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一在讀學生公開舉報貧困助學金被 " 擠占 ",引發輿論關注。舉報稱,班内困難生助學金評定時,他作爲 " 孤兒 " 未獲得,而評上的學生中有的平日有高消費行爲。11 月 6 日,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發布有關情況通報:" 不存在國家助學金名額遭‘擠占’情況 ",舉報的學生,大一、大二兩個學年均獲得二等國家助學金,大三學年綜合評定拟獲二等國家助學金。通報稱,經調查,所涉及另兩位同學的家庭和個人情況均符合困難生資助條件," 未發現材料作假的情況 ",未發現 " 渎職及濫用職權 " 問題。有關視頻中指稱的生活品爲上述學生勤工儉學收入所購買或親屬所贈,其高消費行爲經核查不屬實。
學校回應并不能消除公衆質疑,也難以讓人信服。當事人也表示,對此次學校自查的調查結果并不認可,應該由第三方來進行調查。
此事之所以引發社會關注,是國家貧困助學金分配,不僅關乎社會和教育公平,更關乎貧困學子能否順利完成學業。國家貧困助學金,是國家對困難家庭學子兜底性和保障性資助。作爲學生,舉報者敢站出來提出質疑,這份膽量和正義感,應該得到尊重和呵護。對于調查結果敢于發聲質疑更加難能可貴。
舉報人稱,自己被 " 針對 " 而搬離宿舍,還受到欺辱。他還提到,參加評選的同學中有人爲非建檔立卡等特殊家庭,所提供家庭貧困證明材料爲村委會開具。有人在日常存在購買多雙 800 元以上名牌鞋、高配置版 iPad,每年都換高配置蘋果手機等高價電子産品,經常聚餐、旅遊等高消費行爲。這些情況是否屬實,查起來不難。然而,學校僅以 " 未發現 "" 不屬實 " 作爲回應,缺乏有力的事實支撐。
更關鍵的是,學校作爲貧困助學金的評定主體,某種程度上屬于被舉報對象,由學校自己調查自己,并做出公開通報 " 自說自話 ",本身就很荒唐。退一步說,學校調查情況屬實,但程序上的明顯瑕疵,已經讓調查淪爲應付輿論的工具。因此,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應當回避,由主管部門紀委介入,邀請舉報人和學生代表參與,針對具體的舉報事項一一回應,用事實說話,這樣的調查結果才能消除舉報人的疑慮,讓公衆信服。
現代快報評論員 曹玉兵
(校對 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