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 遠 别 對 生 活 冷 感 |
快到 4 月,總忍不住想起一個名字——張國榮。
這 20 年來,他的紀念展辦了不少,限定的舊畫報,貢獻了好多被電影定格的美,但也隻有看他的綜藝,才能感受到活生生的魅力。
對他的懷念,幾乎無差評。後輩林志玲和葉童回憶起來,最大的感觸是第一次感覺到大明星的尊重、友善。
與他一起拍 MV,不僅幫當時還是新人的林志玲增加鏡頭,還很體恤關照另一位耳朵聽不見音樂的女演員。
合作《星月童話》的日本女星常盤貴子,不止一次表示過感謝,要不是拍戲時經常能喝到張國榮的漢方湯,恐怕當年因水土不服的腸胃炎,可就沒那麽容易熬過去了。
演藝圈内,張國榮算是人緣好的,男性好友好多,但女閨蜜的群體似乎更龐大。大美人林青霞、鐵骨铮铮的施南生都是其一。
有人笑稱他是 " 婦女之友 ",這不是現代網絡裏的 " 渣男 " 隐喻,而是對處于女性身邊的人的最佳誇獎。
能當好這稱呼不是件簡單的事。
他需要矯正世俗帶來的規訓,明白女性被塑造的完美外殼,并在女性的處境、遭遇上,擁有同樣的精神感受和理解。
可這年頭有太多壞例子了,占着噱頭卻不當好事的人有太多,像某位吳姓偶像,雖然曾在微博上公開爲女性安全發聲,可實際上卻不過是幫私生活作掩飾、立人設的手段。
而虛僞是一種在張國榮身上最找不到的東西,每回看他的訪談節目,總忍不住被逗笑。
談話時的張國榮是個極好玩的人,俏皮,又坦蕩。
有一次陶晶瑩開玩笑說,下次也想像舒淇那樣在他演唱會上坐大腿,張國榮假裝看了她幾眼,說:" 那你可要好好練一下了,人家身材很好的。"
愛聊八卦,就算是自己的,也不亦樂乎。
在《今夜不設防》上和幾個主持人聊自己的初夜,想和女生過大海去澳門玩,誰知道很倒黴坐了壞掉的船。
也聊女演員的美、聊演技,在某個節目上,更很直接地說覺得林青霞演的女扮男裝并不讓他信服。
還會耿直地勸鞏俐減肥。
他上節目講和王家衛八字不合,形容他們的合作 " 一次比一次危險 ",可後來王談起他,說張國榮是無可取代的。
▲《藝術人生》王家衛談張國榮
放到今天,他的直性子和 " 色話 " 估計要讓不少人抓狂。
坦白說,我逛過許多帖子,也看到有人拿着張國榮說過的話過度解讀,吐槽他思想老舊、對女性有壞濾鏡。
像《男生女相》中,張國榮就透露過男扮女的不易,他覺得女人穿起男裝若有六分像,觀衆已覺得很棒,可男人穿裙子如沒有十足的把握,則會讓人瞧不起,很難。
網友揶揄他對兩性看法并不平等,可我覺得,說出這些話恰恰是他對男女文化的認識和理解足夠深。
他明白在熱衷拍 " 大男子 " 的香港,要讓觀衆接受一個男人正經扮女人的形象,背後要做到的,不僅僅是美,而是要有能消解男女氣質刻闆看法的功夫。
婦女之友,需要看清灰色現實,但最難能可貴的還是站在女性的角度去共情,這種情緒流動不是口号上的,而是用行動。
看過資料,不少女性後輩都接受過張國榮的幫助。
有意思的交集,最先想起舒淇。今天提起她,是文藝片、藝術雜志的缪斯,松弛、野性、自信,年過四十了,前陣子穿白裙和紅西裝出席活動,照樣美得讓人移不開眼。
可早期靠演風月片出名的舒淇,得來的評論都不太美好,直到 1996 年和張國榮拍《色情男女》,演藝生涯才算有了轉折點。
