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新摘商業評論,作者|椰椰,編輯|子雨
小紅書商業化焦慮問題又一次被擺上台面。
坊間消息傳,小紅書商業化負責人之恒(王雅娟)将于近期離職。之恒于 2020 年 3 月加入小紅書,加盟前曾擔任新浪微博高級副總裁、商業化廣告負責人。
不過不久後小紅書便出面否認,随後當事人之恒也在其朋友圈澄清了該傳聞爲不實消息,并表示:" 将繼續努力做好産品種草。"
以 " 種草 " 爲生的小紅書,一直背負着資本對其商業化的期待。
21 年 11 月份,小紅書獲得 E 輪融資,估值高達 200 億美元,投資的企業有騰訊、淡馬錫、阿裏巴巴、天圖投資等,備受資本市場的期待。
22 年 5 月 6 日,小紅書上線了《社區商業公約》,透露出商業化的渴望。
然而,融資 200 億,市值等于 4 個微博、20 個知乎的小紅書,在商業化上卻總是搖擺又糾結。
小紅書 80% 的營收來源于廣告,20% 來源于電商。然而目前廣告業務已經進入瓶頸期,電商業務曆經 8 年仍未形成規模,并且遭受着抖音、快手的擠壓。據了解,2022 年,小紅書用戶規模翻番,商業化營收卻隻增長了 20%,小紅書商業化也被業内公認爲薄弱環節。
多年來,小紅書一直在努力尋找自洽高效的商業化路徑,而同爲 " 社區 +UGC" 模式的微博,不失爲一個好的參考标的。
增收不增利
一直以來,小紅書都被認爲是新品牌的營銷重地,品牌商(尤其是新消費品的品牌商)都格外看中小紅書的營銷投入。
此前,完美日記、元氣森林、鍾薛高等新興品牌實現從 0 到 1 的突破,都有小紅書 " 種草 " 投放的部分功勞。
與很多平台不同,小紅書強調自己作爲内容社區的屬性,并采取了分散化的算法,讓每一個普通用戶的圖文帖子更容易獲得影響力。當很多平台在打造頭部 KOL,打造爆品賬号的時候,小紅書走向了另一條路:以 KOC 爲主體、以高質量的内容分享爲主體。
這樣的小紅書确實獲得了用戶的喜愛,并在年輕人之間有着很大的影響力,截至 2022 年 1 月,月活已達到 2 億,新摘采訪了部分年輕人,他們表示平時會把小紅書當初搜索使用," 小紅書的内容質量高,而且内容生态多元。"
一邊是内容的欣欣向榮,但另一邊,卻是陷入瓶頸的商業化難題。
2020 年,小紅書總營收約爲 10 億美金,廣告業務營收約 8 億美金,電商業務營收 2 億美金。
三年過去,估值 200 億美元的小紅書,面臨了更加嚴峻的營收壓力。消息稱,小紅書 2022 年廣告部門的全年營收目标是 240 億元人民币,是去年的兩倍多,不少内部人員反映壓力非常大。
由于小紅書對商業廣告進行抽成,以前很多商家會越過平台,直接向 KOC/KOL 進行廣告投放。後來小紅書的品牌合作平台更名爲 " 小紅書蒲公英 " 平台,類似于抖音的 " 星圖 " 和 B 站的 " 花火 "。
去年小紅書提出《社區商業公約》,對小紅書廣告投放的交易和營銷行爲進行規範。其中強調了需要在平台内完成交易、不允許把交易引導到站外完成。并且在媒體交流會上,小紅書社區生态負責人銀時明确指出,如果品牌商家做出不符合公約的行爲,小紅書會進行治理。
之所以平台上出現外站交易的情況嚴重,是因爲平台服務費成本高,小紅書采取雙向抽傭,會向品牌方和博主各收取 10% 的費用(拼多多、快手,B 站、抖音抽傭比例在 5%-7%)。對此行爲,小紅書在 2019 年發布過規定,要求入駐機構繳納 20 萬元保證金," 私下接單 " 則會直接扣除 20 萬保證金。
可以看出,商業化困境的小紅書正努力堅固着廣告營收的池子。
但不得不面對的事實是互聯網廣告營收已經見頂。2022 年,互聯網全年廣告增速跌至 6.1%,随着互聯網監管、裁員的風波,未來一定的時間裏,泡沫化的營銷投入勢必會減少,互聯網廣告營銷将進入更加理性的階段。
在這樣的背景下,小紅書的廣告營銷也很難産生大的增量。
而在電商闆塊,小紅書對多年來一直在建設,卻依舊是一個弱項。作爲一個種草平台,小紅書避免不了用戶在站内種草、站外消費的問題,據天風證券研報,小紅書直播帶貨的 UV(浏覽用戶)下單轉化率爲 4.3%,圖文内容僅有 0.5%。
