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剛在朋友圈跟何小鵬隔空互怼的餘承東,這兩天又火力拉滿了。
隻不過這次的輸出對象,從友商變成了國内頭部的汽車垂媒:懂車帝。
從他憤怒的語氣上不難看出,大嘴這回應該真的被氣到了。
而他轉發的這條推文,則是問界官方對懂車帝 " 如何不專業、如何不嚴謹 " 的解讀和回應。
寫得很克制,但像這樣專門發一條推文,對于問界來說好像還是第一次。
咱就是說,懂車帝到底做了啥讓大嘴和問界反應這麽大啊?
這就得說到他們一年一整的冬季測試了。
每年每到冬天最冷的時候,懂車帝都會拉上幾十台時下最火的新能源車,跑到國内最冷的測試場地給它們做極寒測試。
今年也是一樣,他們找來了現熱門的 51 款車型,全部拉到最低溫隻有零下二三十度的漠河。測續航、測充電,還有主動安全甚至是車機系統等等,項目非常全乎。
而讓餘大嘴公然開怼的,就是裏頭一個測插混車型純電續航的項目。
這個項目的内容嘛,說來也簡單,其實就是測一下在強制隻用電的情況下,一台插電式混動車型能跑多少裏程。
而在受測的接近 20 台車型裏,問界 M7 增程版的純電續航成績隻有 55.3 公裏,按照 175 公裏的官方 WLTP 成績隻有 31.6% 的續航達成率,排名墊底。
而測試中成績最好的仰望 U8 ,不僅車重更大、電耗還更高,還跑了 105 公裏,續航達成率更超過 85% 。
相比之下,就顯得問界 M7 有股子差生那勁兒了。
然而大嘴氣的并不是問界成績差,而是他覺得,這套測試流程似乎有問題。
舉個例子大家應該就明白了,按我們以往的理解,想要測幾台不同車型的續航如何,應該用相同的測試方法,讓每台車從滿電跑到趴窩,然後看它跑了多遠,對吧。
但咱們看看懂車帝自己對于續航測試流程的描述,一台車接受續航測試的過程大概是這樣的:
向上滑動
上下滑動查看圖片
簡單點說,就是他們會在測試的前一天晚上,把所有測試車輛加好油、充滿電,然後斷電放一個晚上。到了第二天再通上電,然後用一個小時左右做整備,布置布置相機和人員啥的,并且需要全程開着空調。
等大家都整備好了以後,不充電,直接上路開測。
這麽一看,整備過程裏消耗的電量就已經算在續航測試裏頭了。然而根據問界的說法,懂車帝在這個本應是測試流程之一的環節裏,似乎并沒有做到應有的公平。
就比如,這台問界 M7 在整備時經常會處在開着空調又開着車門的 " 空調白吹 " 狀态:
經測試媒體确認,車輛在正式測試前進行了共計 71 分鍾的空調制熱,在車内溫度達到 24 攝氏度後,又持續制熱 40 分鍾。在此過程中有十餘次開關車門、車窗的操作,其中最長時間超過 3 分鍾,大大增加了空調能耗,導緻電量快速下降。
這就導緻在真正開始測續航的時候,車子的電池隻剩不到 75% 了。。。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車輛電量僅剩 74.9% ,搭載駕駛員及 4 個 60 公斤沙袋的情況下才開始測試,到電量爲 20.4% 時增程器開始啓動,實際消耗電池電量 54.5% ,實現冬季極端天氣條件下純電續航 55.3 公裏。
無獨有偶,在大嘴怼完懂車帝之後,測試成績裏排名倒三倒四的吉利老總楊學良也發了一條長微博,裏頭的内容和問界發布的較爲相似,同樣也控訴了自己受測車輛在整備時受到的不公平待遇。
而且仔細一看,銀河 L6 和領克 08 單次最長的開門時間( 10 分鍾和 6 分 39 秒 )還比問界 M7 的 3 分鍾要長上不少。
如果兩家車企的數據不是編的,那懂車帝在整備環節裏,确實沒有讓每台測試車的受測動作保持一緻。
此外脖子哥還發現,在續航裏程測試裏非常重要的車速、加速度等關鍵性的指标,懂車帝的測試規程裏似乎隻字未提。整個實際測試過程中,隻規定了 24 ℃的空調溫度。
那是不是代表了隻要空調溫度對,測試員想咋開就咋開啦?
