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二志》終于開播了。
路人可能要好奇,什麽是《宋二志》?
這是劇粉給電視劇《大宋少年志 2》的昵稱。
前作《大宋少年志 1》四年前剛播出時,從主創到制作,沒有半點 " 爆相 ",沒想到之後硬是憑借着過硬的口碑,将 " 小破宋 " 播成了 " 宋大志 ",風頭一時無兩。
如果你看過第一部,那麽請放心,第二部除了換了一位演員可能讓人在一開始稍微會感到不習慣之外,整部劇水準依舊在線。
小成本佳作意外大火之後,再拍續集,很容易拉胯,但《大宋少年志 2》守住了初心,沒飄,值得稱贊。
如果你沒看過第一部,也沒關系,無需惡補前作,續作開篇的前文提要,已經足夠讓你對故事框架有清晰認知,恭喜你又有新劇可以追了。
換句話說,《大宋少年志 2》能讓田虎(劇粉自稱)們狂歡,也夠讓路人下飯,值得一看。
好好誇它之前,先潑兩小盆冷水。
第一點,質感不足,摳圖極多,給人視覺上的觀感還是不夠上檔次。
尤其是第一集的賀蘭山祭祀戲,整個場景的搭建看起來就像是隔壁拍網大的劇組下班了他們臨時借來地方拍戲。
也算是和前作一脈相承了,畢竟當年第一部也是以制作粗糙而聞名,
看起來,第一部的大爆并沒有給第二部在制作上增添多少投資," 看起來很便宜 " 這個問題,幾乎成了這套劇集的風格。
不過這是小問題,與豐滿的角色、精彩的故事相比,孰輕孰重觀衆心裏還是有數的。前段時間口碑極好的《古相思曲》也是典型的例子。
第二點,推理環節的薄弱。
《大宋少年志》系列的編劇是王倦,王大編劇應該是國内近年最炙手可熱的編劇之一,隐隐有讓自己的名字成爲 " 金字招牌 " 的趨勢。
王倦的作品,劇情設計上向來突出一個 " 爽 " 字,觀賞性極佳,娛樂性十足。代表作《舞樂傳奇》和《慶餘年》都是如此。
但成也娛樂,敗也娛樂,他的劇本裏時常有些情節會爲了突出娛樂性,而忽略了邏輯上的缜密性。
換句話說,王倦腦洞大,也非常尊重觀衆的智商,但爲了讓反轉更多,戲劇沖突更強,有時候難免會出現一些邏輯上的疏漏。
《大宋少年志 2》中的劇情反轉是主要看點之一,但前幾集顯然存在着爲反轉而反轉的情況。看得出來王倦是撒開歡想讓觀衆爽,可不得不說,真有點過猶不及。
以上便是《宋二志》兩個比較明顯的短闆,除此之外個别演員還存在一些小問題,不過影響甚微,可以忽略不計。
不管是《宋大志》還是《宋二志》,最吸引觀衆的還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物。
劇集講述的是家國情懷與個人成長,從目前的劇情來看,主角元仲辛的身份問題,會成爲這次的主線。
第三集就露出真相,一直忠于大宋的元仲辛原來竟是個大夏人。
他的父親已經投靠大夏,哪怕他堅定認爲自己是大宋人并爲大宋賣命,但其他宋人該如何看待他?
