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來源:筆記俠(ID:Notesman)
責編 | 若風 排版 | 五月
第 7841 篇深度好文:5942 字 | 15 分鍾閱讀
思維方式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一種人?
工作上,他總是問 " 這樣做行不行?那樣做可以嗎 "?從不自我決斷,别人說啥他說啥。
生活上,他總是感歎,生活毫無意義,不想努力工作,隻想頹喪着躺下。
其實,某種程度上,這都是原生家庭惹的禍。
每個人都會受原生家庭的影響,但能夠真正實現成長,自我破局的人。
都懂得掙脫原生家庭的藩籬。
一、最初的藩籬—原生家庭
《晏子春秋》記載:" 橘生淮南則爲橘,生于淮北則爲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
人也一樣,你我都有四肢、五官、生理結構一樣,思維卻不同。
好強、脆弱、自私、冒險 ...
在各式思維影響之下,行動産生的結果自然不同。
原生家庭就是我們的生長環境,它是我們最初的藩籬,影響後續一生。
1. 控制型教養—壓抑人性
中國普遍的家長,幾乎都采用控制型教養方式。
這一現象的原因有兩大因素。
首先," 傳統文化 " 的曆史延續是形成控制型教養方式的基礎。
《二十四孝》中爲代表的," 扼虎救父 " " 恣蚊飽血 " " 郭巨埋兒 " 等故事,無不是倡導以自我犧牲、壓制意志乃至犧牲他人生命的行爲來踐行 " 孝道 "。
封建統治階級通過制定法律來強化孝道,以獲得既得利益。子女倘若違反父母意願,将會遭到整個社會集體的譴責,甚至是律法的嚴厲懲罰。
文化代代相傳,形成了 " 父母不能違背爺爺奶奶,我不能違背父母 " 的家庭氛圍。
其次,現代社會日趨激烈的競争形勢。
學區房、興趣班。掏空口袋,累垮身體也要讓孩子赢在起跑線上;考試上大學,當上公務員。你有 " 鐵飯碗 ",父母臉上有面子。
這種強烈的期望,源于傳統文化中的 " 光宗耀祖 ",疊加日趨激烈的競争形勢而形成。
其背後通常藏着中國家長普遍 " 望子成龍 " 的心理。
2. 愛化爲 " 枷鎖 " —控制行動、控制精神
" 我是爲你好,你要聽我的 "。是控制型家長的口頭禅。
愛化爲 " 枷鎖 "。控制你的精神與行動。
行動控制:要報備去哪裏玩、見什麽人,早請示、晚彙報;别跟學習不好的 " 壞孩子 " 玩。
精神控制:" 聽媽媽的話,别讓她受傷 ",不容反駁餘地;别人成績那麽好,你咋不行?蠢孩子。
在這種環境下,時間久了,孩子會出現習得性無助。
3. 習得性無助—喪失自我
成長于控制型家庭的人們,是習得性無助的高發人群。
所謂習得性無助,是指個體在經曆一系列挫折和失敗事件後,在情感、認知、行爲方面産生的消極心理。
産生多種負面影響。
(1)無助抑郁
由于兒時過于受控于父母,思想與行動一再被否認,正常需求被抑制。
個體就會感到無助,再将這種無助感泛化到類似情境中,甚至泛化到對自己來說簡單的情境。由此,個體會産生抑郁。
不知道你身邊有沒有這種人,做什麽都郁郁寡歡,沒有偏好。對生活抱有一種無所謂的态度,認爲人生毫無意義。
他可能就是成長在控制型家庭,産生了習得性無助,甚至患上了抑郁症。
(2)認知偏差
其次,習得性無助影響之下,還會産生另外一種情況,即認知偏差。
有這樣一則實驗,将一群學生分爲三組:
讓第一組學生聽一種噪音,但可以通過按鈕讓噪聲停止;
第二組也聽到噪聲,但他們的按鈕不管用;
第三組是對照組,不給受試者聽噪音。
當受試者在各自的條件下進行一段實驗之後,就對受試者啓動另外一種實驗:被試者還會聽到刺耳噪聲,但這次他們拿到的是一種控制杠杆。如果被試者使用杠杆,多少可以控制噪聲。
但實驗結果表明,在原來的實驗中,能通過努力使噪音停止的受試者,以及未聽噪音的受試者,他們在新的實驗中 , 多少學會了控制杠杆,以試圖使噪音停止。
而在原來的實驗中無論怎樣努力,都無法使噪音停止的受試者,他們竟然聽任刺耳的噪音繼續下去,也不去試圖控制噪音!
