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一席 ,作者一席YiXi
李娟,西交利物浦大學健康與環境科學系助理教授。
雪豹生活在崎岖的山上,在國家尺度上,它也是國境線。1/3的雪豹栖息地在國境線100公裏範圍内。9·11 之後,很多國家開始修邊境圍欄。這也是對雪豹未來遷徙的一個潛在阻隔。
雪豹帶我看到的世界
2023.02.25 杭州
大家下午好,我是李娟,現在是西交利物浦大學健康與環境系的助理教授。很高興今天能跟大家來分享我和雪豹的故事。
我從小長在西安,後來到北京上大學,這兩個都是人口密度很高的城市,所以我從小眼中的世界就是車水馬龍的街道,還有高樓聳立的城市。
我從小比較内向、社恐,讀博的時候就選擇了動物學,因爲當時我覺得動物學博士可能是世界上爲數不多的不用跟人打交道的工作。于是我就有機會去研究雪豹,研究地點選在青藏高原的三江源地區。
▲ Li et al., Biol Conserv, 2020
這個圖畫斜線的區域就是雪豹的分布區。雪豹分布在青藏高原還有周邊中亞12個國家的山地上。
01 跟雪豹有點緣分
三江源在青藏高原的腹地,是雪豹分布的核心區。從北京到三江源有3000公裏的距離,我們要換乘好幾種交通工具。先從北京飛到西甯,再開車到縣城,最後不能開車的地方我們就騎馬或者走路。
我第一次出野外是2009年。當時我跟我的博士導師呂植教授還有野生動物學家喬治·夏勒一起到了三江源地區,一路上看到了特别多的野生動物:藏野驢、喜馬拉雅旱獺、藏原羚還有岩羊。
但雪豹沒看着。
我們一路訪談了很多牧民,問哪裏有雪豹。很多牧民都跟我們講,附近的山上有一個喇嘛,閉關了好多年,他見過雪豹。
我們就驅車找到他閉關的那個小屋子。他說,雪豹我經常見,你們明天早上沿着這個方向走,肯定能看到雪豹。
我當時覺得這也太誇張了吧。那天晚上我們就睡在山上,第二天一早起來就沿着他指的方向往前走。
我走在前面,呂老師跟夏勒博士走在後面。我看到山頂上有一個特别大的山洞,又大又深,差不多有10米高。
我就往那個山洞挪。走到洞口的時候,就看到山洞角那個地方好像有什麽東西,再往前一看,是一個岩羊的屍體。
當時吓了我一跳,我就沖着下面喊:有屍體!快上來!
我也不敢往裏進,感覺那個山洞還往外冒着涼氣,就站在洞口旁邊的岩壁下面,一邊看那個屍體,一邊安慰自己:馬上就上來,馬上就上來了……
就在這個時候,我聽見身後突然有"噗"的一聲,當時還想什麽鳥張翅膀能有這麽大的聲音。我剛回頭一看,一隻雪豹就跳在我左邊兩米的地方,轉身就跑。我趕快喊:雪豹雪豹!
巧不巧,呂老師手裏剛好就舉着相機,她聽見我一喊,就對着那個方向啪啪啪按快門。你們有沒有找到雪豹在哪?
