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堯一一
一石激起千層浪。數倉巨頭 Teradata 退出中國市場,對國内數據庫而言意義非凡。
近日,數據庫行業内最熱門的讨論話題應該是 #Teradata 退出中國市場 #,不少技術工程師都在唏噓感慨,當然也有投資商抛出新的市場展望。
2 月 15 日,Teradata 官方表示:經過對中國當前和未來商業環境的慎重評估,Teradata 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将逐步結束在中國的直接運營。後續,中國公司即将進入關閉程序。
這一官方聲明基本明确 Teradata 将放棄中國市場,同時也标志着國産數據庫市場将釋放出一大批新的機會。根據中金公司測算:大數據基礎軟件國産替代空間廣闊,年均釋放市場空間約 150 億元。
作爲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基礎,數據庫在全新市場機會和國産替代需求的推波助瀾下,技術升級、發展正當時。
優勝劣汰,多重壓力下的無奈出走
Teradata,曾被業界稱爲 " 數倉人才的黃埔軍校 "。
Teradata 誕生于 1979 年,是全球最大的專注于大數據分析、數據倉庫和整合營銷管理解決方案的供應商。1979 年,Teradata 正式進入中國,和 Oracle、IBM 等公司一樣,率先開始在金融、通信領域進行落地,先後服務了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聯想集團、中國東方航空公司、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等國内頭部企業,擁有廣闊的市場。
那麽,曾經的市場佼佼者又是什麽原因退出呢?筆者看來,内部業務轉型滞緩、外部市場競争激烈以及不可忽視的市場戰略調整都是關鍵原因。
2000 年以來,大數據、雲計算和開源技術開始發展并崛起。企業在新技術和理論的沖擊下,逐漸傾向于革新原有 IT 基礎架構,構建全新的低成本、高算力、強存儲的架構。對于 Teradata 來說,升級原技術架構以滿足客戶需求勢在必行,但卻需耗費大量人力财力。此外,目前市場中企業紛紛推行 " 降本增效 ",但是 Teradata 的商業模式決定咨詢服務以及一體機等定制化硬件銷售占據較大比例營收,因此在商業化落地過程中,客戶不得不應對硬件價格昂貴、産品品類單一以及技術服務占比較多等尖銳問題。
當然還有來自外部競對給到的壓力。有專業機構認爲,國内數據應用場景愈發豐富的形勢下,對海量數據的存儲、查詢和分析等需求日益旺盛, Teradata 對于新場景的支持能力明顯不足,因此市場逐漸被技術升級的競品蠶食。并且,國内的數據庫廠商目前發展迅速,南大通用的 GBase 8a、創鄰科技的分布式分析型圖數據庫 Galaxybase、達夢新一代分布式數據庫 DMDPC,都成爲 Teradata 強有力的競争對手。在國内信創政策的影響下,勢必将搶占更多市場資源和業務份額。
另外,根據全球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 1 月 16 日發布的《跨國公司的當務之急:重新評估中國的風險和機會》報告顯示:在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不斷升溫、通貨膨脹壓力和戰争重塑的世界中,跨國公司不得不面臨更複雜和重置策略的局面。尤其是跨國技術公司在美元加息通脹、脫鈎以及中國政策監管環境壓力下,需要面臨更大的風險。如何實現自由發展和良性增長,還有待商榷。
因此,多重因素的影響下,Teradata 的衰退開始折射在不斷下降的營收規模中,到 2022 年,Teradata 營收規模已由 2011 年的 23.6 億美元下降到 17.95 億美元,2022 年全年營收同比減少 6.4%;其中亞太及日本市場貢獻營收 2.92 億美元,同比減少 11.5%。
由此可見,無法快速響應多變的市場環境和客戶需求,撤出中國市場成爲 Teradata 的無奈之舉。
釋放市場,國産數據庫需要站在後天看明天
Teradata 的出走,給國内數據庫廠商的市場又帶來哪些利好和挑戰?