這就是習得性無助産生的另外一種影響。
例如在面對一些不公平待遇時,有些人會認爲這是 " 正常 " 的,在内心上接納這一狀況,将其看成現實。這是一種認知偏差。
在當前社會,這一現象是習得性無助最常見的表現。
(3)喪失獨立性
患有習得性無助性的人,大事小事都由父母決定了而喪失了獨立性。
帶來兩大影響:選擇困難症、從衆心理。
在生活中有這樣一種令人哭笑不得情況,兩個有選擇困難症的人一起吃飯。
" 吃啥啊?"" 你看着來,随便 "。
兩個陷入循環,在無限糾結中,浪費時間。到最後還沒吃飯,已經浪費了吃飯的時間。
選擇性困難症就是習得性無助的一種體現。
上數學課,當你解一道數學題時,覺得正确答案是 B。可是,大多數同學認爲是 A。
于是,你放棄了自己的答案,順從大多數同學。隻爲了在老師眼裏顯得不那麽 " 特殊 "。
這就是習得性無助的另一種表現,從衆心理。
二、真正的成長—自我破局
過去的曆史,無法改變,其産生的影響已然存在。
我們改變不了過去,也改變不了外部環境。想要真正成長,必須自我破局。
破局的前提是先 " 識局 ",也就是先理解外部世界,再理解自己。
1. 建立多維視角—理解原生家庭
" 識局 " 的前提,是建立多維視角。
如果一個人,隻站在個人的視角看待所有問題,他的狹隘必然會帶來無窮的痛苦。
誰來了,誰走了不重要。太陽依舊東升西落。
與難以改變的外界接觸,你我想要獲得更好的 " 體驗 ",隻能向内求,這就要求我們先要學會理解。
理解太陽東升下落,花開花謝爲萬物真理;理解人都身不由己乃世間常事。
随着理解的事物增多,建立的多維視角越廣,人就活的越通透。
回到原生家庭問題上,如何用多維視角看待這些問題?
我們可以從兩大角度來理解:社會與父母角度。
從社會角度,一方面是曆史傳承,另一方面是近代經濟發展的需要。
如上文所講,當下普遍的控制型教養方式是因爲傳統文化的曆史延續,不再贅述。
其次,控制型教養方式是因爲近代經濟發展的需要。
我們是家庭的子女,而家庭則是社會的子集,受社會影響。
在近代我們需要發展經濟,社會以名望或物質做獎勵,驅使着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朝一個方向前進。
社會需要工人、教師、程序員。家庭的教養方式也就随之改變,個人的喜好與主觀能動性面對時代的洪流很難保持獨立性。
從父母的角度講,其身份不是單一的 " 家長 ",還有 " 子女、社會人 "。
他們作爲子女,大概率也是經受控制型教養方式,并且在社會上取得了一定地位,所以他們認可這一教養方式。
作爲社會人,經曆過社會實踐,有一些成功經驗,被印證爲 " 管用 " 的經驗。
作爲家長,撫育孩子,教養孩子是一種本能,爲了血脈的延續," 管用 " 的經驗需要傳承給孩子。
由此,促成了控制型教養的原生家庭。
站在自我角度上看,社會需要、父母期望與個人期望相悖。
站在多維視角上分析,原生家庭這個 " 局 " 的本質,即:自我與外部世界的沖突。
2. 鏈接世界—見自己、見天地、見衆生
" 識局 " 完成,接下來了要 " 破局 "。
如何 " 破局 "?鏈接世界。見自己、見天地、見衆生。
即:了解自己、了解規則、了解人性。權衡自我與外界關系,緩和沖突,局就破了。
(1)見自己
" 我們隻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 "。
從自我角度看,我們很容易理解自己,很難理解外界。
出于 " 趨利避害 " 的天性,我們情願陷在 " 甜蜜的謊言 " 之中,卻不願面對 " 殘酷冰冷的事實 "。
因爲,面對一旦面對 " 冰冷殘酷的事實 ",舒适圈就會被打破。我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就會痛苦。
如果不正視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把責任全部怪罪到自己沒有一個好家庭。
問題永遠解決不了,你還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真正 " 見自己 " 的人,會剖析自身優缺點。不爲優點驕傲,亦不會因缺點而自卑。不虛榮自滿、不卑微如塵。
正視原生家庭給自己帶來的缺點與優點,讀懂真實自己,決定如何作爲,将自身禀賦充分發揮。
至此方爲 " 見自己 ",是自我破局的第一步,理解自己。
(2)見天地
何爲見天地?