片裏她演一個來自貧苦家庭的模特,爲了賺錢,不惜脫衣拍片求上位。這個女角色叫夢嬌,其實演的也是她自己。
戲裏有這麽一個片段,當與張國榮演的導演阿星慢慢熟悉後,她終于可以暢懷講出自己的願望是 " 想賺好多好多的錢,讓父母過得更好 "。
阿星聽完,隻是笑着摸了舒淇的頭,但心底是動容的。
大概也是這一刻,張國榮看出了舒淇的身不由己,也看懂了她的表演靈性,因爲共情,也是惜才,他才對舒淇說:" 你是一個不用脫就可以把戲演好的人。"
爲了幫她擺脫 " 脫星 " 的名号,張國榮邀請她當《怪你過分美麗》的 MV 女主,還帶她上自己的演唱會刷臉,那晚不僅歌是火辣辣的,舒淇的火熱性感,也開始登上雜志版頭。
▲ MV 内容蠻有趣,男下屬靠女上司上位,卻和新來的女同事暧昧,最後被炒鱿魚才知道是上司和女同事一起設的局
張國榮的鼓勵,更讓舒淇下定決心轉型。
靠着《色情男女》,舒淇不僅拿了最佳女配角和最佳新演員獎,積攢的人氣,也讓她開始涉獵商業片、文藝片。
侯孝賢的一部《千禧曼波》,把舒淇的靈與欲拉到極緻;
▲《千禧曼波》
一部《最好的時光》,用三個年代的女人角色,磨出了影後的功底。她不僅把脫下的衣服一件件穿回來了,甚至開始沖往好萊塢、上雜志。
▲《最好的時光》第一個故事:服兵役的少年戀上撞球室的計分小姐
後來,舒淇在訪問中提起,在娛樂圈最開心的一段日子,就是和張國榮拍電影的時候。
我想,當她之後遭遇轉型低谷、知名度起來後又再次被拿着舊曆史群嘲時,張國榮的笃定,一定也曾給過她熬過難關的堅韌和勇氣。
說起來,張國榮幫過的圈内女性,還有很多。他會教同樣是港漂、口音不好被片場人員排擠的劉嘉玲粵語,甚至爲遭遇家暴的劇組女孩發聲。
記得在《霸王别姬》裏演戲院老闆的英達,曾在節目講過,當年教張國榮身段和梳頭的女工作人員,經常遭受同劇組的丈夫欺負。
結果停機那天的宴席上,張國榮一反常态對着男人拍桌子:" 再敢家暴,就找人收拾你。"
▲《英達故事彙》
他并不對女性抱有成見,不管身份如何、别人的評價如何。
因爲他懂,在娛樂圈摸爬滾打從來都是不容易的。張國榮雖出生在一個稍顯富裕的家庭,但他到香港靠自己掙錢後,才發現賺錢真的太難了。
對他人的共情大多是出自自身經曆。
紅之前的 6 年,張國榮試過上台被噓,表演時把帽子扔向觀衆席,結果不僅沒人接,還被扔回上台,結束表演後甚至有人打電話來投訴 " 拜托你回家讀多點書 ",他形容那段時間真的蠻 hurt。
也被騙去拍過風月片,一部以爲是正經改編自《紅樓夢》的《紅樓春上春》,結果是喜劇豔俗戲,他在裏頭演賈寶玉。
蠻搞笑的是,受過委屈後,張國榮并不急着掩飾黑曆史,反倒大大咧咧地講,那時年紀輕、想賺錢,雖然演的很多角色都不以爲榮,但也不後悔。
來什麽接什麽,新人大多沒得選。
早期的張國榮雖愛演戲,可常被笑是 " 花瓶 "。
他演的青春片,大多隻是在完成某種類型的表演,像《檸檬可樂》裏文藝的 Chen Jackson,《爲你鍾情》裏明亮、單純的捧花少年,大多是當時主流的白馬王子形象。
▲《緣分》
但獲得影響力後,後期他的表演,一直在試圖釋放自己身上雌雄同體的特質。
在以往的香港電影中,女性的強悍魅力是被隐沒的,她們通常隻能飾演被救贖的小白花,雜糅女性特質的中性形象,更被看作 " 不男不女 " 的負面标志。