▲ 滑動查看雪豹在哪
雪豹一路跑到山脊線上,然後就消失了。很幸運,我們把這一系列的過程都拍下來了。
雪豹走了之後,我們就回到山洞裏去檢查這個"案發現場"。仔細看,這個岩羊從入口到進來有一條被拖的痕迹。所以這裏還不是第一捕食現場,它是應該在别的地方被捕食之後被拖到山洞裏來的。
爲什麽要在山洞裏吃呢?當時我們一路爬山的時候就看到,天上有很多高山兀鹫、胡兀鹫、烏鴉這些食腐動物,它們一旦看到下面有屍體就會蜂擁而至。雪豹想獨享這頓美食,就把它拖到山洞裏。
▲ 看到雪豹那天,李娟和喬治·夏勒、呂植在山脊線上
那天看到雪豹後,我們都特别興奮。夏勒博士從80年代起,來中國來了很多次,調查了那麽多次也沒見過雪豹。這還是第一次。他說你知道嗎,很多研究雪豹的野生動物學家一輩子都沒見過雪豹。你第一次調查就在2米之外看到了雪豹。我當時心想,那我跟雪豹真的是有點緣分。
02 滿山找糞的人
但是,要是光靠看見雪豹來做博士論文,我應該到現在還沒畢業,因爲雪豹還是挺難見的。研究雪豹主要還是要找它的痕迹。
剛開始我還不是特别了解它的習性,這種懸崖峭壁還有這種石洞,所有的地方都爬進去看有沒有雪豹的痕迹。
後面熟悉雪豹的習性之後發現,其實雪豹的行走還是很有規律的。養過貓的同志應該都懂,貓喜歡溜邊走,雪豹是大貓,它也有這個習性,它就喜歡溜着這種巨大的岩壁的底部,或者山脊線的石頭溜邊走,就會在這個地方留下痕迹。
冬天雪豹的痕迹是最好找的,因爲有爪印。在我的研究地點,大型食肉動物就兩種:雪豹和狼。雪豹是貓科動物,狼是犬科動物,它們的爪印有很大區别。
雪豹爪印中間的足墊部分是梯形的,狼的足墊部分是三角形的。另外,貓走路的時候會把爪子收起來,所以前面沒有趾甲印,狼是會有趾甲印的。所以遇到這麽大的貓科動物的腳印,基本上就是雪豹了。
而且雪豹還有一個特别粗的尾巴,很重的,有時會拖在地上走。你看那個拖的痕迹很明顯就是雪豹。
那不是冬天怎麽辦呢?雪豹還會留其他的痕迹。剛才我們看的雪豹經常走的那個路徑,一路都是它的刨坑。
它在地上用兩個後腳這樣往後滑,會刨出這麽一個小土堆來,還會在那上面撒尿,留下它的味道。
除了刨坑之外就是糞便,因爲雪豹那麽大,腸子也很粗,直徑三厘米的這麽粗的糞便,大概率就是雪豹或者狼。
那個時候我們最大的工作就是去找糞便。我記得當地藏族人笑話我們說,他們俗語說誰成天閑着沒事幹,就說"你幹嗎去了?是不是滿山找糞去了?"
對,我們就是那個滿山找糞的人。
有時候爬了一整天,冒着大雨,可能就撿到了一坨糞便,但還是特别開心。
03 含豹量很高的地方
除了靠它的痕迹,如果要研究雪豹的種群數量和活動節律,就需要用到紅外相機。
這個照片紅圈裏的就是紅外觸發相機。跟普通相機相比,多了兩個探測頭,可以探測到溫度和運動。也就是說一旦它探測到一個有溫度的物體在運動,就會觸發快門拍一張照片。我們就可以用它代替人來做觀察。
我們一般是先找到雪豹常走的地方。這是它常走路徑裏的一個窄點,左邊有個大石壁,右邊有個小石墩,它隻能走中間這個道,屬于它的必經之路。
找到這樣的地方,就呈45度角布設兩台紅外相機來拍攝雪豹。布設置好之後我們都會親自測試一下。我跟雪豹大小體重都差不多,所以我就趴下來這樣爬過去。
因爲我們要保證紅外相機的角度是剛好的。曾經有過我們布好了走了,但那個角度偏高了,雪豹過來就沒拍到,這樣就白布設了。
這就是我們拍到的雪豹照片。這是在山脊線上,一隻經過的雪豹剛好回眸,看它的領地上多了一個什麽東西。你看它那個粗大的尾巴。
這是另外一隻。你看它滿臉都是血,應該是剛吃完回來。
這是剛好在下雪,它站起來在石壁上去蹭,也是另外一種标記的方式。
這隻是很好奇,看到紅外相機在拍它。
你可以仔細看雪豹的斑紋,是玫瑰樣的。
每一隻雪豹的花紋都是不一樣的,而且身體兩側的花紋也是不一樣的。這個花紋就跟我們的指紋一樣,每隻雪豹都是唯一的,所以我們可以用花紋來識别雪豹個體。
最好識别的是前肢和尾部的花紋,因爲這個地方的毛很短,花紋特别清晰。還有就是身體兩側的花紋。
我們當時就在我研究的青海治多縣索加鄉1300平方公裏的地方找了26個點,布設了52台紅外相機,放了70天,拍到了89次雪豹,識别出了29隻雪豹個體。然後用标記重捕模型來計算,大概每百平方公裏有三隻。這是個什麽概念呢?
