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14 日,東風集團股份在港交所發布公告。公告顯示,預計 2023 年上半年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 75%-80%。
對于業績的大幅變動,東風集團股份在發布的公告中表示,主要是受新能源轉型投入加大、行業合資非豪華乘用車品牌市場份額持續下探、商用車市場恢複緩慢、當期外彙損益及股權投資帶來的收益比同期預減的影響。
官網顯示,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央直管的特大型汽車企業,前身始建于 1969 年的第二汽車制造廠。1992 年 9 月,更名爲東風汽車公司。2003 年 9 月,總部由湖北十堰搬遷至武漢。2017 年 11 月,更名爲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目前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多以合資品牌爲主,主要合資品牌包括東風日産、東風本田、東風英菲尼迪、神龍汽車,其中合資品牌是東風汽車銷量主要來源;自主品牌則包括東風岚圖、東風風神、東風新能源、東風風行等。
今年 3 月,湖北省推出史上最強購車補貼政策,東風集團旗下多個品牌均參與該活動,包括東風本田、東風日産、東風雪鐵龍、東風标緻、東風風神、東風岚圖、東風富康共計 7 大品牌 58 款車型參與購車補貼,其中東風雪鐵龍降價幅度尤爲迅猛,原本指導價爲 21.19 萬元、22.68 萬元的雪鐵龍 C6 共創版車型和 C6 舒适版車型直降 9 萬元,加上購置稅、上牌費以及保險,雪鐵龍 C6 入門版裸車價格僅 12 萬左右,巨額的補貼也吸引了衆多消費者搶購該車。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巨額購車補貼并沒有爲東風汽車的銷量帶來增長,旗下多個合資品牌銷量反而出現同比下滑。其中,東風本田和東風日産作爲東風汽車集團旗下主要銷量來源,上半年銷量下滑跌幅達兩位數。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累計銷量爲 94.55 萬輛,同比下降 23.4%;母公司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累計汽車銷量爲 107.32 萬輛,同比下降 26.1%;附屬公司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累計汽車銷量爲 6.98 萬輛,同比下降 2.9%。
細分品牌來看,上半年東風日産(含東風英菲尼迪)累計銷量爲 33.52 萬輛,同比下滑 28.02%;而另一日系合資品牌東風本田銷量爲 22.70 萬輛,同比大下滑 32.80%,下滑幅度甚至超東風集團的整體下滑趨勢。東風日産乘用車主要由日産、英菲尼迪、啓辰三大品牌組成,在售車型包括軒逸、天籁、奇駿、逍客、藍鳥、途達、勁客、樓蘭等,不過主銷車型僅有軒逸、天籁、逍客,但當下這幾款傳統燃油車在中國市場已失去優勢。至于東風本田也面臨相同的難題,包括煥新後産品力不足以及電動化進展緩慢等。
除這兩大品牌外,神龍汽車的表現也并不樂觀,上半年累計銷量僅爲 4.42 萬輛,同比下滑 21.56%。《汽車行業關注》認爲,東風集團旗下品牌銷量下滑的原因,除了與國内傳統燃油車市場份額急劇萎縮因素影響外,更爲主要的原因是新能源汽車産品推進速度緩慢。
合資品牌的式微,也迫使東風汽車不得不思考新能源大背景下的突圍。今年 4 月,東風汽車對電動化進程提出 " 轉型升級三年行動 "。按照規劃,截至 2024 年,東風旗下主力自主品牌将實現 100% 電動化;到 2025 年,旗下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年銷量将達到各 200 萬輛,屆時自主品牌新能源車銷量占自主品牌的 50%,占自主乘用車品牌的 70%。爲此,東風計劃三年内投入 500 億元以加速上述計劃的落地。
不過,結合東風汽車 2023 年上半年的新能源銷量表現來看,該戰略仍然任重而道遠。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岚圖汽車累計銷量同比增長 118.54% 至 1.50 萬輛;而易捷特新能源同比增長 35.47% 至 5.02 萬輛。雖然岚圖汽車同比大幅增長,但與目前車市主流的造車新勢力相比依然相差甚遠,并且這種增長對于整個東風集團銷量下滑的态勢,其實無異于杯水車薪。
7 月 21 日,東風汽車對外宣布旗下全新小型純電汽車品牌——東風納米将在今年下半年正式發布,首款新車也将在年内發布。據了解,這是東風汽車新能源造車的第三個自主品牌,該品牌将填補東風汽車在小型純電領域布局空白,并爲小型純電市場注入全新活力。按照規劃,納米品牌将每年上市 1-2 款新車型,至 2025 年實現銷量 40 萬輛。
" 燃油車銷量下滑,電動化轉型遲緩 " 是目前傳統車企面臨的難題,也是東風集團股份眼下急需解決的問題。對于東風而言,在激烈競争的大環境下,盡快減少對合資品牌的依賴,趕上國内新能源高速發展的契機或是其實現轉型和突圍的關鍵。但也有行業人士認爲,在競争激烈的純電市場,東風想要依靠新能源實現增長仍道阻且長。
汽車行業關注 人氣汽車新傳媒
每天分享有價值的汽車新聞
汽車人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