可張國榮覺得好演員就該具備男女特質,才能演出不同人的情緒,所以他放棄社會期望的陳規定型的标簽,演的角色大多亦男亦女。
像《春光乍現》裏的何寶榮,雖生爲男人,但較爲柔軟,也敏感、渴望幸福。
一直寫在女性身上的 " 毛病 " 他都有,小氣、愛耍脾氣,一會兒風、一會兒雨,可他也會撒嬌,和伴侶跳舞、自拍。
張國榮的角色中,有一種反向的女性意識。
他并不否定歸類給女性的妩媚、脆弱感,甚至喜歡這種很 " 姣 " 的東西。
譬如李碧華寫的《胭脂扣》,就是一種迷幻的、醉生夢死的美。
也像程蝶衣的鬼魅、陰柔、瘋魔。
《霸王别姬》太火了,可少人知道,拍電影前十年,就有電視劇版邀請過他來演。
可當時由于港圈對男扮女裝的偏見,張國榮爲着偶像身份未能出演。
直到後來陳凱歌決定開拍了,才終于有機會争取。
電影裏的張國榮常常是性感的,他面容柔和、體态暧昧,其實覺得好驚喜,當一位男性開始積極地去做一個性感的被觀賞者,他消解的除了傳統中看與被看的模式,還有世俗中的性别秩序。
張國榮拍過不少禁忌之戀,唱的、演的,都與千變萬化的感情相關。
《怪你過分美麗》裏是被新人吸引、暧昧的三角戀,《左右手》裏則是傳統和自我的愛情選擇。
▲《左右手》MV
1984 年他在 TVB" 星光熠熠勁争輝 " 晚會上,穿着半裙半西裝的禮服,一人分飾兩角,表演了一曲雌雄同體的《鴛鴦舞王》。
▲當年的《鴛鴦舞王》造型
他演的男孩,可以是《家有喜事》中口惡心善的 " 常騷 ",會和假小子擦出火花;
也可以是《風月》中靠女人錢财吃飯的軟弱情人。
靠不同的角色身份,張國榮把各種不被接受的愛情關系,尋常且普通地呈現了出來,告訴大家後天建構的性别規範、愛情選擇,是可以混合、松馳的。
▲《金枝玉葉》截圖,這部片的英文譯名是《He's a Woman, She's a Man》
衣着打扮,也是可以多元的。
1995 年複出後,張國榮說要真正走一條不靠利潤爲目标、隻做自我表達和實驗的路子。
後來他出了專輯《紅》,在 1997 年演唱會上留長發、踩珠片閃爍的紅高跟鞋唱歌,當時有人對這嗤之以鼻,但到今天,這反倒成了曆史閃光點。
有學者發現了一些有意思的點,她覺得相比簡單的留長發,張國榮自個兒設計的發簪盤發,更有性别交融的意味,因爲普通男性留長發通常不會用到發簪。
這些細節,其實就是張國榮對女性氣質的接納和認同。性别不是溝壑,隻是人的美感構成的一種。
當然,他也聊被困的男性。
比如《怨男》MV 中憂郁的男人們,脫下西裝革履的精英面具,夜晚時分就該換上閃亮的衣飾、耳環去玩樂,在性别界限裏徹底解脫。
他提攜過的男後輩也很多,當年還是 TVB 記者的古巨基,就是被張國榮發現有音樂天賦,推薦給制作人後,才實現音樂夢的。
鍾鎮濤說當年拍《九星報喜》,是張國榮見他事業不順,才讓黃百鳴把原本的 " 八星 " 改成 " 九星 ",邀請他來拍。
說到底,張國榮的新鮮和珍貴,并不限于他懂女人,而是始終接納 " 人 " 的複雜性,包容、共情、理解着人的各種遭遇。
八九十年代那會兒," 婦女之友 " 還不流行,但我想張國榮的可愛,一定早實現了這個詞的寓意和力量。給走在路上的女人,一個明亮、輕松的春天啓蒙。
内容編輯:nico
來聊聊
張國榮的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