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螺旋實驗室,作者丨鐵手,編輯丨堅果
曾經與 " 蔚小理 " 齊名的威馬,如今已經淪落到了主動申請破産的地步。
根據全國企業破産重整案件信息網顯示,威馬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已于近日申請破産重整,而申請人則正是威馬汽車自身。
威馬随後在網絡上公開回應稱,雖陷入困境,但威馬不會躺平,更不會倒下,希望通過調整企業戰略,解決财務債務問題,獲得投資人參與重構和發展等展開積極自救。
威馬從高峰一路行至低谷,受傷害最大的,除了投資人、供應商和員工之外,莫過于曾經信任威馬的車主們了,根據相關信息統計,從 2018 年交付首台量産車開始,截止 2022 年底,威馬共計銷售了約 11.7 萬輛汽車。
但是如今随着威馬的日常經營都幾近停擺,這些車主們的實際權益能否繼續保證,也已經變得越發不确定。
車主們除了感慨自己的眼光不佳之外,也開始遷怒于曾經給威馬汽車站台的車評人們,在一些車主看來,自己當時正是因爲聽信了車評人的推薦才購買了威馬的汽車,如今威馬汽車給車主留下了一堆爛攤子,車評人理應承擔一定的責任。
畢竟,很多車評人當初可是收了威馬的錢的。
01 車評人收錢,車主買單?
在各大社交媒體上,車評人推薦的最多的威馬車型是威馬 W6,該車于 2020 年推出,2021 年正式量産交付,根據乘聯會數據顯示,2022 年威馬 W6 的銷量爲 6364 輛。
當初爲這款車站台推薦過的車評人也都基本是業内的一線汽車博主,包括猴哥說車、八戒說車、南哥說車、韓路聊車等,發布視頻的賬号粉絲數量從幾百萬至幾千萬不等。
螺旋實驗室注意到,當初這些車評人在介紹威馬 W6 車型時,都重點推薦了威馬的智能化系統,包括自動泊車、自動駕駛、語音控制等。
但是對于很多買過威馬 M6 的車主而言,如今的用車體驗可就不如車評人們說得那麽美好了,由于威馬工廠目前已經停産,多地威馬汽車展廳更是人去樓空,很多威馬 W6 的車主經常會遭遇配件無法提供、售後服務停滞等問題。
今年 3 月,湖北宜昌某車主的威馬 W6 因事故受損,但是在後續修車的過程中,卻得知廠商零部件斷供無法維修,無奈之下,該車主幾個月來隻能繼續開着受損車輛出行。
此外,從今年 8 月份開始,就陸續有威馬 W6 車主反映威馬車機系統問題頻出,手機端隻能接收數據,不能控制車輛。
而這種糟糕的産品體驗,也顯然與車評人們當初鼓吹威馬 W6 的智能化系統大相徑庭。
除了威馬 M6 之外,威馬 M7 和威馬 EX6 亮相之初,也都請來了很多頭部汽車博主前來宣傳造勢,從這個角度也不難看出,曾經的威馬汽車至少在市場營銷投入上并不吝啬。
不過如今随着威馬大廈将傾,曾經爲威馬站台的這些車評人們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波及,尤其在互聯網語境下,這種聲讨的情緒更容易快速蔓延,即便不是威馬車主,很多路人網友也很容易加入其中,畢竟在很多人看來,車評人 " 收錢說車 " 就是原罪。
網絡認證爲 " 資深車評人 " 的知名汽車博主 " 陳震同學 ",因爲曾經幫威馬 M7 拍攝過宣傳視頻,如今也遭到了網友們的口誅筆伐。在近期,陳震發布回應視頻表示,自己當時的視頻中隻是認可威馬汽車的一些前沿造車理念," 話說的沒什麽問題 "。
但是評論區的網友很多卻并不買賬,畢竟專業車評人的背書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構成購買建議,而且對于是否收威馬錢的事,陳震也表現的不夠硬氣。
02 網友爲何憤怒
在絕大多數中國家庭裏,汽車是人生中僅次于房産的第二大消費支出,不菲的售價以及較長的使用周期,也就決定了消費者在用車過程中,往往要付出更高的沉沒成本。
