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 7 月 16 日電 題:龐大集團退市,大撤退的 4S 店還有市場空間嗎?
作者 江瀚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
江瀚
4S 店作爲買汽車最大的一個商業業态,曾經在市場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就在最近,4S 店大撤退的消息引發了市場熱議。近日,4S 店巨頭龐大集團宣布退市。成立于 2003 年的龐大集團曾是中國最大的汽車經銷商集團,不僅網點數一度超過 1400 家,市值數百億元,還擁有 "4S 店之王 " 的美譽。然而近年,龐大集團的門店數量持續下降、業績不佳。龐大集團的财報顯示,2017 年底,該集團的經營網點爲 1035 家。到 2022 年底,僅剩 267 家經銷門店。2020 至 2022 年,龐大集團的三年淨利潤也未達标,最終被迫退市。
而龐大集團的境況也是經銷商行業的一個縮影。據中汽協數據,2022 年虧損的經銷商占比達到 45.2%,較 2021 年擴大 27.7 個百分點。另外,相關數據顯示,2021 年全國有超 1900 家汽車經銷商關停退網,到了 2022 年,這一數字已增加至 4000 家。
4S 店,這一曾經在汽車銷售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的商業模式,如今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最近一段時間,4S 店的日子日益艱難,部分 4S 店開始退出市場,這引發了人們對這種曾經非常成功的商業模式爲何突然不火了的好奇,我們到底該怎麽分析這件事呢?
第一,我們需要理解 4S 店是如何在汽車銷售市場上取得成功的。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的汽車銷售市場尚不成熟,消費者對汽車的了解也相對有限。在這個時候,4S 店以更好的服務充當了關鍵的交易中間人。他們提供了新車銷售、售後服務、配件供應和信息反饋等一系列服務,這不僅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也增加了消費者的粘性。在這個階段,4S 店憑借其服務優勢和客戶關系管理,在市場上建立起了強大的影響力。
可以說,4S 店的出現對于推動中國汽車銷售市場的規範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伴随着市場的日益成熟,4S 店也在全國遍地開花,成爲了中國汽車銷售的主要銷售模式,這是 4S 店成功的核心原因所在,也是 4S 店最大的依仗所在。
第二,4S 店不火了與汽車産業本身的價格内卷密不可分。随着汽車市場的不斷擴張,競争變得越來越激烈。特别是 2023 年以來,特斯拉開啓了市場價格戰的序幕,在特斯拉的帶動下,不少車企都加入其中,而東風汽車則帶動了燃油車價格戰的步伐,整個市場的内卷化程度日益加深。
車廠爲了争奪市場份額,不斷降低新車的價格,導緻經銷商的利潤空間大幅度壓縮。同時,車廠的利潤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由于市場競争的加劇,車廠的利潤逐漸減少,經銷商作爲汽車廠的下遊,無疑會受到壓力的傳導。在這種情況下,經銷商的利潤空間被大幅度壓縮,經營日益艱難。
第三,新模式開啓了 4S 店的颠覆之路。新的商業模式開始在汽車銷售市場上出現,這進一步沖擊了 4S 店的經營。例如,以特斯拉和理想汽車爲代表的車企采用了直營模式進行新車銷售,即車企繞過經銷商,自己建立直營店。這種模式的出現,使得中間商的作用被大幅度削弱。這種模式的優點在于,車企可以直接面對消費者,從而掌握更多的市場信息,提高銷售效率。同時,車企還可以減少中間商的成本,從而提高利潤。因此,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采用直營模式,這也對傳統的 4S 店模式造成了巨大的沖擊。
随着互聯網的普及和電商的興起,消費者購車的方式也發生了變化。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傾向于通過互聯網渠道購車。這種方式不僅方便快捷,還能夠獲得更多的優惠和服務。相比之下,傳統的 4S 店銷售模式顯得相對陳舊,無法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這種方式的興起,使得傳統的 4S 店在信息獲取和交易環節失去了原有的優勢,特别是一些低價的車型,越來越喜歡在互聯網上直接銷售,這也讓 4S 店的優勢進一步下降。
第四,短期内,4S 店的銷售模式依然會是市場的主流。盡管去中間商化的趨勢正在逐漸蔓延,但短期内,4S 店的銷售模式依然會是市場的主流。由于 4S 店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服務,因此它在市場上的影響力仍然較大。同時,許多消費者也習慣了 4S 店的銷售模式,因此他們在購買新車時,仍然會選擇 4S 店。
但是,我們必須要說的是,如果去中間商化的趨勢繼續蔓延的話,廠商很有可能會越來越放棄 4S 店。由于直營模式可以減少中間商的成本,因此廠商可以獲得更高的利潤。在當前的情況下,直營模式對于汽車廠商來說實在是 " 太香了 ",這對于 4S 店來說卻是巨大的沖擊。
因此,在全新的市場環境下,4S 店需要尋找新的生存方式和發展策略,以适應這個不斷變化的市場,正所謂 "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如果 4S 店不能提升優勢,被廠商和消費者一起淘汰的可能性将會越來越大。 ( 中新經緯 APP )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産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内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宋亞芬
作者:王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