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以來,大家普遍認識到,操作系統作爲一系列 IT 基礎設施的底層支持,可能決定整個國家在全球信息技術競争中的地位,不能 " 缺芯少魂 ",已經成爲共識。
就在國産操作系統迎來春風的時刻,也必須清醒地看到,做軟件容易做生态難,一直是萦繞在中國軟件事業的一道難題。
目前,國内自主研發的操作系統和自主可控的軟件生态都還不成熟。打造規模化的市場和競争力,國産操作系統究竟如何突圍,是很多讀者挂心的問題,有人甚至患上了 " 斷供焦渴症 "。
時過境遷,滄海桑田,國産操作系統正在時間長河中,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完善和崛起,向我們走來。其中引人矚目的一片生态綠洲,就是藍河。
避免底層軟件的斷供焦渴,打造一片自立繁榮可持續的生态綠洲,離不開兩大要素:
一是新技術的源泉。vivo 曆經六年自主研發的智慧操作系統藍河操作系統(BlueOS),與其他操作系統不同,從上遊技術的源頭,爲生态内創新提供動力。
比如通過代碼轉譯技術,藍河提升了開發者對新操作系統的适配效率,促進國産操作系統軟件生态發展成熟。此外,作爲行業首個系統框架由 Rust 語言編寫的操作系統,藍河從源頭保障了内存安全和并發安全。
二是人才在成長。國産操作系統的技術創新、産業落地、應用開發與适配等,都需要大量優秀人才來完成。就在最近,開放原子開源大賽 -vivo 藍河操作系統創新賽總決賽在蘇州落下帷幕。這場爲期數月的精彩賽事,也讓我們看到了中國軟件人才的芳華正茂。
據了解,此次大賽的參賽隊伍,不乏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南開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複旦大學、武漢大學等國内頂級高校的精英學子。其中,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更是由計算機學院教授,親自帶隊參加。
這場大賽所展現出的人才培養模式,或許可以說明,中國軟件産學各界是如何看待教育,看待人才培養與産學聯動。
故事從一條河流開始
河流,是文明的搖籃,是生命之源。對于國産操作系統來說,創新必須追溯到技術的源頭。唯有底層技術上的不斷前行,才能推動基礎軟件真正叠代。
這一點,可以回答一個問題:爲什麽與高校一起培育軟件人才是 vivo 藍河?
在創新賽總決賽的路演現場,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副秘書長辛曉華先生提到:" 本屆開放原子開源大賽共設置了 50 多個賽項,vivo 藍河操作系統創新賽是其中重要賽項之一,技術難度及研究意義都很大。"
要發揮大賽之于人才培養的價值,就必須在源頭提供足夠有挑戰性、前瞻性、高價值的技術底座。
毫無疑問,藍河操作系統(BlueOS)在産學各界眼中,是符合這個要求的。
首先是技術先進。BlueOS 具備 " 天生更智慧、天生更流暢、天生更安全 " 的三大核心特性,引領着操作系統的創新之路,能夠滿足新一代人才對先進工具和底座的要求。
智慧層面,藍河操作系統引入藍心大模型能力,支持複雜的意圖識别和交互方式。流暢性上,從全棧技術視角進行了高性能架構設計,确保了系統運行流暢。
安全性方面,藍河操作系統更是做到了行業領先。傳統的 C/C++ 代碼編寫的系統中,高達 70% 的嚴重安全漏洞都與内存使用不當有關,這無疑給系統帶來了極大的風險,使用 Rust 語言編寫更安全的操作系統已成爲行業趨勢。Rust 語言憑借其獨特的安全特性,能夠在編譯階段就有效發現并修複内存相關的安全漏洞,極大地提升了操作系統的安全性。
作爲首個系統框架完全由 Rust 語言編寫的操作系統,vivo 的藍河操作系統在這方面更是走在了行業的前列。Rust 語言的内存安全和并發安全特性,從源頭上保障了藍河操作系統的穩定性和安全性,使其在複雜多變的應用場景中表現出色。
除了語言層面的優勢,藍河操作系統還兼容基金會的 hapjs 快應用技術标準,通過應用級的代碼轉換,進一步繁榮了 hapjs 開源社區,這種兼容性和開放性,使得藍河操作系統能夠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同時也爲整個行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次,架構開放。作爲一個标準的操作系統,藍河操作系統兼容不同的硬件體系結構,通過内核抽象層實現了對不同内核的兼容。在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藍河操作系統是一把開啓全場景跨終端智慧的鑰匙。