或許也是因爲 bug 實在是有些多,這個測試裏排在倒數第二的長城也坐不住了。他們在今天中午也發了一條微博,表示在 14 号會專門辦一場活動,說說啥叫專業、公正、科學的測試。
多少有點車企們聯名抗議那味了。。。
而這些車企們之所以會這麽在意這個續航成績,當然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因爲對于新能源汽車來說,續航數據的含金量那基本就和油車的油耗、性能差不了太多,不僅能看出一台車電池的配置,還能看出一個廠家能量管理水平的高低。
再加上許多混動車主都是把混動當純電開,純電續航越長意味着車子用起來越方便。不僅廠家靠它賣車,消費者還靠它買車,相當于它能直觀反映出一台車質量的好壞。
一個合理的續航測試流程,可以說是相當複雜。
但要說核心就隻有一條:控制除了受測車和測試指标以外的所有變量。
這裏脖子哥就用美國的 EPA 續航測試給大家舉個例子,畢竟在目前的幾大測試規則裏,包括 NEDC 、 WLTP 、 CLTC 等等, EPA 是公認最接近日常的實際續航數字的。
爲了得出一台車的續航如何, EPA 把測試的流程分成了四個大部分,分别是城市工況、高速工況、高溫工況和低溫工況。
而它之所以是幾個測試裏頭最準的,就是因爲專門給電車設計了高低溫的測試工況。
首先,他們會給每次測試定好完全相同的環境溫度( -7 ℃ ),然後再定好完全相同的測試流程:測試車需要首先按照規定跑一次冷啓動循環,再跑一次穩态循環,最後再跑一次熱啓動循環。
這些循環是啥意思我就不細說了,重點是不管什麽車,隻要是在做同一項測試,那麽它的車速、加減速的幅度、測試的時間、測試的裏程都是完全一緻的。
一緻到時間精确到秒,速度精确到小數點後一位,裏程精确到 10 米。
也就是把在測試的時候怎麽開車掐死了,誰來測都一樣。
而像是 WLTP 和 NEDC 這些測試,雖然沒有 EPA 準,但同樣也是把各種變量限定死了。
而像懂車帝這樣隻規定了空調溫度的測試流程,每台車型之間操作的區别可能就很大了。
就比如傳言測試中的某車型就檢測到了急加速和重刹車,即使不是測試人員有意而爲之,對測試結果肯定就有不小的影響。
不過,雖然還存在着很多肉眼可見的 bug 和不足,但在脖子哥看來,類似于懂車帝冬測這樣的媒體測試其實是非常有意義、且需要一直存在下去的。
因爲在他們出現之前,類似這樣的硬核測試,基本都是車企和研究所關起門來自己偷偷做。
咱們作爲消費者,基本就是知道一個最終測試結果,但關于結果是咋來的、結果是啥意思,過程可不可信,别問,問就是不知道。
而在類似的平台測試出現之後,我們不僅能看到結果,還能很直觀地理解結果背後對應的影響了。
比如碰撞之後車門能夠打開能夠創造更更多救援的時間,比如更堅硬的 A 柱可以在撞車以後給頭部更多的安全空間等等。
這樣的宣傳,可比車企們的講故事、畫大餅有意義得多,也是我們在選車買車的時候真正需要參考的維度。
所以說,隻要最終目的不是爲了被充值,那麽類似懂車帝做測試節目的意義就是好的。
但正如我在前頭所說,測試的核心是客觀和公正,客觀和公正的核心則是專業與嚴謹。
作爲觀衆和消費者,我們肯定不希望因爲測試中的一些不嚴謹,導緻一款産品受到了不正确的評價;也更不希望因爲一些細節上的疏漏,讓一個擁有豐富評價體系的測評節目失去它應有的價值。
脖子哥真心建議像懂車帝、易車、汽車之家這樣的平台,能夠在以後的測試内容中,更加科學和嚴謹,在能夠做到公平的地方,盡可能維持客觀公正。
讓更具信服力的媒體測試内容,能成爲除了車企自身和科研機構之外,另一個有分量、有價值的評價手段,真正推動汽車行業的發展。
就像長城汽車在針對這次冬測發表的聲明裏寫的那樣:
媒體的評測是監督、是鞭策,爲中國汽車行業帶來了全新視角,也讓更多用戶關注中國新能源汽車。
我們呼籲并将全力推動中國汽車行業監管機構、車企、測評機構、媒體和用戶共同協力,制定更加貼合用戶實際應用場景、實際環境條件、實際工況條件的新能源測試标準。
爲全球用戶提供更嚴謹、更公正、更客觀的評測結果,推動中國汽車行業高質量發展。
不隻是因爲多一種聲音多一種可能,更是因爲老頭樂和宏光 MINI 對撞,實在是太好看了。。。
而就在我們準備發稿的時候,懂車帝宣布大後天也就是 14 号的時候,會邀請所有參加測試的車企和媒體到現場看着他們測試。
脖子哥的同事也已經火速買機票了,到底是懂車帝不行還是測試車不行,到時候給大夥現場直播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