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 10 月 18 日電 ( 魏薇 周奕航 ) " 你有 XX 銀行信用卡嗎?現在辦卡就可以送一個行李箱。" 相信不少人在逛街時都曾遇到,銀行的信用卡營銷人員在賣力營銷。有人被禮物吸引,辦下了人生中的第一張信用卡。
過去十年,信用卡市場一路高歌猛進。據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23 年第二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 ( 下稱報告 ) 顯示,截至 2023 年二季度末,中國人均持有的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數爲 0.56 張,相當于每兩人中就有一人有信用卡。
" 提前透支,到期還款 " 曾成爲許多年輕人的消費方式。而近兩年來,事情似乎正在發生變化。受消費習慣趨于保守等因素影響,部分用戶對信用卡的态度也出現了轉變。
" 幾萬卡債還清後,立刻注銷了信用卡 "
" 生活不下去的時候,突然醒悟了。" 家住北京市的苑陶是一位 85 後,多年前她身患抑郁症,一度無法出門工作,隻能靠刷信用卡維持生活。她發現信用卡刷得越多,後續銀行會提高額度,她的額度也從 2 萬提升至 8 萬。
" 最多的時候欠了好幾萬,每個月利息就要還上千塊。" 苑陶表示,當她還不上信用卡後,隻能選擇向父母坦白,在父母幫助下還清了所有信用卡,之後立刻注銷了這張信用卡。" 信用卡是個無底洞,總讓人覺得自己還有錢。"
超前消費一時爽,逾期時候火葬場。與苑陶情況類似,如今,甯願少花或不花,也不願刷信用卡正逐漸成爲許多人的 " 新态度 "。
爲了假期出國旅遊,來自甘肅的 95 後張晨君在中秋節前剛辦了一張 Visa 卡。" 之前我從來沒有辦過,并且對信用卡特别抵觸。" 張晨君告訴中新經緯,自己并不喜歡負債,與其先消費再還錢,還是攢錢讓她更有安全感。
張晨君表示,她的姐姐和姐夫二人有十多張信用卡,每次看到他們 " 拆東牆補西牆 " 都很擔心他們資金鏈斷裂。" 人有了信用卡之後很容易超額消費,對一個人的自律性考驗非常大,我覺得我沒有這麽自律。"
" 信用卡會模糊收入界限,會往人不自覺向多消費方向傾斜。" 來自浙江的小米是一名自由職業者,談及不再使用信用卡的原因,小米稱,她會根據收入确定支出,但在使用信用卡的過程中,自己會在心理上會放大收入,再加上各種超前消費的宣傳氛圍,很容易掉進消費陷阱。
這屆年輕人不愛用信用卡的原因,除了拒絕超前消費之外,還有相當一部分用戶是在用卡過程中栽過跟頭。
來自北京的工程師任宇告訴中新經緯,9 月底他在一家稻香村買熟食,結賬時候習慣性使用信用卡支付,結果 194 塊錢的賬單無故被分了 12 期。他表示,結賬時是用支付寶掃碼,選擇信用卡支付時并沒有顯示分期," 誰會買 100 多塊錢的東西還要分 12 期?"随後,任宇撥打廣發銀行信用卡客服電話,要求修改分期,結果聯系了幾天都沒修改成功,最後銀行告知他是店家行爲,并同意他一次性還清 194 元,但還要繳納 5.33 元違約金,這讓他感覺非常不爽。
家住北京的 90 後徐麗對信用卡的抵觸源于一次忘記還款的經曆。" 多年前我辦過一張中信銀行的白金信用卡,有一次刷了信用卡忘記還,過了好幾個月之後才想起來,沒想到要還很高的利息。"
除了忘記還款外,徐麗還因一年内未刷夠 12 筆錢被銀行要求繳納幾百元年費," 我打客服電話讓對方把這張信用卡注銷掉。但對方再次挽留我,說可以降級就不用支付年費了。" 不久後,徐麗收到了新的信用卡,但她再也沒有使用過這張信用卡。
信用卡積分貶值 " 羊毛 " 薅不到了?