在全世界已有的雪豹調查裏,大概是别的地方雪豹密度的三到四倍,非常高。難怪有的野生動物學家研究了一輩子都沒見過雪豹,我才研究了幾年就見到了十次。
我們還拍到了發情季節,前面這隻應該是一隻成年雄性雪豹,後面那應該是一隻雌性雪豹。
還拍到了雪豹小崽。它們在這裏成功地繁衍。
在我們研究的索加鄉1300平方公裏的區域,雪豹并不是平均去利用每一個地方的,有一些地方它經常來。比如說這個點:
這是兩個山谷的交叉口,是一個十字路口,不管你往哪邊走,都會路過這個地方。而且這裏剛好有一塊這種呈銳角的石頭,是它最喜歡去做标記的。它又可以蹭,又可以刨坑。
我們發現不光雪豹會利用這個地方,很多其他物種也是。這是那個方臉網紅——藏狐:
還有很活潑地跳來跳去的石貂:
這個地區最大的物種,棕熊。你看它也在聞,它也立起來這樣蹭:
這是狼。我們之前不知道狼也會用這個地方。它也在聞,也在刨坑、撒尿标記。
在我們發表這篇文章之前,沒有人報道過同域分布的物種共同利用一個地方去标記。有點像以前的BBS,每個人都在發上面發布自己的消息,别人隻要經過,都知道這裏發生了什麽,很有意思。
我們還拍到了雪豹捕食岩羊的瞬間。
04 雪豹吃什麽?
捕捉到這樣的瞬間還是很少的,不能靠這個來研究它的食性。我們要知道雪豹吃什麽應該怎麽辦呢?
還記得我說的滿山找糞嗎?雪豹吃東西會吃到動物的毛發,而毛發比較難消化,會留在糞便裏。所以我們當時撿了一書包一書包的糞寄回北京的實驗室,清洗、烘幹、脫脂,把裏面殘餘的毛發拿出來放到顯微鏡下面看。
▲ 鱗片紋理模式圖
因爲每一個物種毛發的鱗片和髓質都是不一樣的,所以通過看毛發就知道每隻雪豹吃了什麽。
結果發現三江源地區的雪豹主要吃野生動物和家畜,野生動物占了絕大部分,其中岩羊憑一己之力就貢獻了2/3,旱獺大概占到10%。
▲ 李娟博士論文《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區雪豹的生态學研究及保護》2012
根據我們的研究結果,結合這個地區其他人的研究,我們就構建出這張食物網。它分三級,最下面一級是植物,中間一級是食草動物,最上面一級是食肉動物。
▲ 李娟審校的繪本《中國國家公園-三江源國家公園》
可以看到雪豹吃大多數的食草動物,尤其是分布在山地上的。它通過這樣的方式去控制食草動物的數量,對維護這個群落的穩定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生态學上管這樣的物種叫"關鍵種"。
此外,我們發現雪豹可能還會爲群落中的食腐動物提供食物。我們的紅外相機也拍到了這樣的證據,這是一隻媽媽和兩隻小崽在吃岩羊:
▲ 還有一隻小崽光露了一個小屁股在後面
它們一直吃到晚上9點多。雪豹離開不久,9點50,一隻棕熊來了,接着再吃這隻岩羊。
棕熊主要是吃旱獺,旱獺冬眠還沒醒,棕熊的食物是很有限的,它又不太能主動捕食。我們之前就發現棕熊在冬天會跟蹤雪豹的足迹,去找雪豹吃剩的東西。它一直吃到淩晨,吃得大腹便便地走了。
剛才說雪豹食性分析的結果,說到野生動物占主要,但還會吃一部分家畜,其中家牦牛大概占到10%。這在全世界是一個什麽水平呢?
