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2 月,社保專家發生了争議:樂觀的認為 2023 年養老金将上漲 5%,悲觀的認為大概率會下滑至 3.5%。具體的漲幅會在 3 月的兩會上有說法,在 5 月中旬由人社部公布上調方案。
目前,養老金上調機制采取的是定額、挂鈎、傾斜三結合的模式。但是,一些退休人員呼籲:在養老金 2023 年上漲機制中,1953 年 -1963 年出生的人在普漲 3.5% 的基礎上,按照年齡多漲一點養老金,滿 60 歲漲 600 元、滿 70 歲漲 700 元。這種建議靠譜嗎?
【1】社保專家的反對意見。
一是養老金執行 " 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 的市場法則,誰繳費多,誰的養老金就高,跟年齡沒有太大的關系。二是社保繳費檔次分為 60%-300%,按照年齡多漲,高薪人員就不願意多繳費了。三是全國有企業退休人員 1.3 億人,多漲 600 元和 700 元,養老基金沒有這麼多錢。
【二】退休人員的意見。
(1)符合人類發展的規律。工作時,大家創造的價值不同,收入也不同。退休後,大家都差不多了,按照年齡多漲一點養老金,符合生老病死的客觀規律。
(2)符合共同富裕的理念。共同富裕的目的是逐步縮小貧富差距、實現人人富裕的終極目的。有錢人不但有高額養老金,還有房産、存款等财富。貧窮的人隻有養老金。追求共同富裕,首先要把低收入提高起來。
(3)符合民生和諧的需求。在當前高物價之下,大多數普通的退休老人的日子過得都很緊巴,低收入的人群的生活很寒酸。按照年齡多漲一些,可以增強他們的獲得感,給他們最基本的尊嚴。
(4)符合曆史貢獻的規律。當年下崗、失業、買斷、内退的國企老工人,做出的曆史貢獻最大,付出的艱辛最多,個人 " 犧牲 " 的利益也最多,但養老金卻是非常低的。時代虧欠他們,應該按照年齡給予補償。
【三】四大理由支持。
(1)養老是政府的兜底承諾。養老是最大的民生,絕不能搞 " 市場化 " 來搪塞,堅持走社會保障和增強福利的路子。
(2)尊重退休老工人的曆史貢獻。今天的經濟發展得益于上一輩老人釋放的人口紅利,得益于他們的無私奉獻和個人犧牲,現在經濟發達了,應該回報他們。
(3)養老基金沒有錢的說法是行不通的。M 國人口隻有 3.33 億,養老金規模是 GDP 的 150%,中國有 14 億人,養老資産隻有 GDP 的 10%。說明一個問題,養老基金需要開源而不是節流。目前,後人繳費供養前人的社保模式要改變。
(4)全民所有制的國企紅利應該歸屬全民。現在國企仍占 GDP 的 75%,國企産生的利稅應該多劃轉一些進入養老基金,解決基金來源不足的問題。
【寫在最後】
1953 年至 1963 年出生的人退休後,有四類人最吃虧。第一類是當年參加國企建設、低工資、低福利的老工人;第二類是當年響應号召下崗分流、晚年辛酸的國企老工人。第三類是當年支持改革,犧牲個人利益,買斷工齡,為國企減負的老工人。第四類是當年為減輕國企壓力選擇提前内退的老工人。
PS:您贊同嗎?多多轉發給大家,呼籲政策更加雙向接軌。
各位老鐵:隻為蒼生說人話!防止失聯,請關注下面這個小号,更多民生的真相在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