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新矽 NewGeek (ID:XinguiNewgeek),作者:董道力,編輯:張澤一,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前兩天路 · 透社發了條新聞,說是今年上半年,美國進口廢棄食用油,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地溝油,約 100 萬噸,其中從中國進口占比達到 58%,而這個數字在 2022 年是——0.1%。
地溝油這種在中文互聯網上臭名昭著的東西,如今被美國人瘋搶也就算了,歐盟、日本也都在從我國大量進口 ……
這還不止,關鍵是咱們還不想給了。
一名新加坡油品交易商的分析指出,由于中國對餐廢油脂需求的大幅上升,大約 5 年之内,中國餐廢油脂出口量就将告罄。
事實上,各國搶着要地溝油的原因都一樣,就是爲了制作 " 可持續航空燃料 "(SAF)。
全球現在的大背景就是 " 低碳經濟 ",各個國家都在進行能源改革,像汽車電動化、鋪設光伏新能源,都是在這個大背景下的産物。
其中,碳排放大戶航空業該如何減排,是擺在各個國家面前的大難題,少飛點經濟不行,電動化技術不行,但在 2021 年,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就放出話來,說到 2050 年實現淨零碳排放。
這時候科學家們就研究出可以用可持續航空燃料,從源頭解決碳排放的問題。
從目前的技術來看,可持續航空燃料的原料主要包括椰子油、棕榈油、亞麻油等植物性油脂,以及微藻油、餐飲廢油(地溝油)、動物脂肪等。
看似原料選擇很多,其實也沒幾個,椰子油、橄榄油、亞麻油給人用還來不及,拿去燒給飛機總顯得不食肉糜。這其中餐飲廢油,也就是所謂的地溝油,就成爲了最适合的原料。
地溝油轉化爲生物航燃(SAF 的一種),碳排放量相比傳統燃料可以減少一半以上。
以我國航空業爲例,目前我國每年要消耗 3000 多萬噸航空燃料,如果把這些都替換成生物航煤的話,一年可以減少約 5500 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這相當于——種 5 億棵樹。
地溝油本來就是垃圾需要花錢處理,現在變廢爲寶,不僅可以減少環境污染,還能夠降低對傳統能源的依賴,各國紛紛投入大量資金和技術研發,争相開發地溝油資源。
負責碳排放的部門直呼真香。
那麽問題來了,全球哪裏地溝油最多?自然是人口衆多,美食文化源遠的中國。
根據 Transport&Environment(T&E),一個緻力于推動清潔交通的非政府組織,2023 年中國已經收集的地溝油數量達到了 338 萬噸,比美國和歐盟(含英國)加在一起還多,此外,中國的剩餘地溝油收集潛力也非常可觀。
美國進口中國地溝油數量突然激增,又與歐盟脫不了幹系。
原本歐盟是中國地溝油的最大買家,但今年歐盟宣布,開始對中國生物柴油征收 12.8% 至 36.4% 的臨時反傾銷稅,打擊包括主要生産商浙江嘉澳、理晶環境集團和龍岩卓悅等在内的 40 多家公司。
效果立竿見影,中國海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地溝油出口歐盟同比下降 51%。
無論是美國開始大量進口中國地溝油,還是歐盟反複橫跳打壓中國地溝油,都有一個改變不了的事實是:各國對地溝油的需求遠大于供應。
從 T&E 整理的數據中就能看出,美國和歐盟(含英國)地溝油的缺口非常大。
各地資源分布不平衡,互相交換是個很平常的事情,如果中國可以靠地溝油換點歐美的高科技,矽基君也會考慮着多吃幾次牛油火鍋。
然而,地溝油真正的重要性在于其後所代表的 " 碳排放權 "。
碳排放權是指在特定範圍内,被允許向大氣中排放一定數量溫室氣體的權利。目前人類的經濟活動離不開碳排放,說簡單點碳排放配額越多,代表着國家發展的可能性就越大。
1997 年 12 月于日本京都通過的《京都議定書》,首次提出把市場機制作爲解決二氧化碳爲代表的溫室氣體減排問題的新路徑,即把碳排放權作爲一種商品,從而形成了碳排放權的交易。
我們這邊用地溝油減少的碳排放,可以用在别的地方去發展,甚至可以賣給别的國家。
既然地溝油如此珍貴,限制地溝油出口的聲音逐漸出現。今年 6 月 14 日霍尼韋爾中國總裁餘鋒就表示:中國應限制 " 地溝油 " 出口。
然後在今年 6 月,中國商飛公司的 ARJ21 支線飛機和 C919 大型客機,成功完成了國産商用飛機首次加注自主研發生物航煤試飛任務,等于說我國也需要地溝油來制作航空燃油了。
所以說大家别太擔心路邊攤吃到地溝油了,各國搶着進口都不夠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