網紅推薦的衣服和零食,普通人買來如果覺得不如意,可以選擇退換或者不用,但是車評人們推薦的汽車一旦買到手了,那再想要更換的代價可就不低了。
還有一點更重要的是,車評人在很多粉絲眼中的形象應該是專業和嚴謹的,因爲很多車評人本身就有多年的汽車媒體從業經驗,甚至本身就從事于汽車相關的上下遊行業,因此肯定要比普通消費者更懂汽車。
但有的時候,專業卻并不代表客觀,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吃了暗虧的威馬車主們把矛頭指向了車評人,從感情上也可以理解。
不過站在車評人的角度來說,似乎也有些委屈,畢竟當初的威馬也貴爲新造車的四小天王,誰也沒有想到不過短短兩年的時間,一家估值數百億的汽車企業,就會淪落至破産重整的地步。
而且近兩年由于汽車行業正經曆從燃油車到新能源車的巨大變革,新舊交替之際,也是大浪淘沙之時,不隻是威馬,其他的一些新勢力及傳統車企,也正在遭遇被市場淘汰的命運。
比如在抖音平台坐擁 3000 萬粉絲的知名車評人 " 虎哥說車 ",就曾經先後在視頻中爲威馬、恒馳、寶沃等車企站台宣傳,但如今這些車企幾乎都是氣息奄奄,不知道是該感慨行業的變化太快,還是當初選擇合作車企的眼光太差。
車企付費請車評人爲産品宣傳,本身無可厚非,但前提也應該是尊重客觀現實,還原車輛最真實的一面,有美化的部分可以理解,但如果無限制的誇大,那就成了睜眼說瞎話。
粉絲量數量超過 200 萬的資深車評人顔宇鵬,就曾因爲參與試駕活動時的一句 "開着新奇駿過來耍沙漠,太好玩了 "而人設崩塌。
由于其所試駕的奇駿爲搭載三缸發動機的 SUV 車型,本身不具有越野屬性,如果真有觀衆因爲看了視頻開着這款車去沙漠,不僅沒法收獲良好的玩車體驗,反而很有可能被困在沙漠之中,甚至陷入無人救援的險地。
03 瘋狂的說車生意
從早期 PC 互聯網時代一些門戶網站的汽車頻道,到後來汽車之家、易車網等垂直汽車網站的出現,再到公衆号興起之後一些汽車自媒體的走紅,車評人的身影,貫穿了近十幾年來的汽車媒體生态。
而如今,随着國内轟轟烈烈的新造車運動,以及短視頻平台的大行其道,也讓很多自立門戶的車評人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黃金時代。
短視頻平台的出現,爲車評人創造了一個優渥的内容創作環境,視頻這種載體豐富的可塑性,以及基于算法的推薦模式,讓很多車評人得以低成本運營發展,并最終收獲了可觀的粉絲和流量。
根據巨量算數發布的《2020 抖音汽車創作者生态白皮書》顯示,在 2018 年到 2020 年的兩年之間,平均每天有超過 8400 萬人爲汽車内容點贊,超過 1100 萬人評論汽車内容。
如此龐大的流量池,也讓短視頻迅速取代網站、公衆号等渠道,成爲了各大車企最重要的線上宣傳陣地。
加上近幾年來造車新勢力們頻頻受到資本青睐,不缺錢的同時,在市場營銷方面也紛紛投下重金,讓車評人們獲得了可觀的廣告收入。
以威馬爲例,2019 年到 2021 年,威馬營銷及推廣開支分别爲 6.19 億、6.07 億和 6.29 億。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也曾透露,理想汽車的品牌市場費用也在一年 6-7 億左右。
如果再加上其他造車新勢力以及傳統車企,整個汽車廣告産業每年幾乎是數百億的流水,這無疑能讓很多車評人從中美美的分得一杯羹,有業内人士透露,一些粉絲量較高的車評人賬号,一條 60s 的廣告報價就可能高達幾十萬。
對于很多接過威馬汽車廣告的車評人來說,這樣的合作可能隻是無數商單中平平無奇的一個,而如果新造車市場再經曆幾輪洗牌,那麽肯定還會有車評人們站台過的車企要迎來倒下的命運。
至于車主因爲車企倒閉而遷怒于車評人,車評人被罵得冤不冤枉,或許用郭德綱的那句話來解釋要更爲通透。
" 你掙的錢,有一半就是挨罵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