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伯虎财經,作者 | 靈靈
剛過去不久的 " 雙 11",各大電商平台之間摩拳擦掌,互不示弱。
曾經也站在聚光燈下的國美,卻沒有了動靜。據《南方周末》報道,10 月 30 日,國美電器總部大大小小的會議室、辦公區、接待室都已上鎖,隻有零星的工作人員和保潔人員走動。
反倒是大促過後,憑借着 " 國美超市 ",國美又掀起了不小的關注度。
01 國美超市,進軍量販零食行業
這一次,國美進軍的賽道,并非新鮮的話題。
前有零食很忙門店數突破 4000 家,後有零食很忙與趙一鳴合并,種種行業動态都在表明,該賽道正處于激烈競争的處境中。
還在時代的河流中沉浮漂泊的國美,将一些希望寄托給了量販零食行業。
2023 年 7 月 25 日,國美超市品牌所在的國美超市(廣東)有限公司成立,經營範圍主要包括食品銷售、日用家電零售、化妝品零售、玩具銷售等。10 月 22 日,國美超市在廣州白雲區開出了全國首店。
根據官方資料,國美超市将自身業務模式定位爲 " 全域新零售直播連鎖體驗店 ",強調在通過 F2C 工廠直供模式打造極緻性價比産品的同時,融合線上線下實體電商全新模式。
相較于當下的零食折扣店,國美超市在進行線下銷售的同時,還将發力直播帶貨、同城本地生活與私域社群團購。
擴張上,國美超市實行自營 + 加盟的模式。
國美超市的門店類型主要有三種,分爲位于商圈商超、面積在 100~200 平方米的旗艦店;位于街邊、面積在 80~120 平方米的标準店;以及位于社區、面積在 20~50 平方米的直播體驗店。
其中,加盟開設一家 100 平方米的旗艦店,需要約 60 萬元,包括 10 萬 / 年的品牌使用費、2000 元 / 平方米的貨品保證金、約 1500 元 / 平方米的裝修費,以及總計超過 16 萬元的設備費、系統費用與道具廣告費等。
開設約 80 平方米的常規店,費用約在 38 萬元;開設 20 平方米的直播體驗店,費用則在 9.8 萬元。
在 10 月 17 日的業務啓動儀式上,國美超市創始人劉昊依透露,國美超市已經完成了第一個 100 天的基礎建設,并即将迎來第二個 100 天的關鍵階段。國美超市的戰略目标是開設 230 家店,而劉昊依個人設定的目标則是 500 家。
國美超市戰略委員會主席鄭清元則表示,國美超市将努力開設一萬家店,解決大量就業問題,成爲中國自豪的民族品牌,建立穩固可持續的渠道。
02 風雨中的國美
當下的國美,身處風雨中,搖搖晃晃。
2008 年,黃光裕第三次登頂胡潤百富榜,坐擁 430 億元資産。
2010 年,黃光裕因商業犯罪被判有期徒刑 14 年。自此,國美迎來了由盛轉衰的命運。
到了 2020 年,黃光裕獲得假釋,此時留給他的已經是一個爛攤子。第二年,在正式獲釋後的首次公開内部講話中,黃光裕提到," 力争用未來 18 個月的時間,使企業恢複原有的市場地位。"
先是與拼多多、京東 " 聯姻 "。2020 年 4 月 19 日,國美零售宣布與拼多多達成戰略合作,後者以總計 2 億美元的可轉換債券對國美進行戰略投資。同年 5 月 28 日,京東集團宣布以 1 億美元認購國美零售發行的境外可轉債。
2020 年 12 月,國美成立真快樂(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之後," 真快樂 "APP 上線,集合拼團、直播等流行玩法,強調娛樂和社交。
2021 年,推出優惠券電商平台折上折 APP,是一個專門爲用戶收集各種商品優惠信息,并以聚合形式提供各種打折券的平台;之後官宣升級安迅物流,整合海運、空運,打通最後一公裏。
" 生存問題再次擺到國美面前,活下去成爲了國美發展的核心要務。" 今年 1 月 26 日,國美電器董事長黃秀虹在 2023 年集團總部的國美零售戰略發展會上表示,2022 年是國美艱難的一年。
然而,2023 年似乎也尚未迎來好的開頭,國美的自救之路仍然任重道遠。2023 年中報顯示,國美今年上半年的收入僅爲 4.1476 億元,較去年同期的 121 億元下降超過九成;毛利虧損約爲 1.2 億元,而去年同期的毛利爲 20.88 億元;歸母淨利潤虧損達 35.39 億元,較去年同期虧損規模擴大 6 億左右。
公司團隊規模也發生了明顯的收縮,員工人數從 2021 年的 32278 人減少至 3609 人,員工減少近九成。
03 零食折扣店,能救國美嗎?
