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南方人,最近住在東北的鄉下。
比較起南北方鄉村生活,我相當有幾句話要說。先說結論,東北的鄉村更宜居。
北方的農村冬季長,但村裏人情更幹淨;南方的鄉村,植被與綠色多,色彩更豐富,但缺點也有,最要命的是醜陋建築污染。
比如,這是湖南鄉下我們村兒去趕集買菜路上,馬路兩旁的面貌:
作者供圖
以上面目猙獰風的建築,在長江以南地區具備相當代表性,而東北并不存在這個現象。
直到 1970 年代,中國南方廣大農村面貌都是可愛的,不論公共建築還是民居都能本着實用、美觀、内斂的思路,是中國人民勤勞謙虛内核的外在表現。
比如說住過好幾代人後,今天于夾縫裏生存的水上土磚房,就是老一輩鄉村建築師天才的浪漫主義完美的落地:
作者供圖
又比如深山上的我家:
作者供圖
都是南方老派操守留下來的最後遺産,以後不會有人再這麽蓋個房子,住着自己暗暗歡喜。今天的南方鄉村,蓋房子,居住是最不重要的訴求,社交才是南方農村的終極決鬥場。
改革春風吹滿地,東北的反應不如南方快,迅速就有一部分人民先富起來了。王侯将相本沒有種,财富的光頭,和尚摸得、農村小夥也摸得。農村青年從廣東、浙江、雲南賺了錢,冬天回到村裏閑來無事,在老父親的鼓動下開始大興土木蓋房。小夥子媳婦還沒娶上,全家就三口人,蓋個法式洛可可汕頭佛山風的三層巨型自建房,标準層面積 200 平米,三層共 16 間卧室、兩個客廳、三個衛生間,沒有陽台。
這年春節,小夥子一家人在十裏八村一炮而紅,說是發了大财,說媒的婆子一個月來了五波。小夥子表示農村妞看不上,農村妞也表示農村小夥看不上,于是過完元宵節各自又孤身一人回廣東去了。
留下老兩口在鄉下守着偌大的家,雖然從此在村口商店的下午茶話會上有了話語權,路過村委會也橫着走路,見了村長家的狗都敢踢一腳,但夜深人靜時望着說話有回聲、光滑的天花闆,卻也有一腔悲涼。
更難辦的是,老兩口發現,相比室内裝修,蓋房子隻能算小錢。這 16 間卧室都弄好地闆牆壁、配上哪怕是甲醛超标 35 倍的密度闆家具,也是無底洞,更不要說去整幾個真正的洛可可水晶吊燈。外牆還沒抹灰脫毛呢,兒子表示壓力有點大,等明年吧。
于是,村口多了這樣一棟巨大無朋、紅磚圈梁被光滑的羅馬柱撐着的,像剝了殼的雞蛋一樣赤裸裸的大樓。第一年,老兩口還饒有興緻地把自己的木闆床從三樓搬到一樓,一樓搬到二樓,每個卧室換着享受一下這巨大豪宅帶來的快感。後來時間長了也吃不消,就在一樓進門口那間牆上抹了點灰,住安穩了。轉眼三年五載,樓上再沒上去過,據說是前年村裏死了個作惡的老太太,樓上黑洞洞的,怕鬼。
南方的同學們,你回村裏去看看,那些巨大的自建房,都是這樣開始,又這樣結局,講究的就是一個悲傷咽在肚子裏,争了這一口氣,房子要蓋着比鄰居家更大更笨重。最後留下一團團摩肩接踵的巨大城堡,将農村馬路兩旁壓得密不透風,一個更比一個醜陋。
沒有出路,沒有溫柔。沒有文化的人不傷心,他不傷心。
東北卻沒有這個問題。
東北的鄉村是真正中國農村敦厚樸實文化的傳承者。村裏還在活躍的人口,比起南方村裏的人們,審美水平似乎要高一些。同樣,從我家開車進城去丹東,路兩旁的面貌大緻是這樣:
作者供圖
