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茶炊與火繩槍 Author 74M 今天吃什麽
二戰初期,蘇軍在前線節節敗退,人員和裝備損失慘重。與此同時,蘇聯的軍工生産也面臨巨大壓力,既要向後方轉移又要補充巨大的裝備損失。
這也意味着任何武器裝備必須優先供應前線,遠東地區的部隊在短時間内無法獲取新裝備。

▲ 1941 年,科漢半島戰役,注意前景中手持 PPD34/38 沖鋒槍的士兵頭上戴的竟是沙俄時期的 M17 鋼盔,可見紅軍在戰争初期的裝備缺乏 。

▲ 1941 年蘇軍在漢科半島防禦期間,格拉甯上尉與其他軍官讨論登陸作戰的細節。
而此時的蘇聯遠東地區,表面上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湧動。蘇聯與日本之間的關系微妙而緊張,雙方之前雖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但在戰争時期巨大的不确定性下,誰也無法保證遠東地區能夠長期維持和平。
爲應對随時到來的變數、确保在遠東地區有獨立作戰的能力,蘇聯遠東太平洋艦隊開始在駐地籌備武器生産。艦隊最初選定了以 PPD40 沖鋒槍爲藍本開發新式沖鋒槍,新式沖鋒槍計劃增加刺刀座和兩腳架,文件中稱這種新式沖鋒槍爲 PPDI(ППДИ),由位于海參崴的伏羅希洛夫第 202 号工廠進行生産。

▲海參崴伏羅希洛夫第 202 号工廠制造的 PPDI 沖鋒槍,聖彼得堡中央海軍博物館(ЦВММ)館藏。

▲ 1943 年,В·С· 費德琴科在遠東地區某工廠内爲 PPDI 沖鋒槍裝箱。
伏羅希洛夫第 202 号工廠是海參崴的一個曆史悠久的造船廠,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 1887 年。該廠業務涉及船舶的維修與組裝制造,擁有完善的金屬加工設備,有足夠的能力制造輕武器。


▲海參崴達爾紮沃德修船中心,該廠成立于 1887 年,1931 年開始爲遠東海軍建造艦船與潛艇,代号 202 廠。戰時該廠除了修理船舶還負責制造武器,人民海軍最初的 " 四大金剛 " 均在該廠完成下水舾裝。戰後,該廠繼續負責軍民船隻修理建造,1982 年修理了明斯克号航母。2016 年該廠改組爲" 達爾紮沃德船舶修理中心 " 股份公司。
選用 PPD40 沖鋒槍爲藍本來開發新槍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伏羅希洛夫第 202 号工廠并沒有制造 PPSh41 沖鋒槍所需的大型沖壓設備和相關模具。而制造 PPD40 沖鋒槍隻需普通機床和熟練車工即可,雖然生産耗時更長、鋼材利用率低、制造成本更高,但卻非常适合缺乏大型沖壓設備、焊接夾具和配套模具的工廠爲所在地區的部隊快速補充武器。
出于相同的考慮,1941 年 8 月 -1943 年 2 月,被圍困的列甯格勒依舊在生産簡化版的 PPD40 沖鋒槍;同一時間,在白俄羅斯和烏克蘭活動的反法西斯遊擊隊在當地修械所仿制的沖鋒槍大部分也是以 PPD40 沖鋒槍爲藍本進行發明創造的。

▲列甯格勒圍城時期伏龍芝 7 号工廠制造的 PPD40 沖鋒槍,序列号 10550,切削機匣簡化爲焊接機匣,木制部件由林業學院制作,此外列甯格勒圍城時期生産的 PPD40 沖鋒槍的照門由标尺照門簡化爲翻折式照門,準星護圈取消。伏龍芝 7 号工廠在 1941-1942 年共制造了 11650 支 PPD40。

▲蘇聯遊擊隊自制的沖鋒槍,圖中大部分土造沖鋒槍均融合了 PPSh41 和 PPD40 沖鋒槍的特征。
從外觀上看 PPD40 與 PPDI 區别不大,PPDI 沖鋒槍最具特色的當屬于在槍口加裝了一個 SVT 半自動步槍的制退器,同時在套筒下方焊了一個刺刀座。既可以在射擊時降低槍口上跳,方便射手控槍,也可以安裝刺刀用于執行警戒任務。

