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價值星球 Planet,作者 | 歸去來,編輯 | 唐飛
日前,有媒體報道稱 SHEIN 在一份面向投資者的文件中披露了運營數據—— 2022 年 SHEIN 總收入 227 億美元,總利潤 7 億美元,已連續 4 年實現盈利。而預計 2025 年收入将增長 1 倍以上,達到 585 億美元 GMV,這一數值将超過 H&M 和 Zara 的年銷售額總和。
對于當下盛傳的 " 拟 IPO 消息 ",SHEIN 回複稱:" 目前沒有 IPO 計劃。" 但外媒普遍認爲,SHEIN 可能會在今年晚些時候上市。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 SHEIN 首次被傳拟 IPO,去年 4 月份時 SHEIN 也被傳拟 IPO。
而且當時 SHEIN 在完成由泛大西洋資本、Tiger 老虎基金、紅杉中國超 10 億美元的 F 輪融資後,其估值直接暴漲到 1000 億美元。這一估值若是與 2016 年的 15 億元估值對比,短短幾年的時間裏翻了 60 多倍。
圖源:企查查
但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拟 IPO 的投資方除紅杉中國、Tiger 老虎基金等老股東之外,新加入的投資人還有阿布紮比主權财富基金穆巴達拉、泛大西洋投資集團、Coatue 和 DST 等巨頭。
另據知情人士透露,早在今年 1 月份時,SHEIN 的估值在 640 億美元,而本次融資的估值則在 650 億美元上下。也就是說,SHEIN 的估值距離 F 輪融資時已縮水近 1/3。
那麽,SHEIN 的估值爲何會不斷下降呢?而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拼多多旗下的跨境電商平台 TEMU 不斷攻城掠地,這是否又會對 SHEIN 構成沖擊?
解密 SHEIN 估值下降的原因
雷軍曾說過: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正如雷軍所說,早些年間伴随着全球經濟的迅速發展,資本的持續注資,互聯網行業的估值一路水漲船高,其中電商行業更是受益匪淺。
2021 年 SHEIN 獲得 157 億美元的營收,對應 1000 億美元的估值,其 6.4 的 PS 本身在互聯網行業就偏高。而如今疫情帶來的影響隻是将 SHEIN 原本泡沫的成分給擠出,促使其估值重新回歸理性。
同時,SHEIN 這種快時尚的打法自身也存在着很多問題。一是 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問題,目前一家公司在 ESG 方面的表現越來越成爲衡量一家公司是否具備可持續成長性的非财務指标,能夠幫助投資者有效甄别投資目标的質量。
從事多年 ESG 評級的張磊告訴我們,目前在國内外的二級市場,在 ESG 表現良好的上市公司在資源利用、社會關系和公司治理等方面更具優勢,因爲這些公司具有較好的利益沖突協調能力,能有效減少内耗,維護各方利益的平衡。同時,爲公司發展創造良好的内外部環境,保障投資者在資本市場獲得合理回報的同時,提高投資者獲得穩定回報的概率,從而增強投資者信心。
而對于 H&M、Zara、SHEIN 這類的快時尚品牌而言,由于此前他們均采用廉價的聚酯纖維面料,服裝壽命偏短,而且快時尚品牌的核心體現在 " 快 " 上,這就要求消費者要持續購買此類壽命偏短的衣服,由此而産生了大量難以被二次降解的服裝垃圾。
針對這一問題,ZARA、優衣庫越來越多地使用可降解面料和節能減排型制造工藝,還使用更爲環保的紙質包裝。但目前 SHEIN 在 ESG 方面的工作還有很多欠缺。
比如,外媒曾指責 SHEIN 多款服裝均爲一次性服裝,并且存在重大安全問題。而在 2022 年年初 SHEIN 對外發布的 ESG 報告中也提及,在 700 家受審計的供應商中 83% 的供應商存在 " 重大風險 "。因此,目前不少投資人對後續 SHEIN 是否能夠完成這些整改,也存在着諸多擔憂。
