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評論員丨陶鳳
連日來," 假羽絨制品 " 在線上、線下市場肆意泛濫,引發各界強烈關注。11 月 25 日,江西九江對僞劣羽絨服制售企業進行扣押、立案查處。
根據此前央視調查,江西九江多家企業僞劣羽絨服以假亂真流向多地,而用 " 飛絲 " 冒充 " 羽絨 " 成當地市場公開的秘密。
公開的秘密背後,還有一條清晰的犯罪鏈條。多家輔料店不僅出售各類标識、質檢報告,還主動給客戶提供極具欺騙性的建議,最終形成了從原料生産到線上線下銷售端知假售假的閉環。
" 不用 998,不用 198!羽絨服隻要 89!" 尤其是電商渠道,基于消費者與商品實物之間無法真實觸達的現實,主播以超低價格以及極具誘導的話術蠱惑消費者,讓直播間成爲假貨的重災區。
調查發布,輿論嘩然。時下,全國無論南北方,都已入冬。羽絨服是冬季禦寒必需品,既然标榜爲羽絨服,填充一定比例的羽絨是最起碼的要求,且法律法規、行業規範都有相應的約束。
比如,國标對羽絨服的充絨量有着明确的要求,标稱的 " 絨子含量 " 必須要大于等于 50%。
但有關企業還是沖擊了大衆認知底線,如此明目張膽的制假售假,不僅沒有達到國标充絨量的比例,甚至連 " 絨 " 都采用了冒牌貨。
更加令人發指的是,很多流通到市場上的假羽絨服,連兒童款都沒有放過。
仔細剖析,假絨與真絨之間,自然逃不了成本的考量。
2023 年以來各種羽絨的價格已經有不同程度上漲,2024 年上半年,漲價的情況更爲明顯。三季度向來是羽絨銷售旺季,持續高位運行的羽絨價格也給下遊行業帶來了壓力。
以次充好、以假亂真,存在着巨大的成本差異,廠家本着能省則省的原則,不惜铤而走險,大量生産充斥着假絨的劣質羽絨服。
商家與廠家達成 " 默契 ",廠家制售一條龍服務,把假羽絨服賣給消費者,謀取黑心利潤,各方形成了利益結合點,整個鏈條下來,最終坑害的是消費者。
成本的擠壓,不是制造業造假的借口。在經濟承壓的環境之下,不同行業都面臨經營壓力增大,出于維護一己私利,置公共利益于不顧,以降低成本爲 " 理由 " 突破法律的底線,必須引起警惕,相關企業必須嚴懲。
更需要反思的是,廠商、店鋪、平台,涉事各方對于顯而易見的造假互爲 " 幫兇 ",彼此沒有形成約束制約反而是直接參與、環環相扣。面對這一境況,需要監管多維度介入。
衣食住行關乎民生。隻有從根本上強化法治約束,重塑市場秩序、整頓行業生态,才能避免劣币驅逐良币,讓消費者穿上安全保暖的羽絨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