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微博上,刷到了名媛萬寶寶的新照。
受邀參加 Dior 活動,和其他名媛的雲淡風輕不同,萬寶寶全套妝發各種角度的精緻寫真,一連拍了好幾張。
今年 42 歲依舊未婚的萬寶寶,曾經最出名的 " 戰績 ",是三年前北京王府井一場品牌聚會上,被報道現場合照 " 排擠 " 章澤天。
當天活動現場名流聚集,名媛貴婦、時尚圈大佬、明星達人集體現身。而萬年 " 頂級名媛 C 位 " 的萬寶寶,依舊是當晚的絕對主角,幾乎每張合照都是中心位。
▲萬寶寶和有着 " 國内版時尚女魔頭 " 身份的 AC 張宇,都很默契的沒有發當天一起出鏡的章澤天。
活動後因爲張宇把一張合照中的章澤天直接截掉發送,瞬間 " 真實版《三十而已》貴婦圈合影 " 的 tag,秒上熱搜。
評論區有爲章澤天喊冤的、也有感歎名利場就是如此現實的,好不熱鬧。
與此同時 " 萬寶寶是誰 " 的 tag,也順應被讨論出來。大家都開始議論起這個萬寶寶到底什麽來頭?可以永遠站 C 位還不把章澤天放眼裏?
最終輿論,以 2 年後萬寶寶自己發了和章澤天的單獨合影畫上句号,但大家對她本人的關注度卻更高了。
她是曆史上第一個受邀參加 " 巴黎名媛舞會 " 的中國女孩。(Le Bal Crillon des Debutantes 克利翁名媛舞會)
當時的巴黎名媛舞會入場要求,遠比現在要嚴格得多。得到亮相名額的,必須是名門望族和歐洲皇室、或者背景幹淨的富豪。
和我們熟悉的 " 嫁入豪門當貴婦 " 模式不同,出生在北京的萬寶寶,手握的是 bron to rich" 生來富有 " 的人生劇本。
在圈内她沒有太多的明星或者名媛好友,比較常一起出鏡的是另一位名媛好友餘晚晚。兩人是每年生日都會準時準點互相慶祝的關系。
▲ " 豪宅 7 個小時逛不完 "、" 一條裙子堪比一個銀行 " 的餘晚晚,之前也多次出現在我們的名媛故事中。兩人的交往被稱爲 " 門當戶對的友誼 ",經常一起合體參加不同的時尚活動還有豪門聚會。
共同好友裏,還有一位服裝設計師張卉山。上面被報道 " 排擠章澤天 " 的那場活動,就是他的個人品牌 HUISHAN ZHANG 十周年晚會。
章澤天當時是以 " 合作夥伴 " 身份出席的活動。
▲章澤天當時負責爲京東的電商引進時尚品牌,而張卉山的 "HUISHAN ZHANG" 就是章澤天喜歡的品牌之一。
萬寶寶則是張卉山多年的老客戶,兩人在一場晚會相識。
因爲在剪裁方面的天賦,快速獲得 " 第一名媛 " 萬寶寶的欣賞,在許多重要場合點名讓他完成禮服設計。
▲張卉山畢業于倫敦中央聖馬丁藝術設計學院,還沒有畢業就獲迪奧設計大獎,加入迪奧高級女裝工作室實習。
在曆來講究 " 血統和身份 " 的名利場,一直有 " 出生大于高嫁 " 的所謂鄙視鏈。嫁得好永遠比不上生來富有更受尊重,很勢利也很現實。
而對于衆多頂級家族來說,子女二代的培養從來都是個繞不開的問題。創一代們費盡心思培養的下一代們,交出的答卷卻是大相徑庭的。
就在今年上半年,森馬服飾的邱堅強正式接班 72 歲的父親邱光和,出任董事長之位,一路順風順水;
而同期杉杉股份董事長鄭永剛,不幸突發心髒疾病逝世,享年 65 歲。32 歲的兒子鄭駒的接班之路卻被 " 後媽 " 奪權,上演一波三折的家族宮鬥。
二代們看似手握同一個 " 生在羅馬 " 的頂級出生劇本,但成年後大家闖出的人生之路完全不一樣。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看,這些折騰許久的圈内二代們,現在都混成了什麽樣?
