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A 股中報季進入尾聲,5 家主要民營眼科上市公司,都交出了今年的期中成績單。總體呈現出來的結果,冰火兩重天。
各家公司營收都未能實現顯著增長,除了行業龍頭愛爾眼科之外,其餘各家,受不同因素影響,歸母淨利潤都出現了明顯下滑。
在市場的誘惑下,已獲得融資平台優勢的上市公司們,紛紛大舉并購,以期進一步獲取規模優勢。
今年以來,愛爾眼科已分兩次狂吞 87 家醫院,這台并購機器,再次隆隆開啓。
業績冰與火
因 2022 年底外部環境全面放開,積壓的眼科醫療需求集中釋放,去年各大民營眼科都取得了高速增長。
由于去年整體基數較高,今年上半年,各家公司營收規模均沒有大的增長,何氏眼科更出現了較爲明顯的下滑趨勢。
畢竟,民營眼科醫院主要從事的屈光、白内障、視光等診療和服務,一旦成功,對單一病人來說,基本都是一錘子買賣。
利潤層面,作爲行業老大的愛爾眼科(300015.SZ),依舊保持了強大的規模優勢,業績一騎絕塵。
今年上半年,愛爾眼科在營業收入僅同比增長 2.86 % 的情況下,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 19.71%。不過,這主要得益于補助以及部分投資收益的助攻。當期,公司扣非淨利潤同比增長 1.48%,與營收一樣保持在低增長水平。
龍頭尚且如此,民營眼科的其他玩家,自然很難有大驚喜。
今年上半年,華廈眼科、普瑞眼科的營業收入增速,分别爲 2.85% 和 3.08%,同樣是低增長水平;兩家公司歸母淨利潤雙雙負增長,分别同比下滑 25.15% 和 81.56%。
華廈眼科(301267.SZ)業績的下降,主要是因爲,公司各項主要業務的毛利率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導緻當地綜合毛利率同比下降 4.46 個百分點至 45.84%,爲最近 3 年的同期最低。
與此同時,公司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财務費用等大增,均遠高于營收增幅,進一步侵蝕利潤。
普瑞眼科(301239.SZ)的業績大降,則是因爲業務擴張所緻。新建醫院都需要 3-5 年培育過程,期間的成本、費用等,短期内沖擊了公司整體業績。
并購跨界而來的光正眼科,目前還保持着混業經營的态勢。今年上半年,公司出現了營收和歸母淨利潤雙降,扣非淨利潤更是虧損 665.9 萬元,這主要是受傳統的鋼構和能源業務的影響。
需要指出的是,去年以來,光正眼科沒有任何擴張的迹象,眼科業務收入幾乎停滞不前。
公司表示,正在推進剝離鋼構和能源業務,期望在本年度取得明顯進展。所得資金,可用于并購醫院。
何氏眼科業績雙降的原因很簡單,各項主要業務收入和毛利率同步下降,但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等不降反升。
市場的誘惑
中國的眼科,最早可追溯至 1835 年創立的眼科醫局,它是中山大學附屬眼科醫院的前身。
很長一段時間裏,在國内診療體系中,眼科被劃歸于大五官科。在居民生活水平較低,醫療資源相對匮乏的年代,救死扶傷是醫療的第一要務。眼科疾病往往不緻命,不僅醫院不重視,連患者自身也是能捱不治。
随着中國經濟的發展,居民對生活品質要求的提高,眼部疾病越來越受到關注,各類公立眼科醫院、綜合醫院的眼科才逐步得到發展。
上世紀 90 年代初,我國醫療改革穩步推進,明确将社會辦醫定位爲醫療服務體系的重要補充力量,此後,進一步明确民辦醫療機構爲公共衛生的重要部分,激發了社會辦醫的熱情。
此時,民營資本在各專科醫療領域躍躍欲試。
誰能想到,中國最早的民營眼科,居然發端于内蒙古。出生于百年杏林世家的張朝聚,51 歲那年,從醫院提前退休,1988 年在包頭市以自己的名字命名,開出第一家眼科門診。
此後,各類民營眼科,以各種形式,在全國各地全面開花。
