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的車圈上市潮後,10 月又有重磅車型狂刷朋友圈。
10 月 29 日晚間,在小米發布會上,小米集團董事長兼 CEO 雷軍正式介紹了小米 SU7 Ultra,同時公布其定價爲 81.49 萬元。小米 SU7 Ultra 量産版将在明年 3 月正式發布,目前已開啓預定。
中國品牌電動超跑又有新玩家,這又将如何行業的變化呢?
自 2023 年 12 月 28 日小米汽車技術發布會上,雷軍正式向外界發布了小米汽車 SU7 系列後,曆經 10 個月等待,小米 SU7 系列終于亮出了最大的底牌—— SU7 Ultra,亦或是 SU7 的賽道頂配版,其實更像是小米汽車技術會的 " 封底 ",是技術的集大成者。
比如,發布會上發布的小米超級電機 V8s,業内最高達到 27200rpm,在 SU7 Ultra 上正式量産。整車搭載雙 V8s+V6s 三電機全輪驅動系統,輸出功率可達 1548 馬力,零百加速時間爲 1.98 秒,設計最高時速可達到 350 公裏每小時。
又譬如,SU7 Ultra 搭載了高功率電池包,輸出功率達 1330kW,峰值電壓 897V,充電倍率 5.2C。這些都是雷軍在技術發布會上重點講解的部分。
其他産品在此不再贅述,我們聊聊 SU7 家族。
SU7 的面市,标志了 SU7 家族的入列完成,更像是一個爆款單品的持續勝利。
發布會上,雷軍也官宣小米 SU7 10 月份的交付量已經突破 2 萬台,這意味着小米 SU7 超越了特斯拉 Model 3,成爲中大型純電轎車銷量冠軍。2024 年,SU7 累計銷量爲 69790 台。
發布會後,小米公布了小米 SU7 Ultra 量産版的最新銷量,十分鍾内訂出了 3680 台。
在 3 月之前,很難有人會相信 SU7 會持續熱銷。10 月之前,更多人也不會相信中國品牌電動超跑能引發這麽大的關注度,并且可以賣得出去。
大衆車型和頂配車型同步熱銷,也構成了中國新能源市場發展的特殊節點。
回溯來看,SU7 系列走了不同于其他多數品牌的道路,先發布大衆車型,再根據市場走勢調節頂配車型的發布節點。這不同于其他品牌先發頂配車型,再以産品優勢向下俯沖大衆市場的思路。
兩個車型的配合也值得聊聊。
相較其他品牌,SU7 的交付節奏控制得更爲成熟,在産品持續爬升的同時,又能制造 " 饑餓營銷 " 的需求緊迫感,持續逼單用戶轉大定。而 SU7 Ultra 在 SU7 月交付 2 萬台的關口上市,正好延續 SU7 系列的話題性,進一步刺激了部分搖擺用戶的購買欲望。
進一步來看,SU7 Ultra 的發布及熱銷,進一步擡升了 SU7 系列的産品品牌力及産品溢價,并且也爲小米汽車的産品型譜,開拓了充足的價格區間。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汽車除 SU7 及下一款 SUV 之外,暫時尚未明确儲備其他車型,我們或許可以大膽預測,簡約的産品規劃,就是延續兩款車爆款大單品的策略。
并且,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在小米汽車的成功之下,紅米汽車或将借助混動車型的成本優勢,在不久後亮相。
SU7 Ultra 的發布,爲平靜許久的中國品牌電動超跑市場掀起了一些漣漪。
極氪 001 坐實了 SU7" 一生之敵 " 的地位,簡單看一看兩者的參數對比。
從小米 SU7 發布前,兩者隔空的口水戰,再到同樣的先大衆車型、再頂配車型的産品發布思路,都讓兩款車型不可避免糾纏到了一起。
目前最有流量的段子就是,在極氪 001 FR 的上市發布現場,安聰慧喊話:" 友商們,五年内造不出來!" 。時隔不到一年,SU7 Ultra 就上市了。
近乎趨同的價格區間、運動性能取向,未來兩者的話題及炒作都不會暫停。
我們仍需要承認的是,國内的純電性能車市場仍是一個空白領域。好在,更多玩家正在走上牌桌。
仰望 U9,作爲比亞迪旗下的一款百萬級純電性能超跑,其峰值功率高達 960kW,峰值扭矩爲 1680N · m,零至百公裏加速時間僅需 2 秒級。
昊鉑 SSR 搭載了全球領先的兩擋四合一高性能集成電驅系統。它擁有 900kW 的綜合最大功率和 12000N · m 的輪上峰值扭矩,百公裏加速僅需 1.9 秒,最高車速可達 251km/h。
成都車展上,方程豹也帶來了豹 9。這是一款 Speedster 品類,采用開放式車頂的超跑。
小米 SU7 Ultra 的思路則是,在價格上與特斯拉 Model S Plaid 持平,在性能上向保時捷 Taycan Turbo GT 發起挑戰。如同 Mustang、科邁羅等一樣,給所有愛好駕駛樂趣的年輕人一輛可以觸及到的超跑。
事實上,中國品牌對于超跑的執念并非是一日建成的,蔚來 EP9、前途 K90、極狐 GT 等已經在新勢力初創時,完成了又一次的沖鋒。
随着整個行業鏈的成熟,産業也爲後續小米 SU7 Ultra 等車型的入局提供了有利條件。
衆所周知,電動汽車因爲其物理特性,天然與高性能就有高關聯度,而當電車高性能成爲一種理所當然之後,更爲個性化超跑的湧現,與其說是電動技術的成熟讓中國品牌更容易邁過技術門檻,倒不如說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成熟後百花齊放的結果。
這背後,既有拿下超跑桂冠的執念,也有用戶日益增長的車型需求與相對落後的産品供給之間的矛盾。
根據貝哲斯咨詢的預測,到 2028 年,全球超跑市場規模預計将達 1374.9 億元人民币。在中國新能源市場的溢出效應下,全球超跑乃至超跑市場必定有中國品牌的身影和身位。
放長遠點看,新能源超跑不能隻用單一産品的角度去看待,它也代表了一個品牌、一個産業的技術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