我們研究的三江源的雪豹對家畜的依賴程度,幾乎是全世界最低的,僅僅高于尼泊爾。這跟三江源地區野生動物特别多有關系。但是再看其他地方,印度的Kibber地區,雪豹食物的1/3以上都是家畜,巴基斯坦的某地區就更高了,2/3以上都是家畜。
▲ 李娟博士論文《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區雪豹的生态學研究及保護》2012
那兩個地方野生有蹄類基本都被獵殺光了,然後家畜密度特别高。這也就導緻了那邊人跟雪豹之間的沖突會比較嚴重。
05 誰說研究動物
不用跟人打交道
研究做到這兒,雪豹的栖息地、分布、種群數量、食性,我們都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但是說到保護雪豹還遠遠不夠。因爲保護一個物種歸根結底還是做人的工作,所以後面我們花了大量時間去訪談當地的牧民。
對,一個社恐要訪談當地的牧民。
我們當時去了三江源地區4個州、41個村,訪談了144戶牧民,主要是問他們過去一年家畜損失的情況。
牧民的家畜損失主要是兩個原因。40%的家畜損失是因爲疾病,還有一部分就是被各種各樣的野生動物捕食。狼造成的損失最大,占到總損失的近50%;雪豹大概占到10%,占總家畜數量的1.3%,不是很高。
1.3%隻是一個平均值,我們碰到一戶牧民,他家的草場就被分在石山周圍,這個石山就是雪豹栖息地,而且周圍就隻有他一家牧戶,所以雪豹天天去他們家吃。吃到最後他受不了了,就跟蹤雪豹到它的洞裏,用煙熏死了三隻雪豹。
偶爾會有這種極端的事情發生。後面我們了解到這個牧民殺完雪豹後是試圖把它在市場上賣掉的,所以報複性獵殺有時還會摻雜着經濟因素,也會和盜獵交織在一起。
大型貓科動物的皮毛價值一直都很高,豹骨也曾經被作爲虎骨的替代入藥,一直有這樣的市場。
爲了了解中國雪豹的盜獵和貿易到底是一個什麽情況,我們搜集了網上所有雪豹盜獵貿易的新聞,從中提取信息。
在2000到2013年,有43起案件涉及到至少89隻雪豹的死亡。最主要的原因是毛皮,還有一些是因爲骨頭。
▲ Li & Lu, Biol Conserv, 2014
在空間分布上,灰底是雪豹的栖息地,盜獵點,就是那些叉叉,基本上就在貿易點附近的雪豹栖息地。菱形是雪豹貿易的點,基本是雪豹栖息地周圍一些比較大的城市——西甯、格爾木、臨夏等。但還發現了兩個新出現的貿易點,是在沿海的山東和浙江,我們推測雪豹的貿易有可能往奢侈品方向去發展。
▲ Li & Lu, Biol Conserv, 2014
但這其實不是中國雪豹曆史上最黑暗的時刻。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時候,國家農業大發展,老虎、豹子、雪豹這種會吃家畜的都屬于害獸。而且雪豹這種毛皮動物又可以出口換外彙,所以當時雪豹在一些省市被獵殺得非常厲害。據記載當時在山西、四川、青海、新疆都已經很難見到雪豹了。
但是從1980年代起,雪豹分布區建立了大量的保護區——托木爾保護區、祁連山保護區,還有我研究的這個地方,三江源自然保護區。雪豹的食物和種群就慢慢地恢複起來了。
除了保護區,在我研究的這個地方,其實當地傳統文化對雪豹的保護也起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
當時我們去了三江源100多個村子去找雪豹栖息地,每次去到一個特别好的雪豹栖息地就發現一個寺廟,我就覺得特别奇怪:這是偶然嗎?
我就去訪談喇嘛,問他們寺廟是怎麽選址的。他們跟我講,寺廟選址是有一定的說法的。一般選在海拔比較高的地方,前面有一條河,後面有一座很高的山,而且這個山從天空上看起來要是一朵蓮花的形狀。
我當時聽完恍然大悟,山看起來要有形狀,基本上是石頭山,土山是沒形狀的,海拔又高又是石山,這不就是雪豹栖息地嗎?所以它們倆是有一個天然的重合關系。
而寺廟背後的這座山一般都是神山,神山上不可以打獵、放牧、挖蟲草。而且他們還會定期巡護神山,我也很有幸去跟他們一起巡護了一次。
藏族有句俗語特别有意思,他們管雪豹叫神山的守護神。其實冥冥之中,雪豹是被神山守護了成百上千年。這也是這個地方雪豹存活得這麽好的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