據前瞻産業研究院數據統計,2020 年中國休閑食品行業市場規模 2.7 萬億元,預計到 2025 年,休閑零食行業市場規模将突破 4 萬億元。
根據窄門餐眼數據,截至 2022 年底,國内零食集合店總數已達 1.3 萬家左右。華創證券相關研報測算,預計到 2025 年,國内零食集合店數量可達 3 萬家。也就是說,還有近 2 萬家店的市場空間,等待入場者角逐。
另有數據顯示,偌大的市場裏,頭部企業的市場份額尚不足 5%,這也說明未來這一賽道有機會孵化更多像零食很忙一樣的大體量玩家。
機會固然存在,競争亦日益激烈。據華創證券預測,2023 年,量販零食行業競争加劇,2024-2025 年各家的核心區域或出現一輪調整,此後穩态的區域寡頭千店模型形成,而終局大概率以區域企業爲主,全國性品牌一兩家。
國美超市能否從中突圍而出,爲國美力挽狂瀾呢?
真正算起來,國美是零售行業的老玩家了,而且曾經表現出色。過去,國美電器在世界零售企業中曾跻身前五十,與蘇甯、京東等平台引領着中國的零售行業。
大衆訂單采購和包銷定制等模式,使得國美電器擁有了很多品牌的獨家銷售權和較低的采購價格。在零售行業摸爬滾打出來的經營模式、積累的一定資源,某種程度上仍然是國美骨子裏的優勢。
對于國美超市而言,盡管國美早已不如當年,但刻進骨子裏的曆史經驗和優勢,依然能夠爲國美超市所複用、借鑒。
同時,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國美已經形成了大範圍的品牌認知,這也是國美超市相對其他零售企業的 " 好牌 "。一上線,即可憑借 " 國美 " 這一招牌擁有更多的市場曝光度、知名度。
當然,我們總說,凡事總有兩面性。國美超市一亮相,就帶着 " 國美 " 的招牌,有好也有壞。眼下,國美已經可以說是 " 自身難保 "、負債累累。10 月 15 日,國美電器 APP 彈窗讨薪一事就引發極大關注,有說法認爲,此事不排除内部人員所爲。
如今,人們提到國美,已經不複當年的輝煌,更多的是窘迫自救的情景。這樣的品牌形象,對于國美超市而言,是加分還是減分,尚且是一個問題。
從國美超市決定以 " 國美 " 這個老招牌在市場出現時,就決定了,它将與這個搖搖晃晃的招牌在市場中一起浮沉,互相扶持,甚至同生共死。
國美超市有沒有辦法成爲國美力挽狂瀾中的有力一環,我們暫且給不出肯定的答案。這兩年國美發力的直播業務不見起色,某種程度上或也暴露了一個問題:國美在線上流量運營環節,還有進步的空間。這一點,能否在國美超市這一新業務模式中得到改進,可能也會影響到國美超市的未來發展。
參考資料:
1、時代周報:國美進軍零食折扣賽道:加盟約 10 萬元起,要開 1 萬家店 2、零售商業财經:國美黃光裕敗下陣來 3、鋅刻度:雙十一大戰正酣,國美、蘇甯去哪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