上文中提到,Teradata 作爲曾經的巨頭,在金融、通信領域具備較大的市場份額。據國内知名研究機構估算,包含本地服務商在内,Teradata 的産品與服務收入在中國市場至少有 30 億元,占整個數據庫市場的 10% 以上。而它現下的退出,意味着該龐大的市場空間急需新的數據庫廠商湧入。
當然,數據庫廠商的出彩,還是需要建立在解決以下難題的基礎上。畢竟,大浪淘沙,難倒巨頭的問題勢必也會難倒一大批國内廠商。
首先,Teradata 在數據庫領域具有深厚的技術積累和專業經驗,因此過去其産品和服務得到了廣泛認可和應用。所以想要從激烈競争中分得一杯羹,勢必需要在綜合成效上有突出表現。同時由于 Teradata 原有的甲方客戶大多爲金融、電信企業,在整個信創戰略布局中處于關鍵位置。出于對業務安全性和原有産品性能的考慮,各類客戶将對數據庫廠商的産品性能、穩定性和自主可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其次,想要實現對 Teradata 的完整替代,尤其是面向核心系統的替代,擁有一系列的國産化替代平滑遷移方案對數據庫廠商而言必不可少。如何優化實施服務能力和架構能力,更好地幫助企業用戶高效、平滑、安全地實現 Teradata 數據庫國産化替代,是值得關注的方向。數據庫廠商除了需要加強數據庫高可靠、高可用、高性能等技術能力,提升國際層面競争力,還應該做到從基礎向上衍生,加快上下遊技術供應商的生态建設,強生态和強平台協同賦能,不斷滿足行業客戶對傳統數據庫的平滑替換訴求。
最後,适應變化,是所有的數據庫廠商的必選項。時代的浪潮滾滾向前,Teradata 的離開,要求中國國産數據庫廠商都能夠重新評估自身的優勢和劣勢,調整市場定位和戰略規劃,以更好地适應新的政策變動、市場環境和業務需求。
大有可爲,誰将成爲新市場的破壁人?
看完上文,我們越發清晰:對于國産數據庫廠商而言,市場已經出現,但卻是塊硬骨頭。
好在一批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能者已經出現。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早在 2021 年達夢數據庫就開始 Teradata Aster 的國産化替代工作。尤其是在福建移動 O 域大數據分析系統的項目中,國産達夢新一代分布式數據庫 DMDPC 在 1 年多的運行中表現十分穩定,且在 95% 以上的應用場景下運行效率高于之前。GBase 8a 也曾助力某運營商替換 Teradata,大幅度提升其數據倉庫平台性能以及降低成本。
同時市場需求倒逼新型優質數據庫的出現。前文中提到數字化加快導緻數據規模呈現爆發式增長,Teradata 無法有效支撐海量關聯數據存儲、查詢和分析的需求。而創鄰科技的分布式 Galaxybase 圖平台以 " 點 - 邊 " 爲數據結構,直觀簡潔的描述業務實體之間的複雜關聯關系,能夠高效的挖掘多源異構數據間潛藏的内在關聯、最大化釋放數據資産價值,已在多家國有大型銀行落地,提供全行級圖服務,賦能對公信貸、零售、反欺詐、反洗錢等場景,真正做到數據互聯、智聯。
達夢和創鄰科技的表現驗證了當前國内已經出現一大批成熟、自主、創新、可控的數據庫,具備與國外軟件同台較量的實力,且在很多方面的表現要優于原國外同類産品,也證明更多的國内企業開始自主選擇國産數據庫廠商。
墨天輪最近公布的《2022 年墨天輪數據庫大調查報告》中同樣說明随着國産化建設的不斷推進,更多中國數據庫開始被企業認可。報告中指出目前有 83.4% 的企業正在使用國産數據庫産品,同時墨天輪還對當前國産數據庫的應用占比進行分析,選擇前二十的廠商進行公開。如下圖,我們可以發現當前在中國數據庫内,達夢數據庫處于企業使用率第一,華爲雲 GaussDB、阿裏雲 PolarDB 分别以 17.8%、17.3% 的占比位列第二、第三。
受訪者所在企業當前使用中國數據庫的情況 | 圖源墨天輪
同時墨天輪還對企業未來最想用的中國數據庫進行調研,數據顯示 93.9% 的企業計劃使用中國數據庫。兩張圖表中的呈現的廠商基本一緻,也可窺見當前數據庫市場的競争格局。
企業未來計劃使用的中國數據庫情況
在圖表中,達夢、OceanBase、人大金倉、騰訊雲 TDSQL 等頭部雲廠商、老牌數據庫廠商,有着較高的産品競争力和市場關注度,當然,不乏新興數據庫廠商如創鄰科技、濤思等,從競争中突出重圍。各家的國産化實力均不容小觑。
對于所有的數據庫廠商而言,當數據庫産品滿足核心技術領先、國産化替代實力強勁、業務落地經驗豐富三點時,實現對 Teradata 等國外主流軟件的成功替換将隻是時間問題。
總結
在筆者看來,一方面,巨頭的撤出意味着多元産品競争格局出現,這将成爲推動技術叠代的源動力。另一方面,國内數據庫廠商在 Teradata 離開後将有更多的産品實踐和落地機會,有效反哺技術創新發展。Teradata 的離開,或将助推國産數據庫的發展,從審慎中走向加速,我們拭目以待。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