二是快時尚需要每天大量上新版服裝款式,但這些新款服裝的創意來自哪裏?目前在海外媒體上,有不少原創設計師指責 SHEIN 抄襲自己的原創設計。
圖源:Facebook
和國内不同的是,目前海外對各類原創所出台的法律法規特别完善,SHEIN 因抄襲被不斷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據公開記錄,在過去四年中,SHEIN 在美國至少 50 起聯邦訴訟中被列爲被告。2022 年 7 月,SHEIN 就因抄襲被索賠超 1 億美元。
顯然,不斷的抄襲事件對企業的估值也會構成影響。
除此之外,在過去幾年時間裏,速賣通、Wish、Shopee、TikTok 等平台電商業務崛起,也讓 SHEIN 的營收增速大幅度放緩。2020 年之前,SHEIN 連續 8 年的營收增長在 100% 以上,但 2021 年和 2022 年的增速則分别爲 57% 和 52.8%。
圖源:公開信息整理
更令 SHEIN 擔憂的是,Temu 如今正在崛起。據 SensorTower 數據顯示,去年 12 月美國的 " 黑色星期五 " 購物季中 Temu 的銷售額達到了峰值,7 天時間裏,單日銷售額都達到 700 萬美元。今年 1 月份,Temu 實現總訪問量 7450 萬人,環比提升 38.29%,用戶跳出頁面至 USPS、UPS 和 Paypal 等物流和支付軟件的占比超過 65%。
但 Temu 并未滿足于此,據相關媒體報道,目前 Temu 正在進行加拿大站點内測,已将美國站過半産品同步至加拿大站上線,由此拼多多的出海版圖将覆蓋北美最核心兩大市場,美國和加拿大,這已劍指 SHEIN 腹地。
爲擴大用戶數量,Temu 在今年有 " 美國春晚 " 之稱的超級碗上投放一則 30 秒的廣告,題爲 " 像億萬富翁一樣購物 "。而拼多多内部人士則透露,今年拼多多對 Temu 的投放預算在 140 億元左右。另從國内拼多多的發展經驗來看,其在 2018 年時的 GMV 就已突破 4000 億元,而京東實現這一量級,則用了整整 11 年。
圖源:招商證券
Temu 能否對 SHEIN 構成沖擊?
從短期來看,Temu 對 SHEIN 的沖擊力巨大。
首先,從二者的商業模式、目标客群和市場、主打品類等多維度對比來看,二者存在着極強的一緻性。
而對于跨境電商頗爲重要的供應鏈方面,二者也難分伯仲。其中,在生産端,SHEIN 自建完備的 ERP 系統同時實現了對供應鏈、工廠和工人的穿透式過程管理。
生産端的可量化數據指标都被搬到線上,并通過算法對數據進行合理分析、處理、運用,使得生産過程中原有的信息成本在用戶端顯著降低,通過定制專門爲分析庫存和銷售的 LATR 模型,利用實時訂單和客戶興趣跟蹤來預測銷售、控制生産,進而提高生産效率。
圖源:浙商證券
而 Temu 背後的拼多多 2018 年率先在全行業推出 " 新品牌計劃 ",幫助大量企業實現從品牌代工方到擁有自主品牌轉型的同時,爲消費者帶來豐富、優質低價的商品。拼多多借助這些新晉品牌,打造自己在供應鏈端的差異化優勢,打造上遊供應鏈的護城河,而這也爲 Temu 的低價商品提供了保障。
其次,從用戶體量來看,目前 Temu 的用戶已逐漸追平 SHEIN。另考慮到 Temu 後續在借助超級碗收割一波新用戶,有可能其用戶會趕超 SHEIN。
圖源:36 氪
最後,從價格來看,Temu 平台上很多商品的價格也均低于 SHEIN。顯然,Temu 所發動的價格戰,也讓 SHEIN 感覺到壓力山大。因此綜合多方因素來看,SHEIN 此時選擇降低估值,吸引更多資本進入,從而完成對 Temu 的阻擊,拓展更多的市場,或許是明智之舉。
數據來源:SHEIN、TEMU
但需要指出的是,處在出海 " 幼年期 " 的 Temu,仍有諸多問題需要一一解決。一是 SHEIN 相較于 Temu 出海時間更早,其在海外市場的本土化運營經驗、資源整合能力、用戶心智等方面更強,這些經驗能夠幫助 SHEIN 及時規避很多可能出現的風險。而對于 Temu 而言,在進入海外其他國家時,其合規問題、本土化問題均需要在不斷試錯中積累經驗。