與此同時,同樣在加碼電商的抖音、快手,已經走出了 " 興趣電商 " 和 " 信任電商 " 的模式,成爲能跟淘系抗衡的存在。反觀小紅書,電商業務一直陷于瓶頸。
提升商業化效率,提升 ARPU 值,是小紅書必須邁過的一個坎。
" 成于種草,亦困于種草 "
小紅書之所以變現困難,與其内容社區的調性息息相關。
小紅書的核心是 UGC,爲了保證内容質量,采取了去中心化的算法,給予中長尾内容的曝光機會。
在小紅書上,87.8% 的用戶是 5w 粉絲一下的群體,100~1000W 粉絲的 KOL(不含明星)僅占到了 0.1%,對比同樣推崇去中心化的抖音,100~1000w 粉絲的 KOL(不含明星)大約占到了 0.5%~2.0% 的區間。
并且區别與大部分平台由腰部、頭部博主才能承接到廣告,小紅書隻需用戶粉絲量達到 5000 就能承接廣告。
在小紅書,普通人的想法更容易被看到,有助于産品口碑力的傳播。平台上的優質内容以普通用戶貢獻爲主,内容涵蓋日常生活諸多方面,不隻在美妝、服飾方面,甚至于求職、租房、考驗、健身、家居等,在小紅書上都有優質的内容博主。甚至很多用戶會把小紅書當成搜索引擎使用。
另一方面,這也導緻了小紅書缺乏頭部 KOL,比起抖音、快手常常出現爆款博主,小紅書還未誕生有破圈影響力的 KOL,也就無法帶動直播帶貨,無法帶動用戶形成新的産品使用習慣。
缺乏頭部 KOL 的小紅書,更适用于小品牌、新興品牌的營銷,對新品牌實現從 0 到 1 起到很強的心智建設作用,但成熟、有知名度的大品牌,已經不依賴小紅書的廣告投放,因爲産品本身具有口碑,小紅書上有用戶做 " 自來水 " 進行推薦。
成熟的品牌也并不依賴 KOC 投放這種繁瑣的投放方式,他們的目标是流量影響更大的淘寶直播間和抖音電商。而小品牌、新品牌受到行業環境波動的影響更大,在經濟環境整體放緩的情況下,這些品牌們的投放将更加有限。
小紅書目前給人的調性以美妝、服飾等消費品分享爲主,這也限制了其他門類的商業轉化。
事實上,小紅書的用戶生态是越來越多元化的,不同的垂類下都産出了優質内容,比如遊戲、家電、影視、房地産、學習等,正慢慢成長爲一個多元化的社區平台。
但受限于社區調性,小紅書沒有進行多面的業務拓展,局限在了美妝和新消費品。
現有流量模式無法帶來營收增量的情況下,小紅書需要重估社區價值,尋找新的解法。
小紅書應該向微博學習商業化
内容生态多元化是小紅書社區的趨勢,也是小紅書未來新的增長點。
可以參考的是微博,和微博相似,小紅書也是強 UGC 的圖文内容平台,形成多樣态的内容生态,微博的主要營收也是廣告業務。
在微博,每個内容垂類都被細分化運營、帶來增收,如在電影闆塊,微博形成電影宣發的方法論,在電競遊戲、汽車、電子産品、美妝、體育等,隻要是已經形成規模的垂類内容,都進行了專門的運營,形成有針對性的營銷解決方案。
小紅書的營銷主打爆款邏輯,用戶口碑反哺品牌聲量。品牌們用少量 KOL 引導話題,再用海量的尾部 KOC 沉澱口碑,集中投放中腰部 KOL,打造爆款筆記。
其核心邏輯是抓住了用戶的需求,從測評筆記出發,完成品牌價值和口碑的鋪墊。
微博社會輿論屬性強,熱點事件更容易發酵,商業化走是 " 引爆話題傳播 " 的邏輯。
一個營銷事件下,明星、KOL 提供核心話題,通過微博的數字化營銷平台 " 聚寶盆 " 将明星、KOL 的博文進行綁定代投,借助明星和頭部 KOL 的影響力,觸達非粉絲人群,獲得更多自然流量,可實現破圈營銷。
作爲中文網絡最大的輿論場,微博更有利于品牌的破圈,也爲微博積累了大量高淨值客戶。國内外的知名品牌、不同垂類的商品和服務,都依賴微博的影響力完成快速破圈。
在小紅書上,品牌營銷依賴于内容沉澱,關鍵在于長尾效應,适用于新品牌的形象塑造。同時,沉澱的過程也伴随着試錯,一些營銷過度、實際質量一般的産品,則會慢慢被用戶淘汰。
相比起微博,小紅書擅長品牌心智的建立,卻缺少爲品牌背書的能力,無法抓住高淨值的高奢客戶。而這恰是微博的優勢,也是小紅書最應該向微博學習的地方。
如果有一天,品牌們以登上小紅書開屏爲榮,不失爲小紅書商業化進階的裏程碑。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