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9 日,複星國際(HK00656,股價 6.11 港元,市值 502 億港元)發布 2022 年年報。整體而言,複星國際 2022 年呈現了收入增長利潤下跌的情況。《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保險和資管業務是拖累複星國際業績的重要原因。
在緻股東的信中,複星國際董事長郭廣昌提到,2022 年,公司積極應對疫情、宏觀形勢諸多不确定性的沖擊,堅持行穩緻遠,整體實現了穩健增長的發展目标。報告期内,集團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币 1753.9 億元,同比上升 8.7%,歸屬于母公司股東淨利潤人民币 5.4 億元,同比下降 94.7%。
" 在(2022 年)年内,疫情對經濟活動和人民生活的影響貫穿了大半年時間,地緣政治惡化了全球通脹,加劇了資本市場的動蕩。但所有的困難和危機也代表着機遇,複星在 2022 年就明确了‘瘦身健體’的戰略方針,退出部分非核心資産,進一步聚焦家庭消費主業,爲未來的業績反彈及高速發展拓展了空間,也積累了充足的彈藥。" 郭廣昌表示。
郭廣昌:更加聚焦主業
2022 年,複星國際全年總收入人民币 1753.9 億元,同比增長 8.7%。其中豫園股份(SH600655,股價 7.99 元,市值 312 億元)、複星醫藥(SH600196,股價 32.14 元,市值 858.8 億元)、複星葡萄牙保險、複星旅遊文化(HK01992,股價 10.18 港元,市值 126.4 億港元)四大核心子公司,收入貢獻占比爲 72%。
具體來看,健康闆塊實現營業收入約 480 億元,同比增長 9.1%;快樂闆塊實現營業收入約 707 億元,同比增長 5.7%;富足闆塊實現營業收入約 477 億元,同比增長 9.2%;智造闆塊實現營業收入約 104 億元,同比增長 33.8%。
圖片來源:複星國際年報截圖
對于營業收入的變化,複星國際表示,健康闆塊收入的增長主要受益于複星醫藥産品的銷售增長貢獻;快樂闆塊收入的增長主要由于複星旅文收入增長強勁;富足闆塊的收入增長主要爲蜂巢類資管業務收入增加所緻;智造闆塊的增長主要是由于海南礦業(SH601969,股價 7.18 元,市值 146.1 億元)和翌耀科技業務增長所緻。
以淨利潤的角度衡量,2022 年,複星國際歸母淨利潤人民币 5.4 億元,同比下降 94.7%。其中,健康、快樂、富足和制造闆塊的淨利潤分别約 13.5 億元、15.6 億元、-35 億元和 12 億元。
以淨利潤變化來看,2022 年複星國際的富足闆塊淨利潤較上年下滑近 87 億元,是複星國際利潤下滑最大的闆塊。其中,保險淨利潤下滑約 31 億元,資管淨利潤下滑約 56 億元。
針對保險闆塊淨利潤的下滑,複星國際解釋稱:" 受資本市場波動導緻保險公司持有的投資價格下跌及被投保的自然災害損失影響。" 對于資管闆塊淨利潤的下滑,複星國際稱:" 主要來自利率上升和流動性收緊導緻資本市場波動加劇,對本集團持有的金融資産亦帶來了顯著的市場價格下跌。"
此外,在富足闆塊中,複星葡萄牙保險多年來保持穩定增長,在 2022 年進一步破局,積極拓展以西葡語區爲主的域外市場,國際化業務收入同比增加 49.6%。
對于 2023 年,郭廣昌在緻股東的信中提到:"2023 年前兩個月,我們欣喜地看到在 2022 年受影響較大的文旅及線下商業闆塊迎來了強勁的反彈。" 公司将 " 圍繞現有的優勢産業持續深耕下去,更加聚焦主業,更加強調産業垂直生态的整合和協同 "。
瘦身健體策略回籠近 300 億資金
在緻股東的信中,郭廣昌表示,2022 年業務層面,集團貫徹聚焦主業的戰略思維,加大了非核心企業及資産退出的力度,當年實現退出遠大于投入,集團層面簽約口徑超人民币 400 億元,回籠現金流近人民币 300 億元,進一步夯實了資金面基礎。
複星退出的項目包括了青島啤酒二級市場股權、中山公用二級市場股權、永安财險部分股權等。
"2022 年,我們成功實現了鋼鐵資産的系統性處置,爲下一步進一步聚焦主業積累了彈藥。在這裏想特别強調的是,複星對這些資産的退出并不是因爲項目本身資質存在問題。恰恰相反的是,這些資産在複星的深耕運營下都在業績和可持續性發展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郭廣昌說," 爲了進一步實現聚焦,複星必須果斷放棄非核心資産,未來也将在前瞻性、引領性賽道大膽加大投入。"
此外,今年 1 月,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及交通銀行作爲聯合牽頭行,民生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及浦發銀行作爲參貸行,共同組成銀團,向複星高科提供最高總計人民币 120 億元貸款。
複星的 " 瘦身健體 " 策略也帶來了一定效果。截至 2022 年底,複星國際的總債務占總資本比例爲 53.2%,較 2022 年中期下降 3.6 個百分點,現金及銀行結餘及定期存款達到人民币 1005.6 億元。
"2023 年,我們相信民營企業的融資成本将會進一步降低,融資渠道将會進一步拓寬,爲本公司業務的發展提供進一步的流動性支持。" 郭廣昌稱。
此外,針對未來的消費前景,郭廣昌認爲,對 " 消費降級 " 的觀點不必過于悲觀。。
郭廣昌表示:" 我也聽到國内外聲音在讨論,是否已出現了消費降級。在我看來,經濟社會發展變化和新興科技的誕生一定會影響消費者的選擇,消費意願的增加與否,往往取決于個人對收入、經濟增長預期和消費環境的信心。但我相信人們對更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定是不變的,更相信中國經濟長期向好前景不變,因此,我們爲全球家庭帶來更健康、更快樂和更富足生活的願景也是不變的。"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劉國梅 攝(資料圖)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