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22 日," 啓航 · 2023 金融強國論壇 " 在京召開,論壇圍繞金融強國 " 五篇大文章 " 展開。在 " 科技金融 " 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吳曉求以 " 金融強國的實現路徑 " 爲題發表主旨演講。
吳曉求表示,以社會金融資産總規模、外彙儲備、人民币影響力等指标衡量,中國已經是金融大國。而從金融大國發展到金融強國需要結構性升級,要做非常艱難的探索和努力。一方面要借鑒現有金融強國的經驗、做法,另一方面又必須根據中國國情走出一條中國之路。中央金融工作會議談到五篇大文章,其中 " 普惠金融 " 是我國區别于其他金融強國的首要特點。
圖片來源:主辦方
金融強國的金融:業态、功能和技術手段都要現代化
什麽是金融強國?吳曉求表示,金融強國有很多内涵界定,綜合國際學者的共同看法,金融強國具有四個特征。
第一,是金融的開放和國際化。具體到我國,主要體現在人民币的可持有交易及國際化。在這個基礎上,金融市場特别是資本市場要不斷地對外開放,提高境外投資者在中國市場的投資比重。
目前,境外投資者在我國市場的占比是 4.5%,這一比重在英國是 40%,在美國是 18.5%,4.5% 從金融強國的角度來看是不夠的。
未來這一比重要提高到多少?吳曉求表示,我國内生性資本在經濟發展中起主導作用,這一點與美國比較相似。因此,從建設金融強國的目标出發,我們的境外投資者占比應該逐步向 15% 甚至 18% 的方向靠近。
第二,是擁有高度信任的金融。要讓内生性資本和國際資本都對新興市場抱有信心。信心來源在哪裏?來源就是對國家綜合信用能力的信任。
吳曉求表示,軟實力的提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基石是完善的法制。因此,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如何完善法治、提高社會的契約精神非常重要。
第三,是金融功能的多元性,金融業态的多樣性。金融強國中的金融應該很好地滿足居民、投資者和實體經濟對金融的需求,他們的金融需求是多元的、多樣的、不斷變化的。
在經濟結構的轉型中,高科技企業将成爲中國的主導産業。我們的金融如何服務于高科技企業,如何推動國家産業的升級叠代,變得非常重要。
第四,要具有很好的風險管控能力。風險管控能力由三部分組成,一是風險識别能力,通過科技手段提升中國金融對風險的識别能力;二是風險化解能力,設計良好的機制應對風險、分散風險,使風險處在收斂的狀态;三是擁有很好的風險清除及再生能力。
吳曉求表示,從這四個目标來看,我們今天在每個方面、每個領域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金融強國中的金融是現代金融,業态、功能和技術手段都要現代化。現代金融的核心和基石是資本市場。
僅限于融資的市場很難成長
意識到差距,如何從今天走向金融強國?吳曉求提出三條路徑。
一是市場化改革,讓金融的結構富有彈性,能夠很好地吸收、分散風險;二是法治化,完善的法治給人們信心,給人們樂觀的預期;三是走國際化道路,在邁向國際化的過程中,要對風險充分估計,設計好各種風險防範機制。
2001 年 12 月份加入 WTO 的時候,社會也有一種觀點認爲,加入 WTO 會給中國實體經濟,特别是民族工業帶來沉痛打擊。但 20 多年過去了,中國經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企業競争力也全面地提升,各項指标實質性的變化都來自于開放。從這一個案例可以看出,開放能給中國帶來什麽。
吳曉求指出,我國在實現金融強國過程中,重點是" 如何發展流動性好、透明度高,具有成長性的資本市場 "?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對資本市場的功能給予了高度評價—— " 發揮資本市場的樞紐作用 "。無論是在市場化融資、财富管理、信息引導、資本流動,還是激勵機制設計等方面,資本市場都具有樞紐般的作用。并且發達的資本市場是金融開放和國際化的基礎。
過去的資本市場是融資的市場,因此政策、制度、規則都透露出融資的便利性,但僅限于融資的市場是很難成長的。成長的市場一定是财富管理市場、是投資的市場。因爲資本市場是一個風險市場,市場的收益率必須能夠體現風險收益率,當收益率達不到風險收益率時,市場很難成長。
風險收益率來自于哪裏?來自于理念的變化,來自于上市公司質量的改善,包括減持制度、IPO 制度的完善。
難點是法治化,困惑點是國際化。人們對國際化的認識不同,這涉及到一些非常重大的理論問題。中國的金融模式應該是什麽模式,必須對此有清醒的理解。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