天地就是規律,弱肉強食、生老病死、陰晴圓缺皆是天地。
見天地的人,懂規矩,知進退。
有一些規則,人力無法打破,适時退步是一種智慧的選擇。
社會需求是大多數人的需求,不會随個人的意志轉變。
曆史是過去,我們隻有解讀的權利,并沒有竄改的能力。
心中裝得下委屈,在不斷受挫中塑造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強大的内心漫過困苦。
此爲,自我破局的第二步,見識到自身的渺小,一些規則不可被打破。
(3)見衆生
所謂見衆生,就是見過太多人間的悲歡離合。在漫長的經曆中,建立了強大共情能力。
練就了懂人性、識人心的能力。理解人性的強大與脆弱。
由此,我們理解外部也理解自己。
一方面我們知道自己的優缺點,以及自身渺小,有些規矩不可觸碰。
另一方面,懂自己想要什麽,懂别人的訴求是什麽。
在此基礎之上,進行平衡、匹配。自我與外界的沖突也就緩和了,局也就破了。
三、高效破局兩大工具:
第一性原理與 GORW 教練模型
" 爲什麽我們懂了很多道理,卻還過不好一生 "?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大一方面是沒有借助工具,不知從何下手,或者實踐了見效慢,人被磨光耐心。
這裏跟大家分享兩劑良藥,第一劑,思維方式:第一性原理。第二劑,行動模型:GORW 教練模型。
大多數人,都是比較型思維。
爲什麽我的原生家庭那麽差?沒錢沒勢。而别人生來就含着 " 金湯匙 "。所以我現在不好都是原生家庭的問題。這就是一種比較型思維。
會用第一性原理的人,思維方式是層層下探本質的方式來思考問題,排除各種假設 , 回到問題的最本質的根基去思考。不讓我們的思考停留在表象上 , 深入本質。
例如,馬斯克在創辦 SpaceX 時,美國航天界的主流觀點是,造火箭發衛星的費用是異常昂貴的,而且要花不少時間,不是波音和洛克希德∙馬丁這樣的大公司根本幹不了。
但美國軍方、科研機構和大公司又有一種這樣的現實需求:低成本、快速地發射小型衛星。
馬斯克認識到,如果他能做到這一點,那麽,一切将重新洗牌。
直至今天,馬斯克在 SpaceX 所做的一切,都是圍繞第一性原理展開——幾乎全部自己研發、制造,瘋狂地降低成本。
比如,傳統電池組,市場平均價格是 600 美元 / 千瓦時,主要電池供應商是松下。
馬斯克通過第一性原理發現,如果從倫敦金屬交易所購買锂電池組的原材料組合在一起,隻需要 80 美元 / 千瓦時。
他從中發現有巨大的價格差距,所以特斯拉在 2013 年開始自己建立了電池廠,今年一月份開始大規模生産,投産之後電池的價格可以下降 30%,每年可以支持 150 萬輛電動車對電池的需求。這就是他對第一性原理的一個應用。
我們可以從四個角度去洞察第一性原理,從而構建一個理解問題的框架。這四個因分别是目的因、形式因、質料因和動力因。
目的因:事物的目标或目的。例如,馬斯克的電池的目的是爲汽車充電,爲人類提供能源。
形式因:事物的形态或結構,即使質料因符合,若沒有适當的結構和設計,質料也不能組成所需的物體。
例如,馬斯克的電池需要特定的結構、設計和比例才能成爲電池,否則可能變成其他東西,如一塊磚。
質料因:事物由哪些元素或成分組成。馬斯克的電池由鐵、鈉、鋁、磷、谷、鎳等材料組成。
動力因:事物産生的原因或推動力。對于馬斯克的電池,動力因是馬斯克本人以及他激發員工去實現這個目标的動力。
這四因構成了一個事物的本質。人們對事物本質的理解可能不同,因爲他們側重不同的因素。
比如,對于原生家庭的本質,我們強調自我與外界的統一,讓人快樂不内耗,這是動力因;而有人強調自我實現、社會需求、個人能力,這是形式因。
基于第一性原理,在行動上采用 GORW 教練模型,可以幫助我們更快叠代。
所謂 GROW,就是 4 個階段。目标(Goal),現狀(Reality),方案(Options),行動(Way Forward)。
之所以是 " 教練模型 ",是因爲它本來适用于教練、管理者,用來培養别人,激發人的潛力。
但對于個人來說,也能夠作爲實現目标、解決問題的工具。
(1)目标
你要實現什麽目标?具體的目标是什麽?有什麽具體的指标嗎?打算什麽時候實現?