在這種傳統文化的影響下,當地的牧民還會自發地去做保護。這是曲麻萊縣措池村,他們在2004年就自發地成立了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叫野牦牛守望隊。我2008年去參加了他們的一次監測大會。
他們每個巡護員有固定的巡護路線,還有動物監測的本子,記錄什麽時候看到了什麽野生動物。
有一次我跟他們一起去巡護,那是12月,天氣特别冷,白天就零下幾度。我坐在巡護員後面。
這個草原遠看它是平的,但其實比較濕的草甸的部分是凹凸不平的,坐在摩托車上是咯裏咯哒、一颠一颠的。
我記得那天在摩托車上坐了五六個小時,白天風一直在吹,我整個身子已經都涼透了,完全靠重力勉強坐着。快天黑的時候,摩托車還沒油了,另一輛摩托車的油也不夠加給我們再開回去了。我們兩個就隻能等另外一個摩托車到附近的村子去取油。
天一黑,溫度很快就降到零下一二十度,我們就在那站着等。還好那天最後安全回去了,我吃了一碗熱方便面,緩了好久才能說出一句話來。
那次野外可能是我出的野外裏面最艱苦的一次,給我印象特别深。那一個多月也沒有手機信号,也沒有吃過蔬菜水果,也沒有洗過澡(猶豫了一下,還是不放照片了)。
結束野外的第二天我們就返回最近的縣城,要開7個小時,開到縣城的時候天已經黑了。我記得特别清楚,我當時就一直看着地平線,看到出現了一點點小縣城的燈光的時候,我眼淚都流下來了。
到縣城之後我們去一位朋友家,朋友給我們做了一碗青菜豆腐湯,放了一點點鹽。我現在還記得我當時雙手捧起碗,用嘴唇和舌頭喝到那碗熱湯的時候,第一次覺得原來食物可以如此美味。然後我們又驅車回西甯,再飛回北京。
回到北京後,我就特别喜歡在北四環的天橋上看下面車水馬龍。兩天的時間在兩種極端的生活形态中切換,帶給我很大的沖擊。
我站在天橋上想,我們住在城市裏,過着舒适的生活,去談野生動物保護是很輕松的一件事情。但是那些跟野生動物生活在一起的牧民們,他們每年被野生動物吃掉百分之幾的财産,還自發地保護,真的讓人難以想象,特别感動。
所以回頭想,雪豹保護不像我在研究之初想的那樣是一個悲情的保護故事。青藏高原的雪豹其實是很幸運的,它們生活在全世界人口密度最低的崎岖的雪山上,在過去的幾百上千年中有神山聖湖守護,當地人就這麽容忍和庇護他們。雖然經曆過五六十年代的獵殺,但後面就恢複起來了。
我當年工作的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現在已經正式成立爲三江源國家公園,是中國第一批國家公園。它設立了17000個生态巡護員崗位,是發工資的。當年那些自發保護的很多牧民也成爲了生态巡護員。所以我對這裏的物種保護是比較有信心的,我相信這裏的牧民和野生動物會過得越來越好。
▲ 圖源網絡
06 雪豹的氣候避難所
但世界其他地方的雪豹就沒有這麽幸運了。
剛才也提到,雪豹分布的這12個中亞國家大部分都很窮,人們還在爲基本的生存而掙紮,很多地方人跟雪豹的沖突是非常劇烈的。所以後面我的研究就從三江源雪豹的研究擴大到全球雪豹的研究。
那幾年大家讨論得最多的雪豹的威脅就是氣候變化。
海拔越高的地方,氣候變化的速度越快。青藏高原氣候變暖的速度大概是北半球平均氣候變暖速度的兩倍。而雪豹生活在青藏高原林線之上、雪線之下的高山上。如果氣候變暖,理論上林線、雪線都會往上移,雪豹的栖息地可能會縮小。
▲ 圖源網絡
然後我們當時就聯合全世界研究雪豹的科學家和工作者,收集到了6252個雪豹的分布點數據,把它跟環境變量結合起來,去構建雪豹的栖息地模型,預測未來氣候變暖有可能對雪豹造成什麽樣的影響。
假設到2070年在RCP8.5,即變暖最嚴重的情景下,圖裏綠色部分是可能會消失的雪豹栖息地,包括橫斷山和喜馬拉雅山脈的很大部分。藍色部分是未來可能會新出現的雪豹栖息地。
▲ Li et al., Biol Conserv, 2016
大概23%的雪豹栖息地會消失,也會變得更加破碎化,因爲隻剩下山尖上的一點點栖息地了。
但雪豹在這裏生活了百萬年,經曆過很多冰期、間冰期,它的種群一直相對穩定,并沒有因變暖變冷而發生特别大的變化,這是爲什麽呢?
