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今年研三,即将畢業,卻在時隔 8 個月後,2 次感染新冠 ......
26 歲的小徐(化名),是上海一所大學研究生三年級的學生,他和記者分享了首次被感染(4 月份)的經曆。對于他來說,當時最大的感受就是胖了。 在第二次被感染前,小徐還很自信地和周圍人說:半年多前就被感染過一次,這次一定沒事。
圖源:人民網河南頻道
小徐說:"我是在上周參加省考考試的時候感覺身體不對的。當時考場比較冷,我考着考着感覺身體有點昏沉。我剛開始還覺得是做題目太傷腦了,但并沒有其他不舒服。後來那天晚上父親和我說他被傳染了,要我去同學家住。
去同學家前我測了體溫,還算正常。我當時還自信地和父母說,之前已經感染過一次了,沒事的。但他們還是不放心,最終我還是先離開了家。果不其然,還是感染上了。 "
小徐說這次感染的症狀比之前輕了一些,隻發燒了一天便退燒了,但整體上症狀都很相似。小徐表示,如果燒得不重的話,多喝水多休息很快就會退燒,不要盲目吃藥。面對這個病毒還是要有個好的心态對待,好好養病才是正确的。 對于他來說,唯一總結出的經驗就是:感到不适後千萬不要去洗澡,一洗準發燒。
和小徐一樣,馬溪冬也沒想過自己竟會二次感染。12 月 25 日,上海男生 @一拳超人馬溪冬 發布視頻稱:自己再次感染新冠。
他表示,自己第一次陽是今年的 3 月 29 日,連續發燒了三天,體溫高達 39 ℃,沒有一晚能睡好覺,除了感覺自己很疲憊之外,自愈後無明顯後遺症。這條視頻中,他稱是 " 陽 " 的第三天,除了喉嚨痛、鼻塞,還是沒有發燒。
比起第一次感染的難受,他的胃口沒有變小,全身也有力氣,但他沒有放松警惕。同時,他表示身邊有很多 4 月份感染過的小夥伴,他們第二次感染的症狀都和自己一樣,不是很重,而且第四天就轉陰了。
科研人感染新冠後分享心路曆程
——中科大研究生:發燒階段謹慎洗澡
12 月 28 日晚 8 點,中科大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 2021 級研究生黨支部開展新冠感染者經曆分享活動。" 陽康 " 的同學,為大家線上分享自己的感染經曆、病程特點、基礎用藥、生活注意事項以及其他感悟。
圖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韓子傲同學回顧了自己的病程,并給尚未恢複的同學提出了建議,如在恢複期要注意休息,發燒階段謹慎洗澡,防止着涼;最好用水銀溫度計監測體溫,高燒及身體酸痛階段,可在睡前吃布洛芬保證睡個好覺。
黃劍良同學建議大家盡量控制咳嗽,減少對呼吸道的傷害,未感染的同學無需過度緊張和精神内耗。
圖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博士生感歎新冠病毒的傳染能力強
今年 3 月前後,香港爆發新一輪疫情,形勢嚴峻。就讀香港城市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博士生趙程昊,不幸感染确診,他講述了自己從确診新冠到康複的心路曆程。
2 月 20 日左右,趙程昊開始感覺咽喉痛。起初他并沒有太在意,以為隻是因為熬夜工作,有點上火。直到症狀越來越明顯,懷着忐忑的心情,趙程昊進行了抗原測試。看到檢測棒上兩道鮮明的橫杠,他意識到,自己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毒。萬幸的是,經過十幾天的調養,他逐漸康複。
香港城市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生趙程昊
" 現在想想,還是很後怕的,奧密克戎傳染能力真的很強。我到現在都不确定自己是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被傳染的。确診前,因為是寒假,加上此前疫情形勢發展越來越不樂觀,我一直都是居家辦公,基本沒有外出,盡管如此,我還是‘中招’了。"
值得碩博人警醒的案例
——西安一研究生:搭配十幾種藥服用,差點喪命
近日,西安的一名研究生被送到醫院,後詢問得知男子準備了十幾種預防新冠藥物,在出現發燒、咽痛等症狀後把多種藥搭配服用,結果出現急性肝衰竭差點喪命。
陝西都市快報報道
——博士獨自隔離高燒昏厥不幸去世
近日,四川建院 32 歲博士王某因感染新冠病毒獨自隔離不幸去世。據悉,王騰感染新冠後,擔心家人被自己傳染,便獨自一人居家隔離,高燒昏厥後,無人照顧,沒能及時送醫搶救而去世。
圖源:新京報
高校教授、青年教師和博士生受到疫情的影響如何?
2021 年 4 月,金融學國際頂級期刊《Journal of Finance》雜志最新接收的論文"What Explains Differences in Finance Research Productivity During the Pandemic?",探讨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資深教授、青年教授和博士生之間研究效率的差異和變化。
在 1440 份回收問卷中,有效問卷共 1008 份。其中,高級教授 402 位、青年教師 329 位、博士生 277 位。受訪者 55% 來自美國,25% 來自歐洲,20% 來自其它地區。
研究顯示:資深教授、青年教師和博士生受到影響存在差别:資深教授在教學上花費更多時間,青年教師在育兒上花費更多時間,博士生對隔離和身體健康較為擔心,都導緻研究效率嚴重降低。
生産機制的預期邊際效應 來源:Barber et al. ( 2021 )
本文作者希望文章中的發現能引起大學管理層的重視,并激勵他們在疫情困難時期擴大對教師和博士生心理健康支持的覆蓋面,并就面對心理健康問題時如何尋求幫助提供更明确的指導。
作為科研人,我們更應該客觀理性地看待感染新冠病毒這件事,通過統計數據總結經驗以科普身邊因此恐慌的朋友家人,一起共渡難關,早日康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