2009 年,愛爾眼科率先登陸創業闆,成爲A 股民營眼科第一股。2022 年,何氏眼科、普瑞眼科、華廈眼科相繼在創業闆挂牌,形成了一股民營眼科上市潮。" 一超多強 " 的格局,初步形成。
中國眼疾患者規模龐大,眼科疾病種類多、涉及的患者廣,醫療需求從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到老年人年齡性相關眼疾,貫穿全生命周期。
據相關數據,2016 年 -2020 年,我國近視人口從 5.4 億增至 6.6 億人,兒童青少年近視率更高。存在龐大的屈光手術需求。
另外,中國 60-89 歲人群,白内障發病率爲 80%,90 歲以上人群發病率更是高達 90% 以上。過去十年,中國白内障手術手術量實現了較快增長,滲透率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根據灼識咨詢預計,到 2025 年,民營眼科醫療服務市場規模将達 1102.8 億元,2020-2025 年期間年複合增長率達 20.0%。
并購爲先
在規模快速增長的民營眼科行業,各企業都充分認識到,隻有不斷提升旗下眼科機構的數量,才能實現規模的持續增長。
最早上市的愛爾眼科,充分利用上市公司平台優勢,于 2014 年啓用 " 并購基金模式 ",旗下機構實現了 9 年超 10 倍的增長。
截至今年 6 月末,該公司擁有境内醫院 311 家,門診部 202 家;海外已布局 140 家眼科中心及診所,規模全球領先。
愛爾模式的精髓是,體外培育,成熟一批收購一批,可保證公司業績持續穩定增長。此舉,帶來的另一個隐患是,公司商譽持續走高,今年 6 月末,已達 77.49 億元。
絕大多數上市民營眼科,都是采用" 内生增長 + 外延并購 "發展戰略。
繼去年累計 2.23 億元,收購、增資多家眼科醫療機構之後,今年 5 月,華廈眼科出資 5.03 億元,收購聚信壹号咨詢公司 100% 股權,一舉拿下了成都愛迪眼科(三甲)、微山醫大眼科及睢甯複興眼科等多家眼科醫院控制權,短期内,或能快速增厚業績。
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已在全國擁有 61 家眼科專科醫院和 65 家視光中心。
去年,普瑞眼科的投資頗有斬獲,4.31 億元收購了東莞光明眼科。今年上半年,公司在昆明、上海、烏魯木齊等多地新開醫院相繼開診。截至 6 月末,旗下眼科專科醫院已達 30 多家。
何氏眼科(301103.SZ)由知名眼科專家何偉,于 1995 年創立,他是中國改革開放之後,第一位攻讀眼科博士學位的公派留學生。
作爲一名專家技術型企業領軍人,何偉有自己獨特的理念。在他看來,眼科醫院要将社會價值放在首位,即便是在商業層面也隻是追求共同發展。
所以,在規模的追求上,何氏眼科沒有采取激進的并購模式,而是自己投資、建設、培育、發展。
期間,公司将眼視光作爲重點發展,并開展視光連鎖加盟模式的探索與嘗試。眼視光,已成爲了公司第一大細分業務闆塊。
在民營眼科的并購大戰中,資金是最重要的優勢之一。
2017 年、2020 年和 2022 年,愛爾眼科 3 次定增,合計募資近 60 億元,目前,已基本消耗殆盡。
2022 年上市的那一批,首發上市均募得巨額資金,還有大量的錢躺在賬上。
今年,愛爾眼科再啓并購機器。5 月底,出資 13.44 億元收購周口愛爾、重慶眼視光等 52 家眼科機構;7 月,又拿出 8.98 億元,吞下虎門愛爾等 35 家眼科醫院控股權,重點布局下沉市場。
作爲民營眼科老二的華廈眼科,情況則有點懸。
去年底,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長蘇慶燦,被上海市監委采取留置措施。今年 6 月,留置措施解除,但仍被公安機關監視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