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驚天救援》的口碑和票房雙撲街,上映首日票房隻有 800 多萬,預測内地總票房也隻有 4000 萬出頭,确實讓人意外。雖然這部電影在制作上花了很多錢,據說制作成本高達 3.5 億元,還邀請了衆多實力派演員參與,但是卻沒有得到觀衆的認可。導緻這樣結果的原因不是單一的,而是多方面的。
首先,該片的題材雖然不算新穎,但也并非是完全走舊路。影片講述的是在某國發生大地震後救援隊伍奮力抗擊災難,拯救被困人民的故事。這樣的題材雖然經典,但也比較常見。影片最大的問題在于,它沒有爲觀衆帶來太多新鮮感和驚喜。很多觀衆會覺得這是一部老套的商業電影,而對于這類作品,很多觀衆已經越來越不感冒了。
其次,電影本身的問題也不能忽視。影片的節奏明顯過于混亂,角色刻畫不夠深入,導緻故事的情感和張力無法完全傳達給觀衆。另外,《驚天救援》中的很多場景制作過分強調視覺效果,表面功夫是做足了,但卻嚴重缺乏深度,難以讓觀衆們共情。這樣的問題對于一個災難題材的影片來說,是非常緻命的。
《驚天救援》的口碑和票房雙撲街,實際上暴露了整個電影行業面臨的問題。首先,觀衆的審美和消費理念正在悄然發生變化,對于老套和充滿商業氣息的電影,他們已經越來越不感冒了。其次,盡管電影市場的規模在不斷擴大,但是随之而來的是更加激烈的市場競争和更高的制作要求。對于電影公司和制片人來說,要想取得票房成功,就必須在内容創作上不斷探索創新。隻有正視這樣的問題,并能夠快速适應市場的變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