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知網 2 月 16 日消息,近日,江蘇省常州市博愛小學發出通知,爲保障學生充分的休息時間 ( 10 小時睡眠 ) ,春季學期将嚴格控制作業總量與時間,啓用 " 九點熔斷機制 ",即超過晚上 9 點,采取無條件停止作業的措施,未完成作業的第二天也不用補做。
該校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本學期啓用該機制,意在讓老師們提高課堂效率,注重提優補差,尤其要在課堂上關注後進生的學習,讓問題在課内解決。課後作業要精選,注重基礎之上的思維深度,以此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減少重複、機械性作業,抓好課後服務主陣地,在第一時段争取完成作業,才能爲準時睡眠、确保睡眠時間和睡眠質量提供支持。
此舉随即引發網友熱議:" 支持,幫助孩子養成早做作業、早點休息的習慣 "" 太适合拖延症了,拖也能拖到九點 "" 家長願意撒手的,孩子可以從 8:59 開始做 "" 孩子拖到 9 點咋辦 ? 就不寫作業了嗎 ? 最後一考試啥都不會 "" 老師也熔斷下,6 點以後沒溝通完的家長不用溝通了 " ……
不僅是博愛小學,近年來,全國多地多所學校已經啓動作業 " 熔斷機制 "。但作業 " 熔斷機制 " 究竟該如何落地,不少家長仍有困惑。對于作業 " 熔斷機制 ",也有學校提出具體要求,如作業熔斷必須由家長提出,而不是孩子提出。家長要在充分研判孩子的努力程度、做作業的狀态、作業量等基礎上,慎重提出。當天作業熔斷後,要注意觀察孩子後續作業情況,不斷指導、鼓勵孩子提高作業效率。
對于作業 " 熔斷機制 ", 光明日報發表評論稱,各地陸續推出的 " 熔斷機制 " 是正常的,也是應當的,不過,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既要注重質量,也要防止太過剛性的規定帶來一些負面作用,這就需要學校和家庭來共同管理 " 熔斷機制 " 的開關。在整體減負的背景下,作業應該多在上遊 ( 教師 ) 處做減法。一是,老師們可以盡量讓當天的作業在當天的課堂上完成,以提高課堂效率的方式來減少課後作業 ; 二是,如果必須留家庭作業,要把握好度,還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努力程度布置不同的作業。也就是說,從一開始,學校和老師就應該考慮到 9 點警戒線。另外,還有一些可能誘發的問題,比如,孩子會不會故意将作業拖到九點,對此,家長也應做好相應的監督和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