OpenAI,兩家就從谷歌、亞馬遜和微軟這些巨頭身上總共融到了兩百多億美元。由于昂貴的 AI 算力成本,這些現金中的大部分都會以購買雲服務的方式回到它們股東的報表收入中。根據加州知名 VC a16z 在今年 1 月的估算,第三方模型供應商将大約一半的收入花在雲基礎設施上;自己訓練模型的初創公司,則把早期輪次融資的 80-90% 都花在了雲服務商上。
與它們有所不同的是,在中國,無論是文心一言還是通義千問,都得依托于百度和阿裏的自身成熟業務場景來發展;而百川智能、智譜 AI 等大模型創業公司,則同樣一邊拿中國互聯網巨頭的投資,一邊做它們的客戶。
這個模式由微軟在四年前首次投資 OpenAI 時開創。我們無法确認,在中國互聯網巨頭對百川智能們的投資協議裏,是否會有購買股東雲服務的條款——但我們可以确認的是,對阿裏雲、騰訊雲這樣的巨頭雲計算部門來說,通過向人工智能創業公司提供雲服務的方式,一定能攤薄自己爲了建設 AI 算力而付出的高昂成本,還能在向外部客戶提供服務的過程中積累經驗,發現并解決問題。
由于 OpenAI 的前瞻性和突破性,早期就對其押注的微軟已經慢慢開始收獲成果。在不久前發布的三季報中,微軟的雲計算服務 Azure 收入與去年同期相比強勁增長 29%,不僅增速止跌回升,而且超出了市場預期。
投資款來自于集團成熟業務貢獻的利潤,通過創業公司的大量消耗,又成爲了集團雲計算業務的收入,順便培育起自己的大模型團隊。對雲計算業務來說,這個買賣簡直穩賺不賠。
但成本仍然是一個大問題。盡管有外部客戶購買和摩爾定律的存在,現階段的 AI 算力成本仍然居高不下。據 WSJ 上個月的報道,微軟利用 OpenAI 的技術推出的 GitHub Copilot 已經被超過 150 萬人使用過,但由于運行成本太高,一直處于虧損狀态。報道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稱,今年頭幾個月,微軟平均每月在每個用戶上要倒貼超過 20 美元,有些用戶每月給微軟帶來的損失甚至高達 80 美元。
現實情況是,與普通的傳統雲服務相比,基于越強大 AI 模型的雲服務,就越爲耗能。但除電力能源的大量消耗之外,中國雲計算廠商還面臨着 AI 算力短缺的灰暗前景,這意味着,如果想要達到與國外同行同等的 AI 算力效率,中國雲計算廠商要付出更加高昂和持久的代價。
這些代價不是阿裏雲能獨自承擔的。在去年終于扭虧爲盈後,阿裏雲的收入和利潤都仍徘徊不前。同期,由于研發通義千問的達摩院人工智能團隊并入,使得阿裏雲又多了一個龐大的成本部門——當然,這個成本部門很可能會在未來回饋阿裏雲,可至少在當下,阿裏雲需要更多的幫助乃至輸血來渡過投入期。雖然去年阿裏雲經過一個強調業務盈利的時期,但根據這次阿裏雲高管在媒體采訪時的回應,現階段的目标不可能是減虧。
而在整個阿裏巴巴集團之内,隻有淘天集團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利潤中心。2023 年第二季度财報顯示,在人民币 453.71 億元的阿裏巴巴集團經調整 EBITA 中,淘天集團貢獻了 493.19 億元,因爲被其他業務虧掉了一些。站在阿裏巴巴集團的角度,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無法脫離于阿裏巴巴的阿裏雲
阿裏巴巴今年豪情萬丈的 "1+6+N" 大分拆,阿裏雲是那個 "6" 中的一個,而且本來可能是最先 " 成熟一個,上市一個 " 的業務,但現在短期内可能很難分拆出來了。
歸根到底,阿裏雲還是阿裏巴巴的那朵雲,它無法脫離于阿裏巴巴獨立生存,此前的上市計劃也将遙遙無期。
如果按照今年 8 月份及之前的安排,前阿裏巴巴董事局主席兼 CEO 張勇卸任後,本來還将保留阿裏雲智能董事長兼 CEO 的職位。除了張勇需要全身心投入到阿裏雲智能集團的業務及分拆上市中之外,另一個理由是 " 考慮到分拆過程中公司規範化治理的要求,張勇個人不宜再同時擔任兩家公司董事長與 CEO 職務 "。
但 9 月 10 日蔡崇信履新阿裏巴巴董事局主席後的第一封全員信打破了所有人的預期:張勇一并卸任了阿裏雲董事長和 CEO 的職務,均由吳泳銘接任。
" 随着改革的平穩過渡,逍遙子向集團提出他将卸任阿裏雲董事長與 CEO 的職務。經過慎重的考慮,集團董事會尊重逍遙子的決定 ",蔡崇信的全員信如此寫道。于是,吳泳銘兼任了阿裏雲一号位,不同業務手心手背都是肉。
而這也同時意味着淘天集團将無法全力拼殺更加殘酷的電商戰場。雖然拼多多和抖音電商攻勢兇猛,海外又是 SHEIN 和 Temu 的天下,但淘天要照顧整個阿裏巴巴的未來,它必須要養家糊口,至少要爲阿裏雲接下來重注 AI 之後可以預見的多年虧損負責。
爲此,除了在雲栖大會上用鼓舞人心的口号去預言未來的王堅博士,其實蔡崇信的表态也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從底層算力到 AI 平台再到模型服務,阿裏巴巴将加大研發投入,推動阿裏雲進行全面的技術升級和創新 "。這如果用大白話翻譯,就是阿裏當下賺錢的業務要養着阿裏雲;阿裏雲現在的任務不是賺錢、不是扭虧爲盈、不是降本增效,而是成長,且隻是成長。
" 計算,爲了無法計算的價值 " ——在 2023 年的雲栖大會上,阿裏雲用回了多年前的品牌 slogan;主論壇的最後,阿裏雲請回了身着一襲阿裏人熟悉的藍白格子衫的王堅博士壓軸演講,聊他所擅長的預言和未來," 人工智能和雲計算的結合,是雲計算的第三次浪潮 ";在對外的所有物料中,阿裏雲也不再使用阿裏雲智能——這是前任董事長和 CEO 張勇在任時的名字。
于是,在本屆雲栖大會上,一個早年阿裏人更熟悉的阿裏雲回來了。有人說,這是回歸初心;也有人說,這是曆史的倒退。最終如何評價,或許還得靠未來的阿裏巴巴才能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