比如說,藍河支持 Linux 内核、RTOS 内核,并符合 Posix 标準,這使得藍河操作系統能夠在各種設備上穩定運行,爲用戶提供一緻的使用體驗,也爲開發者提供了更大的表現舞台和商業空間。
此外,積極擁抱開源生态,已經成爲 vivo 重要的方向之一,也讓産學界對此次創新賽充滿期待。
藍河生态爲開發者提供了藍河開發套件,包括藍河 SDK 和藍河 Studio,打造一個立體化的開發支持體系。這些工具不僅簡化了開發流程,提高了開發效率,還爲開發者提供了豐富的 API 和接口,使得開發者能夠輕松地将自己的應用與藍河操作系統進行集成。
先進、開放、利他的藍河操作系統,爲國産軟件繁榮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此次創新賽,就吸引了超過 300 名開發者、共計 200 多支隊伍踴躍報名參賽。
大賽的評審團也堪稱業界權威,由南開大學教授張海甯、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吳帆、華中科技大學教授王興剛、浙江大學教授沈會良、中國互聯網協會研究部主任、高級工程師張姗姗、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 TOC 導師賀師俊、開源專家馮濤以及 vivo 的多名技術專家組成。其中張海甯教授表示:" 這是我參加過的大賽評審中,質量最高的一次。" 評委對賽事的高度評價,展現出了産學界對大賽人才培養的價值認可。
那麽,作爲開放原子開源大賽下的重要賽道,vivo 藍河操作系統創新賽,究竟如何發揮大賽的作用,真正推動操作系統的人才培養與行業發展呢?我們可以将這個過程拆解爲三步:
第一步,設置議題。
通過合理的賽題設置,可以彙聚年輕人才的創新創造力,在産業生态的重點問題上攻堅克難、挑戰自我。本次大賽中,設置了兩個賽題,分别是 " 藍河代碼轉譯工具 " 和 " 藍河創新應用開發 ",從不同維度考察選手的技術和創新思維。
第二步,資源支持。
人才培養,并不是把難題抛給年輕學子就大功告成,還必須把解決問題的工具和資源裝進他們的行囊。其中,藍河操作系統的技術優勢與前瞻特性,讓參賽隊伍可以先人一步觸摸未來。
此外,本次創新賽還得到了 vivo 的全力支持,除了技術支持和資源保障,還積極參與了賽事的組織和評審工作。vivo 的加入,不僅爲整個賽事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動力,也爲選手們提供了一個更寬廣、更優質的展示平台。
第三步,模式豐富。
通過藍河操作系統創新賽這一平台,爲産學研各界提供了豐富多元的交流機會。比如決賽的路演活動,就是一個産學師生各方充分交流學習的機會。最終獲獎的隊伍作品涉及手機、手表等多個領域,展現了藍河操作系統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廣闊前景和無限可能,而圍繞在藍河操作系統的人才也在不設限地向着未來生長。
技術在進步,人才在成長,這兩個變化組成了中國軟件業的春風,讓我們看到了生态綠洲在成熟。
藍河操作系統創新賽帶來的賽事賦能,正是參賽隊伍、主辦企業與産學界所共同推動的一系列變化,給國産操作系統生态帶來了面貌一新的契機。
生态門檻在降低。從大賽賽題不難預測,通過代碼轉譯工具的設計實現,提升開發者對新操作系統的适配效率,加速國産操作系統軟件生态的成熟進程。創新應用開發,則有望解決操作系統軟件落地難、推廣難的問題,加速生态繁榮。
人才壁壘在構築。通過這場大賽,藍河爲來自不同背景的開發者、學生和教授提供了展示才華的舞台,優秀的人才得以嶄露頭角,也吸引了更多對操作系統技術充滿熱情的人才投身于該領域。
産業新機在醞釀。毫無疑問,藍河操作系統的創新力和競争力提升,更多硬件制造商、應用開發者和其他第三方合作夥伴,加入藍河生态,共同開發和推廣基于 BlueOS 的産品和服務,将有助于國産操作系統整體的競争力,在全球市場中占據更有利的位置。
從這個角度看,更廣闊的未來,還有待更多的開發者去挖掘和創造,而 vivo 藍河操作系統也将掀起新一輪國産操作系統創新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