我們的模型發現,這個橘色部分就是從過去最冷的時候到未來最暖的時候都會穩定存在的栖息地。
▲ Li et al., Biol Conserv, 2016
這跟青藏高原特殊的地形有關系。青藏高原四面環山,這些山會把季風帶來的水分擋在外面,所以青藏高原的内部是一個比較幹旱的環境。
幹旱會阻止林線的上移,因爲森林是需要水分的,雖然溫度上來了,但如果很幹還是長不了林子。在冷期的時候,幹旱也會阻止冰川的發育。所以保持了内部是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
其中三塊特别大的,用斜線标出的部分,都大于5萬平方公裏,我們可以它管叫雪豹的"庇護所"。不管冷還是暖,它都存在。它大到足夠去養活一個最小的可存活的種群,對于雪豹在冷暖期變化中的存活非常重要。
▲ Li et al., Biol Conserv, 2016
過去,雪豹有成千上萬年的時間來适應,它可以從消失的栖息地遷徙到庇護所。但這次可能不一樣了。這次變暖的速度太快,到2070年隻有幾十年。而且遷徙路上還有各種人爲的道路可能會阻礙它。
這是在青藏高原東南緣拍到的一隻雪豹,這裏處在林線跟雪線的交界處。過了幾天,同樣一個地方又拍到了金錢豹。
雪豹跟金錢豹的栖息地劃分基本就是林線以下和林線以上,如果林子再往上走,下面的金錢豹可能就上來了。它們倆是存在直接的競争關系的。所以氣候變暖對雪豹的種間關系可能也會有一些挑戰。
07 全球雪豹
優先保護哪的?
因爲這些原因,雪豹栖息地未來會變得更加破碎,它種群密度又很低,所以如果我們真的要保護全球的雪豹,就要一定要在一個更大的尺度,我們管它叫"景觀尺度"上去保護。
那就有一個問題,因爲保護資源是有限的,保護全球雪豹應該優先保護哪呢?
我們還是用這個栖息地模型,根據栖息地的大小、連通度,去給這些栖息地排了一個優先級。畫黑框的紅色部分的三大塊栖息地,質量最高、内部連通性又好,我們管它叫"景觀保護單元"。這是應該我們優先保護的地方。
▲ Li et al., Biol Conserv, 2020
然後我們把這個圖和我們之前調查過的盜獵、氣候變化還有人類開發的一些威脅疊加在一起,就發現每個景觀保護單元面臨的威脅都是不一樣的。比如東南緣的橫斷山面臨的主要是氣候變化的威脅,天山那部分最大的威脅就是盜獵。
▲ Li et al., Biol Conserv, 2020
這幾塊景觀保護單元之間的優先級也是有區别的,從綠色到紅色是它的中心度的一個高低。最大的紅色那塊,叫天山-帕米爾-興都庫什-喀喇昆侖山,這是最大的一塊景觀保護單元,它同時跟阿爾泰山、祁連山、橫斷山這幾塊都有連通,所以它在整個雪豹景觀單元的格局裏面是最重要的。
▲ Li et al., Biol Conserv, 2020
但是,我們看到中間灰色的線,是景觀單元之間雪豹潛在的遷徙通道,下面紅色的就是公路和鐵路。遷徙通道的幾個窄點基本上都被公路和鐵路切斷了。
而且因爲雪豹生活在崎岖的山上,在國家尺度上,它也是國境線。1/3的雪豹栖息地在國境線100公裏範圍内。9·11 之後,很多國家開始修邊境圍欄。藍色實線是已經修了的邊境圍欄,藍色虛線是正在修的圍欄,把景觀保護單元切成了很小的塊,這也是對雪豹未來遷徙的一個潛在阻隔。
基于這個,我們就提出了兩個保護策略。一是應該基于每個景觀保護單元做有針對性的保護策略。二是跨國的合作對全球雪豹的保護非常重要。
我一直都覺得自己很幸運,能有機會去一個那樣人迹罕至的地方,深入地研究一個物種,它的種群、它的生态、它和當地人的關系。
雖然那些年我就研究了雪豹這一個物種,但是它其實帶我窺見了整個青藏高原物種及其保護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給我之前狹小的世界打開了一扇通往更大世界的窗。就好像訪談過144戶牧民之後,我都敢站在一席的講台上跟大家去分享這個故事。
更重要的是,這段經曆讓我思考城市、當地牧民、雪豹還有跟它同域分布的物種之間的關系,它促使我現在繼續去研究城市化、農牧業和生物多樣性間的關系,探讨可持續發展的可能性及其路徑。
謝謝大家!
策劃丨CH
剪輯丨大凱
設計丨喬四九 張會來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一席(ID:yixiclub)
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