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貨司機将卡車扔進了水灣。
在接受警方審訊時,司機說:" 我不想做誰都能做的工作,我不是勞動者。"
出自影片《花束般的戀愛》。
男主聽到這則新聞時正在加班,且對此不屑一顧,而這看似閑筆的情節,卻是對他最大的腳注。
他尚看不清生活的萎縮與愛情的坍塌。
繼續堅信勞動是責任,并奔波于工作。
盡管已筋疲力竭,卻無視了自我正日漸幹涸。
影片前半場的悸動昂揚,被後半場的疲倦擊穿。
這不是成長故事,而是 " 燃燒殆盡 " 的故事。
這不止是他的故事,且是你我的故事。
上班的人,正步入 " 燃燒殆盡症候群 "。
窮忙族
NHK 曾出過一個系列的紀錄片,片名就很紮心——
《窮忙族》。
何謂 " 窮忙族 "?
" 窮忙族無法存錢以備将來,結果就是每天毫無希望的單純作業,這樣延續下去的話人會被荒廢。"
一邊,年輕人覺得:
" 本以爲讀了大學就能賺錢實現夢想,沒想到會過上這樣的生活。"
一邊,父母們覺得:
" 到死也不想花孩子的錢,盡量靠自己活下去。"
年輕人被說不努力不吃苦。
但已經對不努力産生疑慮。
雖不至于像三和大神那般 " 下墜 "。
但在忙碌中,總感到迷茫:很忙,但不知道在忙些什麽。
最後的感受隻剩下一個字:累。
窮忙族正在全方位的被耗盡。
上過班的人,連面相都變了。
圖源:網絡
文化體力
一個新詞火了,火上了熱搜——
文化體力。
而這個詞恰好與開頭所提《花束般的戀愛》有關。
影片前半段,男主是一個重度文青,喜歡文學電影音樂,是那種會對街邊的天然儲罐感興趣,并剪輯成 3 小時影片的人。
男女主相愛始于品味的契合。
他們因爲共同認出動畫導演押井守而搭上話,發現彼此都用電影票根做書簽,相約去看木乃伊展。
在地鐵口的路燈下,迫不及待分享某作家的新書。
在飯桌上,滔滔不絕地聊到蒸汽波、天竺鼠 ......
直到兩人畢業後開始工作。
時間的錯開,情緒的錯頻,疲憊侵蝕心智,倦怠麻木感知。
男主再也無法維持從前,隻想玩最簡單的遊戲來消磨時間。
因爲文化體力被削弱了。
客戶朝他吐口水,辱罵他讓他去死:
" 有時候會覺得,我就是爲了道歉才出生的。"
但卻自我安慰一點都不辛苦,因爲客戶是厲害的人,這個厲害背後暗含權勢、地位以及社會成就。
女主聽後心疼地看他:
" 他可能是很厲害,但他如果看了今存夏子的《野餐》,肯定毫無感覺。"
而這句安慰人的話,是他在女主求職受挫時講過的。
但再撫平不了他。
曾經把 " 品味 " 當作一點點自傲,當作與他人切割和區分的依據,卻被工作的疲倦輕而易舉摧毀了。
曾經的崇尚被丢棄,一旦放下就很難拿起。
理解與内化需要太高的體力支撐。
文化體力不在,更渴望快速補給。
無腦遊戲,速看電影,簡短易讀的成功學。
即便是再深奧與龐雜的知識,也可以找到 3 分鍾與 5 分鍾速食的短視頻捷徑。
汲取知識的能力在衰弱。
看這部電影像看鏡子。
新事物不再具有吸引力,大段的文字不再适合我,任何與深刻有關的東西都被我拒絕。
更喜歡讀那些重複套路的小說,反刍那些看過的影視劇與聽過的音樂,以此反複咀嚼曾經,直到味道越來越稀薄。
我當然知道這樣不好,但我真的好累了。
是即使電池充滿電後也會立馬掉電的人。
哲學家韓秉哲認爲:
" 現代社會最可怕的一點是,我們自己對自己進行的無疑是剝削,卻誤将這種剝削當作自我成就、自我實現的手段。"
這段觀察收錄在一本書中,書名叫《倦怠社會》。
倦怠社會
近 100 年前,卡夫卡寫下:" 我最擅長的事,是一蹶不振。"
近 100 年後,類似的心聲:" 我最擅長的事,是回家躺着。"
正在清晰地感受着自己的枯萎。
搭乘回家的車,地鐵轉公交,車廂寂靜,手握高處的把手,突然意識到時光漫長的盡頭,自己将會枯萎死去。
一瞬間,像整個世界的大雨都在向我傾盆。
喪得沒有力氣。
這是去年的劇,《我的解放日志》中的一幕。
從首爾到京畿道,從公司到家,3 小時是蛋白到蛋黃的距離:" 京畿道就像蛋白,包圍着蛋黃首爾。"
漫長的通勤,我們失去傍晚。
然後在休息日,再失去早上。
沉悶的氣氛,寡言的主角,重複性的勞動,無意義的一天。
" 雖然不至于不幸,但也不快樂。"
" 我累了,我不知道是從哪裏開始出了問題,但我就是累了,所有的人際關系都像在工作,清醒的每個瞬間都在勞動。"
内心隻剩唯一的急促:趕緊回家躺着。
渴望社交但慶幸獨處。
而深夜才是完整的獨屬于自己的時間,因此不舍得睡去。
錢鍾書在《圍城》中寫,方鴻漸躺在小旅館的夜裏想着:
" 今天的苦算吃完了,明天的苦還遠得很,這一夜的身心安适是向不屬于今明兩天的中立時間裏的躲避。"
電視劇《圍城》劇照
你我也可以成爲普羅米修斯。
日複一日推舉着巨石,老鷹啄食他的肝髒,巨石落下,肝髒愈合,一切到起點往複。
但完成的從不是壯舉。
而是卡夫卡對 " 普羅米修斯 " 這則神秘寓言的改寫:" 諸神累了,老鷹累了,傷口在倦怠中愈合了。"
感知力在變得遲鈍,表達力在逐步退化,激情徹底消退。
卻在無聊中無法忍受無聊,渴望被新的信息轟炸與填滿。
快樂憤怒悲傷,都在滑動博文或小視頻的頁面瞬時獲取。
精神亢奮隻發生在與别人對線時。
融合而無法掙脫。
c4d 作品
注意力在無限碎片化。
算法給我們新的爽點,倍速成爲關鍵性按鈕。
韓炳哲在《倦怠社會》發出警告:
" 當你不會行走時,跑并不會令你走得更好。"
" 這種渙散的注意力體現爲不斷地在多個任務、信息來源和工作程序之間轉換焦點。由于這種注意力不能容忍一絲無聊,因此它也絕不接受一種深度無聊,而這種深度無聊恰恰對于創造活動具有重要意義。"
短片《No mankind》
想起熊浩在《奇葩說》上的一句話:
" 一顆會哭的螺絲釘會生鏽。"
對應的辯題有關 " 成年人的崩潰 "。
訴苦是軟弱,頹喪是不敢外露的,眼淚是不值錢的,書是不讀的,電影是倍速的,文化體力是沒有的,人是電量耗盡的,精神内耗是常有的,自我厭棄是時不時萌芽的。
而共抵同一種心境是感覺有所依靠而溫暖的。
但還是不說這些了,先幹飯吧。
因爲寫得有點累了。
圖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