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9 月 27 日訊(記者 林堅)位于北京西城區金融街 19 号的富凱大廈,今天又走進一位新證監會副主席。近日,國務院決定,任命陳華平爲證監會副主席,同意其不再擔任深交所理事會理事長職務。中央組織部通知,陳華平任證監會黨委委員,免去其深交所黨委書記職務。
圖爲證監會官網
雖是新任副主席,但陳華平卻是一位有着豐富監管經驗的證監會老将。履曆顯示,陳華平,1968 年 12 月出生,法學學士,中共黨員。
2014 年先後擔任證監會機構部副主任、打擊非法證券活動辦公室主任。
2016 年 6 月 2 日陳華平任鄭商所黨委書記,提名爲鄭商所理事會理事長人選。鄭商所第五屆理事會第 18 次會議,選舉陳華平爲鄭商所理事會理事長。
2019 年 10 月 23 日,陳華平調任證監會辦公廳主任。
2021 年 12 月 22 日,陳華平當選深交所理事會理事長。
記者注意到,目前證監會領導班子中,副主席王建軍也原是深交所黨委書記、理事長,他于 2021 年 10 月調任至證監會,任證監會副主席。也正是王建軍履新證監會後,同年 12 月,陳華平接棒成爲深交所黨委書記、理事長。
值得一提的是,陳華平的履新也是國家金融管理部門 " 一行一局一會 " 構成、證監會調整爲國務院直屬機構後,證監會層面的首次人事重大任命。陳華平長期從事期貨市場、資本市場機構監管,在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金融監管體系變革之際,陳華平再度回到證監會,業界期待他更多作爲。尤其是針對從投資端、融資端、交易端等方面綜合施策,來自證券交易所的他,或有更多想法。
從一線監管到機構監管,再到爲期貨 " 鼓與呼 "
" 有闖勁 " 是業界對陳華平的評價。可以看到,陳華平是證監系統成長起來的監管幹部,在深交所任職前,他還擔任過證監會辦公廳主任,以及在鄭州商品期貨交易所、證監會機構部、打擊非法證券活動辦公室、天津證監局有過任職,可以說,他是從一線監管到機構監管,再到期貨市場管理。
陳華平善于推進改革,這一點在鄭商所工作期間格外明顯。在他任職 " 一把手 " 期間,鄭商所共上市 2 個期權品種,4 個期貨品種。如 2017 年 4 月 19 日,白糖期權上市;2017 年 8 月 18 日,棉紗期貨上市等。其中棉花期貨的上市,标志着我國期貨市場進入規範發展新階段。
陳華平曾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要優化上市産品、創新服務方式,豐富服務手段、拓展服務範圍,爲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推動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等,提供支持。
在擔任鄭商所主要負責人期間,他高度重視産品、業務、監管和科技創新,既全面考慮問題,又注重細節,具備高瞻遠矚的大局觀念。他所制定的規則既切實可行,又能落地生根,充分體現了其深思熟慮和細緻入微的作風。
加強持續監管,優化分類監管,推進科技監管
除了推進改革、懂得改革,作爲一名谙熟監管的幹部,陳華平曾在今年由深交所主辦的 2023 全球投資者大會上圍繞監管工作進行了相關發言,雖然是從交易所管理角度出發,但同樣反映了他對監管工作的态度。
他稱,深交所将以全面實行注冊制爲契機,堅持以信息披露爲核心,深入推進陽光審核、陽光監管、陽光服務,加強持續監管,優化分類監管,推進科技監管,壓實中介機構責任,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爲,努力塑造更加規範、透明的一線監管體系,持續提升監管效能和市場透明度。
記者也注意到,在早年的券商綜合治理中,陳華平有很大貢獻。陳華平曾是漢唐證券風險處置的主要負責人之一。
陳華平最近一次公開發言是一場圍繞資本市場助力國資國企做大做強的會談上,他表示,深交所以 " 建成以優質創新資本中心爲特色的世界一流交易所 " 爲願景,堅持服務科技創新,聚焦先進制造、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等重點領域,促進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高水平循環。
可以看到," 建成以優質創新資本中心爲特色的世界一流交易所 " 是陳華平作爲深交所理事長兩年多來竭力推進的目标。
成立以來,深交所緻力于服務億萬投資者,支持不同成長階段的中國企業,先後實現了從實驗到規範、從區域到全國、從單一産品到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跨越式成長,爲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爲推進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不懈探索,銳意進取,走出了一條充滿艱辛的希望之路。
據财聯社記者觀察,近年來,深交所積極推進基礎制度改革,不斷增強市場包容性。以創業闆改革并試點注冊制爲主線,深交所深入推進發行、上市、交易、退市、再融資、并購重組等方面制度創新,優化了上市标準、拓寬了企業上市渠道、進一步市場化發行定價,爲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提供了更好的支持。
2022 年,面對國内外多重超預期因素沖擊,我國經濟保持較強韌性,發展質量穩步提升,創新驅動深入推進。深市上市公司生産經營穩中有進,研發投入大幅增長,社會責任有效履行,公司結構和總體面貌發生積極變化,有力地支持了國民經濟頂住壓力持續發展,爲整體好轉複蘇向上打下了堅實基礎。
數據顯示,深市上市公司 2022 年實現營業總收入 20 萬億元,同比增長 7.0%,近六成公司收入正增長,其中實體類公司(不含金融業和房地産業)實現淨利潤 8782.2 億元,同比增長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