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成都的維權群。"" 有沒有長沙的維權群?"" 鄭州的有沒有?" 在社交平台上,多地高校學生發帖稱,在線上購買輕食套餐後,商家突然以各種理由停止配送,充值金額承諾退還也遲遲不退。
不同高校學生提及的小程序并不相同,有南迦拾年、中式輕食、輕氧輕食、森譜輕食、雲悅輕食、拾光輕食等等。
但多個小程序的主體均指向一個公司:南迦巴瓦實業有限公司。
國家企業信息信用公示系統顯示,該企業已被列爲市場監管部門經營異常名錄。
該公司的登記機關鎮平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回應投訴時表示,因投訴舉報案情涉嫌詐騙,拟将該案件移交公安機關偵查處理。
這是一場 " 騙局 ",還是 " 經營不善 "?需要有關部門調查厘清。
一、如何席卷多地?什麽時候開始爆發?
這個輕食品牌,如何影響全國多地高校?
内參君聯系到多個自稱 " 上當受騙 " 的學生,他們表示,自己是在校園内的表白牆、社交網站上得知 " 南迦巴瓦 " 旗下的輕食小程序的。
小程序裏的菜品包含愛心便當、中式輕食、高定輕食、三明治晚餐。其中,愛心便當的平均售價是 199 元 30 餐。還有各類限時優惠,比如充值月餐送周餐、組團充值等優惠。
平均下來,單餐隻要 6 元多,比市面上大部分輕食餐的價格低了不少。雖然有學生意識到 " 不靠譜 ",但在熟人推薦和其他同學訂購後,還是抱着 " 僥幸心理 " 充了值。
有一位 " 受害者 " 在社交網絡上 " 現身說法 ",當時也是在牆上看到的,特地等到很多人買了、活動最後一天才賣。" 想着這麽多人,數額這麽大總不至于是騙子 ......."
還有一些人是因爲學長學姐的推薦下購買的。内參君獲得到的一份招聘代理的海報顯示:每賣出一個 199 元的愛心便當月卡,代理可以獲得 30 元返傭。
但在 9 月底,部分輕食小程序就停止配送,退款無門,公司人員也失聯,唯一能聯系到的隻有做代理的其他學生。
多地高校學生發帖,表示自己被騙,有些吃了一兩次,有些甚至剛剛付款,一次餐品都沒收到過。一些網友還自發組織了維權群,有些群高達千人。但部分人數較多的維權群已經解散。
内參君注意到,10 月 5 日,該公司向顧客發布了一份 " 關于訂餐小程序終止一事 " 的 " 律師函 ",并對停業進行了解釋。律師函稱,當下的服務模式及客戶服務反饋已不足以支撐起一個具備服務價值的行業,并稱将在 45 日内統計所有的退款信息。
不過根據九派新聞的求證,相關律師事務所律師表示,律師函系僞造,已經向有關部門說明了情況。
二、混亂與粗糙,問題早已顯現
河南地區的高校被視爲 " 重災區 "。林雨涵是河南一高校的學生。她是在 2022 年 4 月通過朋友圈了解到這個品牌,一些朋友是通過兼職的代理訂購的。
她告訴内參君,該品牌不停地釋放各種優惠信息,在今年,甚至有同學僅花費 199 元訂購了 60 餐。
餐品質量在 9 月份開始有很大的變化。但在國慶節前," 一切都還算正常 ",隻是偶爾某天會通知無法出餐,或者是出餐很晚。
她分享了她所在的學校的送餐群的截圖,該群全員禁言中,最後一條消息是今年 9 月 27 日,名爲 " 南迦拾年 " 的群主稱因爲特殊原因無法及時配送,要求學生申請退款。
這個群聊的人數爲 435 人,這名學生表示,這隻是一個校區的一個群,其他高校也有類似情況。有的學校送餐群多達四個。
魏星辰是重慶的一名學生,他是在社交媒體上看到了 " 纖度輕食 " 套餐的廣告。因爲價格便宜又可以配送到校園,于是也充了值。但是九月中旬下單一次之後,第二次就沒了下文。
他發現,有不少學生都遇到了相同的情況。相關維權群累積了兩百多位同學,每個同學充值的金額爲 199 到 600 元不等,相關損失合計大約 5 萬多元。
此後,魏星辰與同學聯系了重慶電視台《天天 360》欄目進行曝光,曝光視頻在 9 月 23 日發出,但事件至今仍未解決。
陳思遠是長沙的一所高校的商科學生。在他眼中,南迦拾年充滿了 " 粗糙 " 和 " 混亂 "。
他表示,輕食的小程序換了多次,一開始叫 " 南迦拾年 " 後來改名叫 " 中式輕食 ",接下來更換成了 " 森譜輕食 "。也是在 9 月底停止配送。
陳思遠一開始覺得菜品味道有點淡,但總體不錯價格便宜、性價比很高,然後,套餐裏的水果開始有異味、米飯開始馊爛、菜品開始有異物 ... 不過想着可能是天氣熱的原因,希望後續冬天再吃。
送餐取餐也有很大的問題。送餐時間不固定,司機要送好幾個地方的餐送到了就不管了。即使有兼職學生,有取餐二維碼,但是核銷僅流于表面,經常 11:35 學校下課,12 點出頭,訂的餐就不見了。
代理也有問題,代理太多,價格混亂,一開始是有統一定價的,後來爲了多拿 " 人頭費 ",有些代理主動降價推優惠活動。
最終,因爲小程序的遷移,他決定申請退款,成爲爲數不多拿到退款的學生之一。
三、受到損失的不止學生,還有商家
經濟受到損失的不止有學生,還有商家。
林雨涵向内參君展示了一則來自 " 鄭州鄭東新區小弟和他的朋友們餐飲飯店 " 的聲明。
聲明稱,其僅爲平台公司的代加工廚房,不負責任何平台餐品的銷售和售後服務,未收集過任何個人或學生的餐品訂金及預售款。且與平台的代工合作已于 2023 年 9 月終止。南迦巴瓦仍拖欠賬款 30 餘萬元。
重慶電視台《天天 360》根據工商信息聯系到一名王姓老闆,但該老闆表示,僅僅爲平台供餐,工商注冊信息被冒用。魏星辰告訴内參君,後續該名供應商也添加了維權群,稱自己被拖欠 8 萬元。
此外第三方工商信息查詢系統顯示,關聯公司南迦巴瓦實業有限公司,也因爲服務合同糾紛被起訴。
需要擦亮眼睛的并不隻有學生,餐飲商家也應該提高警惕。
相同的事情,也可能換一種形式、發生在其他品類上。無論任何單位、任何理由的大額訂餐與合作,都需要注意多方核實。并對市場信息保持足夠的敏感。
如果餐飲老闆能夠注意到自己餐品的流向,以及校園周邊輕食的離奇價格。或許就不會且能避免更多人出現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