▲ PPD40 沖鋒槍。

▲海參崴 202 工廠制造的 PPDI 沖鋒槍。

▲ PPD40 沖鋒槍槍口特寫。

▲ PPDI 沖鋒槍槍口特寫,注意刺刀座。


▲ PPDI 沖鋒槍安裝刺刀示意。
PPDI 的擊發機構相比 PPD40 進行了簡化,直接省略了快慢機和單發射擊模式,隻能進行全自動射擊。

▲ PPDI 沖鋒槍發射機,注意并沒有快慢機。
而槍機也做了簡化,舍棄了不到位保險,将活動擊針改爲固定式擊針。

▲ PPD40 沖鋒槍槍機,注意右側的活動杠杆,其爲不到位保險。

▲ PPDI 沖鋒槍槍機,注意沒有了不到位保險,更加類似後期型 PPD40 和 PPSh41。
保險機構也進行了簡化,直接取消了 PPD40 沖鋒槍拉機柄上的保險滑塊,這樣一來簡化了生産工藝。筆者推測 PPDI 其保險機構是通過拉機柄和機匣上的保險槽相互配合來達到保險的效果,頗有早期伯格曼沖鋒槍的風采,安全性相比 PPD40 大打折扣。


▲ PPD40 沖鋒槍的拉機柄保險,這套保險機構非常的簡單,隻鎖槍機不鎖發射機構。

▲ PPDI 沖鋒槍的拉機柄,上面并無保險裝置。
機匣上刻有 202 廠錨形的工廠标志,序列号爲 " ДЗ -1197",其中的 DZ(ДЗ)應爲遠東工廠的縮寫,生産年份爲 1942 年。據序列号推測該槍産量不低于 1200 支。

▲ PPDI 沖鋒槍機匣特寫。

▲聖彼得堡中央海軍博物館(ЦВММ)館藏的的海參崴的第 202 号工廠制造的 PPDI 沖鋒槍,槍托上釘有一塊黃銅銘牌,内容爲 " 緻艦隊政委貝斯特裏科夫,來自遠東造船工人。"

▲莫斯科中央武裝力量博物館(ЦмВС)館藏的海參崴的第 202 号工廠制造的 PPDI 沖鋒槍,在抛殼窗左側的機匣上刻有文字,内容爲 " 獻給海軍上将 V · L · 博格登科。來自濱海邊疆區第 202 造船廠,1942 年。"
1943 年 2 月,PPDI 沖鋒槍和太平洋艦隊水兵設計的沖鋒槍一道送至輕武器科學研究靶場(НИПСВО),于 2 月 1 日至 6 日進行了測試。根據測試結果,海軍政治局(АУ ВМФ)決定停止生産 PPDI,認爲其不符合軍隊要求且生産具有手工性質不便于大規模量産。
抛開上述問題,PPDI 沖鋒槍可以安裝刺刀也與蘇聯對沖鋒槍的作戰使用觀念相左:
蘇聯的沖鋒槍的設計和運用路線承襲德國,是作爲基層單位的 " 小機槍 " 而非 " 自動卡賓槍 " 來使用的。
另外,蘇聯炮兵總局(ГАУ,下文中用拉丁化寫法 GAU 代替)認爲沖鋒槍的火力足以在近距離戰鬥和遭遇戰戰中實現有效的自衛,不需要安裝刺刀。

▲應蘇聯空降兵要求設計的試驗型 PPD37 沖鋒槍,彈匣可向前折疊,散熱套筒爲棱形而非 PPD 系列沖鋒槍上常見的圓筒形,前端裝有一把試驗型刺刀。該槍曾在蘇聯多地進行過測試,但最終還是夭折了。
1943 年後 PPDI 沖鋒槍就沒有了下文,産量估計不超過 2000 支。
雖然停産且不符合軍隊需求,但 PPDI 沖鋒槍很有可能一直在遠東蘇軍中服役,并大概率随遠東的紅海軍水兵一道參與了 1945 年 8 月的對日作戰。
PPDI 沖鋒槍目前現存 4 支,聖彼得堡的中央海軍博物館(ЦВММ)、莫斯科的中央武裝力量博物館(ЦмВС)以及海參崴的太平洋艦隊軍事曆史博物館均有收藏。

▲ 1945 年,八月風暴時期的蘇軍遠東部隊,所用武器堪稱大雜燴,SSH40 盔和 SSH36 盔混用,PPD40 沖鋒槍和 PPSh41 沖鋒槍混用,而背景中的那架早已過時充當運輸機的 SB2 M100 型轟炸機更是重量級。




▲海參崴第 202 工廠制造的 PPDI 沖鋒槍也曾出現在俄羅斯遊戲公司 Gaijin 旗下的二戰題材 FPS 遊戲從軍(Enlisted)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