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保險推銷員包圍是什麽感受?相信不少有車一族體驗過,每當距離保險到期還剩下三個月左右時,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就會 " 親切 " 地聯系我們。
近期,一位保時捷車主的操作,卻把一衆保險推銷員整無語了,他居然把 32 位保險推銷員拉到了一個群裏,讓他們競價 ……
保時捷車主一番操作,瞬間令保險推銷員們炸了鍋。
各種推銷人員騷擾大衆很常見,如各種上門推銷信用卡、人身保險,一些公司甚至門口挂着牌子 " 謝絕推銷人員入内 "。在所有的推銷行爲中,唯有汽車保險最令人頭疼,敢這樣說,是因爲我自己也經曆過。
去年 5 月,我買了一輛車,并且辦理了平安保險的車險。今年二月前後,距離保險到期還有三個月,就有許多保險推銷員開始打電話、加微信聯系我,向我推送續保方案。
對于他們的推銷,最初我還能欣然接受,後來加的保險推銷員實在太多,再加上工作越來越忙,就開始反感他們的推銷。
累計下來,我總共大約添加了二十多位保險推銷員,無一例外,全部都是女性。很奇怪,難道沒有男性幹車保推銷?我所添加的保險推銷員中,絕大多數來自平安保險,少部分來自人保和太平洋保險,每位保險推銷員給我的報價都不同。
距離保險到期還有大約一個半月時,有一位保險推銷員給我的報價,大約是 4700 元(記憶不清晰了),我十分心動,有續保的想法,但被同事勸住了。同事告訴我,距離續保到期越近,報價就越低。想來也是,火車上的推銷員都是距離終點站越近,商品的價格越便宜。
果不其然,到了臨近續保日期時,一位保險推銷員給我的報價已不到 4000 元,最終我選擇了她的方案。
此次續保中,我最不解的地方在于,一家保險公司竟然會有那麽多推銷員聯系我,向我推薦續保方案。于是在一次聊天中,我詢問了對方才得知原因。保險公司普遍選擇代理商模式,代理商之間的信息不互相流通,導緻一家保險公司可能會有不同代理商旗下的多位保險員搶生意。
這些代理商都能拿到我們的手機号,聯系到我們,無休止地電話轟炸我們,關鍵是拉黑也沒用,推銷員的群體太龐大了。
想要停止受到騷擾,唯一的方案是提前續保,隻要成功續保,保險推銷員查詢到了我們的信息,一般就不會繼續聯系我們。然而太早續約,又有可能錯過最優惠的方案。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行業崛起的今天,電動車保費還普遍高于燃油車,對于續保方案自然更加謹慎。
我的汽車因是插混車型,有一塊 8 度電小電池,保費比同學同價位的燃油車貴 1000 元。就這,保費不斷上漲,消費者苦不堪言,保險公司還吐槽新能源汽車保險業務虧本呢。
或許,汽車保險業務,真的需要一次變革了。
關于汽車保險,最理想的方案無疑是車企爲自家的産品提供保險,與質保、保養等業務相結合,提升服務質量。
另外,随着高階輔助駕駛與自動駕駛的日漸普及,車企也有必要啓動保險業務。原因在于,人工駕駛可能會是主觀原因導緻,駕駛員必須爲事故負責,因而需要購買保險避免更大的經濟損失。
自動駕駛車輛由車機系統控制,出了事若依然要求駕駛員負責,那誰還敢使用自動駕駛?自動駕駛車輛事故後的定損、追責等問題,難免需要車企進行,如果沒有專業的保險團隊,難免舉步維艱。
并不是沒有車企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全球新能源汽車霸主比亞迪、國内造車新勢力禦三家蔚小理。以及海外電動車巨頭特斯拉,都在組建保險團隊。
其中比亞迪 2022 年就成立了保險業務經紀公司,前段時間又全資收購了易安财險,擴充了自己的實力。小鵬汽車高瞻遠矚,早在 2018 年就布局保險業務,其他如理想、蔚來等車企,速度則慢一些。
不過自動駕駛尚未真正全面商用,這些車企的保險公司也隻停留在組建完成,并未面向車主開放。比亞迪收購的易安财險原本保險業務就有不錯的營收,隻是 2018 年開始出現虧損,不得已委身比亞迪。
預計接下來國内還會有更多車企布局汽車保險,爲即将到來的自動駕駛時代做準備。對于消費者來說,車企自家的車保大概率會比第三方保險便宜,原因很簡單,價格太高豈不是對自己的産品不自信?
甚至說,爲了争搶客戶,提供官方保險業務的車企還可能推出買車一定年限免費送保險服務。這種情況無疑會對傳統汽車保險公司造成嚴重的打擊,因而人保、太平洋保險、平安保險都需要思考退路,不能白白丢掉汽車保險業務。
從當前的情況來看,傳統保險公司最優解決方案是與車企合作。不是每家車企都有足夠的人力物力自建保險體系或者收購保險公司,尤其是造車新勢力,普遍缺乏底蘊,與現成的保險公司合作同樣是他們的最佳解決方案。
更關鍵的是,車企自己的保險公司會選擇怎樣的經營方案暫時難以确定。如比亞迪收購的易安财險,屬于互聯網保險公司,但車企保險可不同,需要大量線下門店和調查員,以便于随時前往事發地調查事故的前因後果與責任劃分。
車企在全國各地建設完善的保險體系難度太高,哪怕收購一些力量薄弱的保險公司,恐怕都難以實現,除非舍得投入大量成本。可現階段新能源汽車業務虧損是常态,太平洋保險總經理曾義表示,新能源汽車事故率高達 30%,遠超燃油車的 19%。
如此一來,爲了降低成本,車企的保險業務可能會與傳統保險公司走相同的路——代理模式。
其實大多數車企本身就是經銷商模式,與保險的代理模式差别不大,倒也駕輕就熟。可采用這種方案,就要考驗車企對保險代理商的管控能力了,不能出現當前汽車保險公司類似的不同代理商争搶客戶,導緻車主不堪其擾,保險公司内耗嚴重。
消費者難以忍受保險推銷員的騷擾,保險公司又在吐槽新能源汽車保險業務虧損,真實原因無非是代理商之間的内耗,爲了争搶客源不斷壓價,再加上新能源汽車事故率确實高于燃油車,虧損難以解決。
無論是傳統保險公司,還是車企組建的保險業務,最佳方案都是保費公開透明,建立統一的規則體系,即便必須選擇代理商模式,也要盡量避免内耗。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讓各類信息更容易發散,談到新能源汽車,大家都會想到網上的統一報價,而不再是經銷商的報價。公開透明的價格規則更容易得到消費者的認可,降低經營成本、避免内部競争造成的消耗,提升整體利潤率。
傳統保險模式在新時代已出現了不符合大衆預期的情況,或許保險公司需要考慮,該如何擁抱新時代,避免被消費者、被這個時代抛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