最後一張照片裏,右半部分裸露紅磚的平房都建于 90 年代或更早,稍靠左顔色更淺、屋頂呈紫色的小房子是今年新建的尚未入住的民居。
這間房子的主人将它設計得跟其他鄰居們一樣,面積、式樣、朝向完全一樣是他自發的意願,當地并沒有禁止标新立異、打擊奇裝異服作妖風的建築法規。他與旁人唯有不同的點在于屋頂蓋了琉璃瓦,因爲幾十年後的今天,琉璃瓦更便宜、導水性能更好,盡管色彩與質感都已不如當年的桔紅陶瓦片。他安靜地将自己的新房子安插在村裏,保持着禮貌的距離,并不争取比鄰居們更靠近馬路,也不要求蓋得更高,在村裏一炮而紅。
他是遵守默認規則、願意成爲明信片裏默默無聞一員的萬千群衆之一。東北鄉村因爲他和他的鄰居們而和諧、而可持續性内斂。
當所有人都标新立異,就沒有了标新立異,隻剩下一地醜陋。這時,安守本分卻成了異類。
我現在居住的鴨綠江邊小漁村,有一百戶人家,一百多個小房子,基調是紅磚桔瓦銀杏樹。一百多個小房子裏,僅有三棟高于一層。
屋頂都是中國,遠山是朝鮮。作者供圖
當然,除了東北農村人民審美高級以外,東北民居對保溫的嚴格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先富起來的人民作妖的幅度。東北小房子的地面、牆、屋頂都有标準的做法與經驗,是寒冷地區人民總結了教訓後得出的結論,如果不遵守,就可能在不同的季節受到天氣的不同懲罰。
作者供圖
上圖是我家小院兒的室内,牆上開關盒右邊拱門洞可以看到隔斷牆是側磚砌成的,厚度不到 10 厘米;開關盒左邊是外牆截面,有 37 厘米厚,地基很深,由大量塊石壘成;天花闆吊頂的構成也很複雜,比南方屋頂更厚。
作者供圖
今年夏天我拆了一片天花闆研究,發現有至少六層結構。
作者供圖
這種搞法,室内面積的任何無必要增加,都會帶來屋頂成本增加。加上外牆過于厚重,地基與牆體的建造都耗費很大。我們村兒江下遊有一大爺,前年不小心把柴火垛子點着,将整個房子都燒透了,最後就剩下兩面牆還勉強能用。今年春天,他從這兩面牆開始,沿着原基礎重建。前天我去看他,大緻框架算是完工了。大爺說,到這兒,花掉的錢已經夠去市裏買套房了。可見東北建個能住人的小房子耗費之巨。
如果農村青年賺了大錢,要在鴨綠江岸硬上汕頭佛山洛可可風自建房,要在村裏一炮而紅。我們也不用怕,還有取暖問題有待解決。我們村兒基本用火炕、鍋爐燒暖氣片,或者空氣能加熱地暖,而我家比較特别,一面燒火炕,另一面燒壁爐。
作者供圖
我這個壁爐有四百斤重,鑄鐵制作,表面塗的防火漆價值不菲。它正面向客廳輻射熱量,屁股撅在卧室裏,一燒起來,卧室裏滿面春風。就算這樣,也勉強足夠在聖誕節後的冬天支撐我在家的活動範圍。如若要整一棟三層 600 平米 16 個卧室的鄉村一鳴驚人洛可可風格自建房,取暖議題不敢讨論。到時候老頭老太兒在家不光怕鬼,還怕風怕凍。
萬幸,因了東北人民的高級審美趣味,也因了獨特的氣候,南方建築的作妖風沒能像吃槟榔文化一樣向東北傳染。留得我關外大好河山今猶在。
中國最美的鄉村風景是人文的風景,而我熟悉的長江以南地區,遠不如我同樣熟悉的鴨綠江沿線地帶。
東北歡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