二是 Temu 的盈利方式更難跑通。數據顯示,SHEIN 當年是在電商平台發展的流量紅利期以較低的成本進入到海外市場的,而目前海外電商平台的獲客成本已從 2013 年的 4.5 美元 / 用戶,上漲到如今的 40 美元 / 用戶,這對急需擴展大量用戶的 Temu 并不友好。
圖源:脈脈
三是兩家公司對優秀人才的争奪也漸趨白熱化。
根據拼多多官方放出的招聘信息來看,Temu 和供應鏈相關的職位工作地點大多位于 SHEIN 的大本營廣州,運營總部則設在了隔壁深圳,火藥味相當濃厚。此前更有網友在社交平台上爆料,SHEIN 的供應鏈管理、買手、招商經理等熱門崗位的員工遭到拼多多大面積挖角。
Temu 這條鲶魚入場後,中國的跨境電商混戰開始進入新的階段,對于 SHEIN 來說,這場仗已經到了不得不打的地步。
SHEIN 的最大敵人是自己
人最大的對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這句話用在 SHEIN 身上或許也合适。
在 SHEIN 完成 2 億美元盈利的背後,實則是靠 " 壓榨 " 供應鏈利潤來實現的,整個商業鏈條實則是一種畸形的鏈條。
來自廣州十三行的一位服裝老闆朱琳告訴我們,目前很多服裝工廠都不願意做 SHEIN 的訂單。首先,SHEIN 的訂單都是小批量訂單,并且要求出貨速度很快。這就給工廠帶來兩個問題,一是由于訂單較小,工廠對上遊供應商沒有任何的議價權,隻能接受他們的價格。二是若遇到 SHEIN 突然臨時要貨,整個工廠的生産計劃全部都被打亂。
其次,SHEIN 内部有一個專門的核價部門,該部門的主要職責是及時了解和掌握市面上各類服裝材料以及工藝的價格。如果是同款商品,SHEIN 也要求工廠的價格要比 H&M 和 Zara 還要低。若是工廠報價稍高一點的話,該部門的員工就将整個環節的成本全部算出,并進行大幅度壓低價格,以達到他們的要求。
最後,在工廠的價格被不斷壓低後,SHEIN 也不給預付款,訂單說取消就取消,這就導緻前期工廠有可能會面臨着庫存風險。同時,在服裝交付環節,SHEIN 有時會因服裝做工、質量不合格大量克扣貨款。在支付環節,目前 SHEIN 是按月結算,若考慮到非工作時間,其實際的貨款周期至少在 45 天以上。
" 這兩年服裝生意本來就不好做,SHEIN 壓我們的貨款,也讓我們的資金周轉出現問題。很多供應商爲保證工廠的正常運作,隻能從銀行貸款。但由貸款所産生的利息成本、備貨成本、生産成本根本讓我們賺不到錢,這和我們做跨境服裝電商所追求的高利潤是完全相反的。基于此,目前 SHEIN 在廣州服裝圈子的名聲都臭了。" 朱琳說。
事實上,SHEIN 的做法是電商平台常用的策略。以社區團購平台淘菜菜爲例,其給外界最大的感受就是平台上的商品比超市、菜市場還要便宜。
以春節期間淘菜菜小程序上售賣的黃瓜爲例,當時的價格約爲 3.3 元 / 斤。但來自山東省濰坊市的黃瓜種植大戶周維告訴我們,冬季的黃瓜市場上,按照黃瓜的條形、重量、口感等因素,可分爲一級品、二級品、通貨。目前産地三種産品對應的收貨價大概在 3.5 元、3.4 元、3.2 元不等。當然,這個價格并非是固定價,後續會受到産地産量、下遊需求、天氣等因素影響。
圖源:淘菜菜小程序
淘菜菜價格直逼産地價格的背後,也是靠擠壓供應商利潤來實現。周維告訴我們,此前淘菜菜在找他供貨時,直接按照其他電商平台的最低價要求其報價。若是自己不合作的話,他們就繼續找産地其他的供應商,一直找到最低報價的供應商爲止。" 但淘菜菜把利潤壓的這麽低,我們很多同行都直接不和他們合作。" 周維說。
也正是如此,目前淘菜菜上商品的 SKU 數量在不斷降低。
那麽,淘菜菜的今天是否也是 SHEIN 的明天呢?畢竟不管何種産業,何種商業模式,隻有保證供應鏈上各方的利益相對均衡,這條供應鏈才能繼續維持下去。否則,這條供應鏈也随時面臨着崩盤的可能。
從這個角度來看,未來誰是國内跨境電商的赢家,或許還需要時間來給出答案。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