無論我們要做什麽,首先要清楚自己的目标。在目标的設置上,我們可以采用 SMART 原則。
SMART 原則,是管理學專家彼得 . 德魯克在《管理的實踐》中提出的。大家普遍認爲,這是最有效的目标設定原則。
① 具體(Specific)
目标要具體明确。
例如,經常聽到有人說 " 我要減肥 ",這不是一個具體的目标。
" 我要每天運動減肥 ",這是個稍微具體的目标。
" 我要每天跑 10 公裏,三餐攝入總熱量不超過 2000 卡路裏來減肥 ",這才是個具體的目标。
目标制定時,要有衡量标準、達成措施、完成期限等等。執行時,就有明确參考,也能随時檢查進度。
② 可衡量(Measurable)
目标是可量化、可衡量的。這樣在實現目标的過程中有參照,而且能明确地檢驗目标是否達成。
例如,店鋪終端說:" 我們要提高客單價 "。這不是一個可衡量的目标,怎麽才算 " 提高 "。如果改成:" 我們至少要讓客單價在 xxx 元 ",這就是個可衡量的目标。
能量化的量化,不能量化的質化。這樣就有了清晰的可度量标尺。
③ 可實現(Attainable)
目标可以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但通過努力就能實現。如果設定的目标遙不可及,不切實際,這就毫無意義。
簡單來說,我們可以跳起來摘桃子,但不能跳起來摘星星。
④ 相關聯的(Relevant)
即制定的目标之間具有一定的關聯性,這樣才能促進最終目标的達成。
例如,你想減肥,但同時每天練習書法,那就跟減肥的目标沒有關聯。有關聯的是什麽呢?少吃熱量高的食品,以騎自行車代替開車,等等。
⑤ 有時限性(Time-bound)
有時間限制的。例如,我要在 100 天内減去 15 斤。
定一個好目标,事兒往往就能成一大半。
(2)現狀
目前已經完成了多少?現狀是什麽?哪些事影響了你?你都做過哪些努力?效果如何?
當我們有了目标後,還要清楚現狀,明确自己的位置和坐标系。
(3)選擇方案
在接下來的過程中,你都有哪些選擇?想到了哪些辦法?解決方案是什麽?
在這個階段,主要是列出有哪些辦法。要盡量想出更多方案。
(4)行動
你打算怎麽做?何時是進行下一步的最好時機?行動計劃是什麽?你還需要誰的幫助和支持?還有哪些資源是必須的?
四、總結
在當下,采用控制型教養方式的原生家庭最爲普遍。
其産生原因由傳統文化的曆史延續、社會需要、父母經驗傳遞的本能,三大方面交織而成。
這種原生家庭的教養方式,容易讓我們産生習得性無助。讓我在面對困難挫折時,無助抑郁、認知偏差、喪失獨立性等。
這些影響已然産生,無法改變。想要獲得成長,必須自我破局。
這就要求我們,建立多維視角,站在多維視角上去分析問題所在。
究其本質,是自我與外界的沖突,導緻問題發生。
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我們鏈接世界。其有三大階段:見自己、見天地、見衆生。
即:了解自己、了解規則、了解人性。
做到這些,人就徹底擺脫了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自我成長與破局。
* 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分享、點贊、在看,3 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