這樣的糾結感,相信是每一位看過《天龍八部》的觀衆都曾在喬峰身上感受過的。
同爲七齋的其他成員,一同幫着元仲辛洗脫嫌疑,期間發生的種種悲歡離合,便組成了《宋二志》的故事。
下面挑劇中三個角度的戲聊聊,看過之後即會明白,爲什麽說《宋二志》值得一看。
首先,情感描繪細膩真切。
聽聞父親去世的消息,趙簡心情複雜,卻不見悲傷,怎麽都哭不出來,自嘲道," 我是不是挺不孝順的。親人離世,按理說我應該立刻趕回去服喪,可我滿腦子都想着執行完任務再回京,傳出去要被别人罵死 "。
蓦地,窗外風起,吹落雜物跌落在窗沿上發出聲響。
趙簡開始向身旁的元仲辛聊起父親以前的故事,說自己原來和父親賭氣時,總把自己關在屋子裏,父親因爲擔心她,便會躲在窗戶外面把窗戶推開一個小縫偷看她,看她吃了沒,看她開不開心,看她還在沒在屋子,一站就是好久。
父親總是笨手笨腳,胳膊腿呀總是撞着窗戶,那聲音和剛才被風吹落的雜物碰到窗沿的聲音一模一樣。趙簡說自己從不信鬼神,但在這一刻,她會覺得是父親來看她了,緊接着更妙的來了。
風驟停,趙簡愣神,嗫嚅道," 風停了 "。
行至窗邊,推窗,無人,淚水奔湧而出。
風停了,父親也走了。
沒有用刻意煽情的閃回和催淚的背景音樂,僅是借風來、風去,便形象臨摹出女兒對亡父的追悼。
如此細膩,如此精彩。
第二,配角刻畫豐滿真實。
王倦有著名的三不寫:
弱智的主角,不寫。
弱智的反派,不寫。
狗血三角戀,不寫。
換句話說,哪怕是配角,王倦也不會把他們寫成臉譜化的工具人。
比如大夏皇帝元昊。
抓住刺殺自己未遂的幾個宋人刺客,刺客們随後被自己的兒子偷偷放走,因爲刺客本就是兒子安排,意圖謀反。審訊中元昊也确認了果然兒子是幕後指使。刺客被放走後,元昊和臣下聊起他們,說看着其中一對男女情真意切,臣下以爲皇帝是意指什麽,元昊擺了擺手。
" 随便感慨一下,宋人的事與我無關 "
那什麽事和他有關?
" 慢慢來吧,先一點點把太子的兵權收回來,畢竟是自己的兒子,總不能絕後吧。"
再比如大夏國宥州軍統領。
他密謀殺掉皇帝元昊,且與宋人合作,隻爲換得一些糧食讓自己的将士們吃飽飯。他的理由是,
" 大夏多年鏖戰幾乎山窮水盡,有了這筆軍糧就能緩解我宥州軍的燃眉之急,隻要能保住我們宥州軍,其他的,都不重要。"
其三,離間七齋成員的小陸掌院,因爲元仲辛的大夏身份将其押入天牢,趙簡找上門去,問他究竟要幹什麽。他說自己隻想問 " 元家族人在哪兒,朝廷内是否有人與元家合作,最重要的一點,元仲辛他爹人在何處。"
再聯系他之前的舉措,無一不是爲了大宋。
結合三場戲,劇中的每一個人物,都絕非冰冷的工具人,更絕非幹癟的紙片人,都是有着自己的目标、信仰、原則,性格極盡真實豐滿的血肉人物。
配角尚且如此,主角還需要多說嗎?
隻需要,王倦的刀子能捅得輕一點慢一點,别讓全員 BE。
最後,浪漫至死不渝,少年難涼熱血。
趙簡在死牢内與元仲辛成合髻之禮,私定終身。分明細雨淅瀝,她卻道 " 今天陽光很好 "" 我們成親吧 "。
王寬之父不願兒子再與七齋成員去冒險,認爲他該身居高位做更大的事,并以過來人的身份知會兒子以後會後悔。王寬怎麽回?" 若到絕路,隻能咬牙前行,哪有時間後悔 "。
前者是對愛情的無限赤誠,後者是對未來的執着堅定,二者别說是大宋了,放到現代也有很多相似的例子,無一例外都會被人戲谑當事人太過 " 年輕 "。
年輕,好端端一個中性詞,也隻會在這種時刻變成貶義詞,《大宋少年志》裏,他們這種太過 " 年輕 " 的行爲比比皆是。
一向聽話的小景反抗父母,就圖一個和王寬的 " 光明正大 ";
八齋的小姑娘向衙内大膽表明心意,憧憬以後安安穩穩,餓了就吃、困了就睡;
薛映一夜宿醉,迷迷糊糊對元仲辛與趙簡說道," 除了我,沒有人會豁出性命保護你們 " ······
我相信每一個看到此處的人,絕不會心生輕蔑,諷刺地說聲 " 年輕 ",而隻會被他們身上的這股 " 少年氣 " 所打動。
《大宋少年志》的每位少年他們身上所流露出的無畏、熱忱、意氣風發,總會在某一瞬間擊中觀衆心底的柔軟,讓人想要化身達摩流浪者,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換而言之,《大宋少年志 2》其實是部蠻正能量的作品。
正能量這個形容好像已經有段日子沒在華語劇裏看到了,如今多的是狗血、犯罪、家庭裏的雞零狗碎,久到現在再看 " 正能量 " 這仨字都有些老土。
這種老土的感覺,和劇中呈現出的 " 少年氣 " 倒是有異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