首先是比較常見的 " 穩妥接班人 " 模式。
從小就被父輩寄予家族厚望,早早就開始規劃培養他們對家族生意的熟悉。華爲的孟晚舟、賭王家族的何超瓊都是這一領域的絕對代表人物。
對比弟弟妹妹們相對自由閑散的童年,這些一早就被内定接班人的大家姐們,經曆和看到的世界基本處處都被利益、權衡、成敗等詞條充斥。
在其他二代們遊學 shopping、花天酒地的時候,她們已經開始被爸爸帶着旁聽公司日常會議、參加各類商務 social 活動。
比如今年 3 月接班楊國強出任 " 董事會主席 " 的楊惠妍,就是從小被爸爸一路帶着混商圈的。一言一行都是照着家族接班人模式培養。
早在 2007 年,楊國強就将個人名下股份都轉給了這個 25 歲的二女兒;到了今年碧桂園正式進入 " 創二代 " 時代,宣布當天股票大漲 8%。
小小年紀已經對各類财務報表和未來規劃駕輕就熟,最終一路輾轉磨練,成爲現在這樣的集團大女主形象的,還有 " 哇哈哈集團長公主 " 宗馥莉。
比起前輩們低調前行的步伐,她顯然更加堅定自我。上任公關部部長後,新官上任第一把火,就燒到了曾經的代言人王力宏身上。
直接力排衆議用許光漢替換王力宏,還把廣告詞改了成:" 水就是水,讓水回歸純粹。"
後來王力宏離婚事件爆發,娃哈哈直接同步熱搜,省了好大一筆宣傳費。
年過四十依舊未婚的宗馥莉,目前手握哇哈哈懂事身份,成了萬千 " 網絡撈男 " 心中的 " 哇哈哈大公主 "。
有人穩步接班家族事業,也有人 " 始終在折騰,卻始終不是接班人的料 "。
就在上個月,王思聰旗下熊貓互娛破産清算完結,賣光家底剩 3100 萬元。回顧他長達 6 年的創業之路,以 2000 萬注冊報班、中間各種損失 20 億,最後抖了家底回收 3000 萬告終。
曾經圈内最有名的二代,一度被法院多次列爲被執行人,還被限制高消費。典型的 " 不怕兒子在家吃喝玩樂,就怕突然奮發要去自主創業 "。
不過身爲萬達少爺,王思聰背靠整個萬達還有爸爸王健林的支持,20 億學費并不會讓他上演什麽一蹶不振的戲碼。二代們總會比普通人多很多次 " 重頭再來 " 的底氣和資源。
一樣栽跟頭的還有曾經的好友秦奮。微博認證信息爲:上海奮榮投資公司董事長、KING 電子競技及籃球俱樂部投資人。
是當年和王思聰齊名的 " 滬上皇 ",與網紅明星的绯聞戀情可不比老友少。
結果最新上熱搜的消息,是他花了 5017.89 萬元非法炒股被處罰。
堂堂頂級富二代被采訪時說自己 " 不知道基本市場概念 ",真的想不通這些年家裏長輩是怎麽給他言傳身教的。
證監會官網的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秦奮稱資金全部來源于其父親秦嗣新。而自己并不知道基本市場概念,随意看行情軟件看到了 " 鑫茂科技 " 這隻股票,沒有做過研究,就像買彩票一樣。
針對秦奮的辯解,證監會認爲不足以合理說明其交易的異常,最終對秦嗣新、秦奮合計處以 60 萬元的罰款。
典型自己犯事兒了,還不忘把老父親一起帶出來亮相一下。
有人創業需要爸媽拯救,也有人可以在家族事業走下坡路的時候,适時出擊精彩逆轉。
說的就是這兩年互聯網上很火的羅昊、羅成兄弟。兩兄弟一手把即将被遺忘的 " 好利來 " 蛋糕品牌,重新做成了網紅爆款。
當年沉迷攝影的好利來老闆羅紅一心隻爲追求攝影夢,忽視了好利來的經營,讓這個曾經增加創下年銷售額過 20 億的品牌,一度面臨分家散夥、關閉 30 多家門店的局面。
《中國慈善家》曾經報道過,好利來創始人羅紅的藝術館每年虧損達千萬," 都要用好利來的盈利來填補 "。
實在看不下去的兩兄弟暫停學業回國,一個主内一個主外開啓好利來的更新換代。