而用戶們對信用卡的态度轉變,導緻從事信用卡相關工作的員工受到了巨大沖擊。某銀行信用卡中心的小潘告訴中新經緯,近年來,用戶的消費習慣趨于保守,銀行不再願意向信用卡業務投入過多活動,并且對員工的考核态度極其嚴格。
" 以前行情好時,大家的薪水能達到兩三萬元。但自從 2023 年以來,整個部門能通過考核的人數屈指可數,即便通過考核後拿到的薪水扣除五險一金後也隻有三千多元。同事們多數都轉行了,我也在今年 4 月份辭職了。" 小潘補充道。
曾幾何時,五花八門的信用卡優惠活動還催生了一批 " 玩卡人 ",天津的鄭可兮就是其中之一。" 周三吃飯用招行‘掌上生活’,周五搶交通銀行‘買單吧’的 100 減 50。平時消費用中信和廣發銀行,參加抽獎能減幾毛錢。" 鄭可兮告訴中新經緯,爲了薅羊毛,她辦了 7 張信用卡," 可能銀行并不喜歡我這種薅羊毛的客戶,不過每年算下來用信用卡也能省下不少錢。"
今年以來,鄭可兮發現銀行信用卡的活動似乎有些 " 縮水 "。" 原來某家銀行消費後可以開箱抽獎,之前總能抽到幾毛錢的優惠或者積分,現在都是給一些根本用不到的消費券。" 鄭可兮吐槽道。在發現這家銀行的變化後,她漸漸不再使用這張信用卡。
目前,信用卡積分縮水已被不少持卡人所诟病,被吐槽 " 越來越雞肋 "。
不久前,上海市消保委發布的一篇文章指出,有消費者看到銀行賬戶裏有些積分,便想着在銀行積分商城去換購一些商品。本以爲有積分作爲兌換基礎,那些 " 積分+現金 " 形式兌換的商品價格就會便宜些,沒想到兌換到的商品價格竟然比市場價還要高。
據上海市消保委調查,上海銀行積分商城一款 " 潘婷 3 分鍾奇迹護發素 180ML",其單價爲 "30960 積分 +39 元 "。也就是說,消費者購買此商品除扣除 30960 積分外,還需支付 39 元。但是在其他多個電商平台搜索發現該款商品的市場價格區間也就 38 元、39 元左右。
來源:上海消保委微信公衆号
除此之外,在招商銀行的積分商城内,可以用 "19 元+3990 積分 " 購買标價爲 "168 元 " 的小度真無線智能耳機 R1 也引起消費者的質疑。據上海市消保委調查,在其他多個電商平台多日、多次搜索該款商品,售價遠低于招商銀行标注的 "168 元 "。
對此,上海消保委表示,積分的作用本就是适當讓利,不能利用消費者急于消化積分的心理設坑,應多一些誠意,少一些套路,别讓消費者寒了心。
信用卡在用發卡量、消費額都降了
2022 年 11 月,金融數字化發展聯盟聯合銀聯數據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調研對象中,從年齡分布上看,信用卡用戶中,31-40 歲客群占比最大,達 47.7%,其次爲 25-30 歲人群,占比達 24.8%。2023 年 4 月,上述機構發布的另一份報告指出,在近半年内有過信用卡申請經曆的新戶中,超半數年齡處于 25-34 歲之間,35-44 歲客戶占比超三成。
作爲昔日銀行的賺錢利器,信用卡在用發卡數量和交易金額均出現下滑。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數據顯示,從 2022 年第四季度開始,信用卡市場已經連續三個季度發卡量下降。據央行最新發布的報告,截至 2023 年第二季度末,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在用發卡數量 7.86 億張,相較去年同期減少 2100 萬張,回到了 2021 年第一季度的規模。
從 26 家披露信用卡業務數據的上市銀行看,今年上半年,總累計發卡量新增 1422.14 萬張。但中新經緯注意到,累計發卡量 ( 部分銀行披露口徑爲流通卡量 ) 居前列的建設銀行、工商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和浦發銀行,發卡量均出現下滑。2023 年上半年末較 2022 年末,分别減少了 300 萬張、100 萬張、300 萬張、36.28 萬張和 151.57 萬張。
再來看信用卡業務的另一項重要指标——信用卡消費額。在披露相關數據的 10 家銀行中,僅青島銀行和中原銀行消費額同比上升,而這兩家銀行的基數均較低,其餘 8 家銀行的消費額均同比出現下滑,占比超八成。
其中,平安銀行和興業銀行信用卡消費額同比下降超 10%,光大銀行同比下降 9.85%,民生銀行、中信銀行等消費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在發卡量和消費額下滑之餘,部分銀行的信用卡貸款規模也出現了下降的情況。2023 年上半年,工商銀行、平安銀行、交通銀行、興業銀行和浦發銀行的信用卡貸款規模均較 2022 年同期有所下滑,降幅分别爲 1.22%、6.97%、0.01%、9.14% 和 5.08%。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在接受中新經緯采訪時表示,近年來,在大力發展零售銀行業務的背景下,中國商業銀行大力發展零售銀行業務,信用卡市場規模快速增長。但在發展過程中,信用卡業務一些不足和問題逐步顯現,如部分銀行信用卡發展模式較爲粗放,過度依賴外部機構發卡,息費不夠透明,對消費者權益保護不力;部分持卡人債務負擔偏重,違規套現、" 以卡養卡 " 等問題層出不窮,資産質量有下遷的趨勢。
在采訪中,也有人對使用信用卡持支持态度。90 後新媒體運營張揚認爲,個人應該有一張額度合理的信用卡用來規劃日常消費。" 我在幾年前辦了一張信用卡,我給銀行打電話要求把額度降到 5000 元,這張卡就作爲我的日常開銷卡,無論如何我都不會花超。"
張晨君的想法在假期使用信用卡後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這次用過之後發現确實可以省一些錢,我可以把手中的錢先存在銀行拿利息,下個月再還信用卡,隻要記得還錢就可以。"
" 信用卡本身不會誘導你高消費,主要看你怎麽用。" 張揚說。
(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魏薇:[email protected] ) ( 中新經緯 APP )
(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苑陶、張晨君、鄭可兮、小米、小潘、任宇、徐麗、張揚均爲化名 )
(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羅琨 李中元
作者:董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