産品上,爲了盤活老派蛋糕店,兄弟倆去日本請來著名甜品匠人中山滿男,設計的 " 半熟芝士 " 一出手就拿出撼動了國内甜品屆,至今仍是蛋糕圈的銷冠。
相比老一代企業家的做事風格,生長于互聯網時代的兩兄弟顯然更懂年輕消費者的需求。
宣傳運營上,弟弟羅成親自出鏡打造 " 社恐富二代 " 形象,頻繁在網上發自己日常上班 vlog。傻白甜霸總、蛋糕手藝人、反差萌等标簽成功吸引一大批粉絲,成了自家企業的活招牌。
開勞斯萊斯去夜市賣蛋糕、挑戰用 AI 複刻中國風蛋糕,炫技帶貨兩不誤。
精準把握大家對富二代生活的好奇心。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與年輕人溝通,也在無形之間,拉近了品牌和消費者的距離。實現個人和家族品牌收益雙飛的局面。
最後,還有一款完全和家族産業不沾邊、全看個人興趣發展事業的二代類型。
都選擇了做珠寶生意的京圈名媛萬寶寶、賭王孫女何家文等,都是這一類的代表。
以萬寶寶爲例,老家山東、出生在老北京四合院的萬寶寶,爸爸是萬季飛、爺爺是萬裏,家世不用多說。
但在個人發展規劃上,萬寶寶并沒有接受父母幫她設計好的體制内路線,16 歲就選擇隻身前往美國莎拉勞倫斯學院學習攝影和法國文學。
學成回國後也拒絕家裏給的職業發展規劃,修讀了 GIA 珠寶鑒證課程後,在 2007 年的中國香港創立高級珠寶品牌 BaoBao Wan Fine Jewelry。
決定做珠寶的原因也很直白:希望自己可以作爲中西文化的翻譯官,把中國的珠寶文化帶向世界。
創業期間因爲訂單太少,不被珠寶工廠接受,還經曆過被騙錢,一度品牌近乎倒閉。
但很快互聯網熱潮來襲,她開始将自己 " 京圈第一名媛 " 的身份放大,給自己打上各種高大上的标簽,高調現身各種名流聚會,第一波品牌熱度自然就上來了。
之後她乘勝追擊,把自己和明星的關系最大利益化,讓他們都成爲自己珠寶品牌的活招牌。
同時還和連卡佛、MAC 等各大品牌達成合作,事業發展風聲水起。
▲哈裏和梅根婚禮上佩戴的海藍寶戒指,也來自萬寶寶的 ao Bao Wan Fine Jewelry。
與市面上傳統的黃金白銀不一樣,萬寶寶更喜歡用彩色寶石做混搭。
比如深淺不一的綠金、鑽石、珍珠搭配沙佛萊石、透明或者不透明的石頭,從而碰撞出顔色有深有淺、亮度有明有暗的珠寶設計作品。
後來又推出專門的中國風珠寶系列,精美的東方元素首飾确實大受好評,各種設計作品都成爲了爆款。
美國學攝影的基礎、再加上對于《紅樓夢》等中國傳統古籍中所描述細節的理解,萬寶寶對于珠寶的設計靈感,是标準的 " 泡在東方文化裏,吸收着世界營養。
▲ BaoBao Wan 很受歡迎的 " 小小系列 ",靈感來源于小時候的算盤還有 " 上上簽 "。
現在的萬寶寶,依舊堅持 " 主業珠寶設計師、副業京圈名媛 " 的生活方式,參加的活動開始更加側重于文化和藝術的交流。
沒有接手任何父輩家族的事業,而且是選了一條自己真正感興趣并且自由度相當高的事業,從二代發展的角度來說,也是算是非常正向的選擇了。
回顧這些二代們的 " 折騰史 ",有人一出手就是拖累家族事業、也有人馬不停蹄救家族産業于水火中、還有人折中處理,不投靠家族但也不爲家族抹黑。
在波雲詭谲、幾沉幾浮的商業戰場上,這些被分到差不多開頭副本的二代們,人生初始設定幾乎沒什麽區别。但是真正獨立行走後的人生之路該怎麽走,是借着家族榮光享受生活、還是韬光養晦反哺家族事業?
付出 - 得到 - 失去,永遠是一整個人生閉環,全看大家的個人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