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到剛步入社會的朋友們抱怨:
找份心儀的工作怎麽這麽難,實在太卷了,
壓力好大,每天都被 KPI 追着跑,
感覺好迷茫,不知道自己以後能幹點啥……
其實關于這些煩悶,早在一百年前,
美學大師朱光潛就在這本《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中寫透了——
随大流看似安全,但做自己才是真正的人生。
在這十二封書信中,朱光潛先生言辭懇切,以平實的話語回應青年朋友們有關
學習、就業、交友、理想、苦悶等的種種困惑,
無數讀者直呼" 又是相見恨晚的一本書!"
文丨朱光潛
朋友們:
我常接到青年朋友的信,陳訴他們的煩悶。生在現代中國的青年,煩悶不能說是一種奢侈。一切煩悶都起于理想與現實的沖突。
在現代中國,這種沖突比在任何時任何地都較劇烈。第一是内政和外交的不良,以及國民經濟的破産,處處都令人對于國家前途悲觀失望;第二是社會的不安影響到個人的學問事業。
國家前途愈混沌,我們愈感覺到個人前途的渺茫。在學校肄業時代,多數人都受經濟的壓迫;到畢業以後,每個人都有失業的恐慌。
雖然有一副熱心腸要替社會做一番事業,社會總是不給你一個機會,縱然有了機會,社會積弊太深,你也往往覺得無從下手,有 " 獨木難支大廈 " 之感。
在這種情形之下,青年總是抱怨環境。說自己不能有成就,有理想不能實現,完全是因爲環境惡劣。這種心理未嘗不可原諒,但究竟是怯懦懶怠的表現。
一個人對于自己須負責任,自己不肯對自己負責任,把一切錯都推诿到環境:正猶如中國民族現在不能自拔于貧弱,一味委過于外國的富強一樣,都是懦夫的舉動。
我相信一個人如果有自信力和奮鬥的決心,無論環境如何困難,總可以打出一條生路來。
我有一個朋友,從小當兵出身,由小兵而升書記,每月隻賺得三元五元錢的口糧, 維持他的簡單的生活,但他有自信力,有奮鬥的決心,在謄寫公文之暇看書寫作,孜孜不辍,現在已成爲中國的數一數二的小說家—— 沈從文先生。
此外我還可以舉許多實例,諸位自己也可以想出許多例子證明一個人如果肯奮鬥,一定可以打出一條生路來,環境不是絕對不可征服的。
我們中國人向來有一句老話:" 有志者事竟成。" 在這個緊急關頭,我希望每個中國青年都記着這句話。個人不放棄他的自信力和奮鬥的決心,全民族不放棄它的自信力和奮鬥的決心,都腳踏實地做下去,前途決不像一般人所想象的那麽黑暗。
人總要有志氣,不過 " 志 " 字也容易引起誤解。
沒有長翅膀想飛,沒有學過軍事學,當過兵,打過仗,而想将來做大元帥,沒有循序漸進地學加、減、乘、除、比例、開方而想将來做算學上的發明家,那不是立 " 志 " 而是發狂妄的空想。
" 志 " 字的意義原來很混,它可以解作 " 意志 " 或 " 決心 "(will),可以解作 " 願望 "(wish),也可以解作 " 目的 "(purpose),即古訓所謂 " 心之所之 "。
一般青年心目中的 " 志 ",往往全是 " 願望 ",而 " 有志者事竟成 " 一句話中的 " 志 " 應該是兼含 " 意志 " 和 " 目的 " 二義。
認清 " 目的 " 和達到 " 目的 " 的路,下堅忍不拔的 " 決心 " 向那條路去走,不達 " 目的 " 不止,這才是 " 立志 " 的真正的定義。" 願望 " 往往隻是一種狂妄的妄想。
我很相信盧梭在《愛彌兒》裏所說的一段話。他的大意是說人生幸福起于願望與能力的平衡,一個人應該從幼小就學會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以内起願望,想做自己所能做的事,能做自己所想做的事。
真正的自信力要有自知力做基礎。一般青年不患不能自信,而患不能自知;不患沒有志向,而患把妄想誤認爲志向;不患志向不能遠大,而患不 " 度德量力 ",不切實,想得到而做不到。
青年人不滿意于現在,都歡喜在遼遠的未來望出一個黃金時代。這比老年人把黃金時代擺在過去,固然較勝一籌,但是也有一種危險,就是容易走到逃避現實,隻一味地在一種可望不可攀的理想世界裏做夢。
這種辦法好像一個窮人不腳踏實地做工作,隻在幻想他将來得了航空獎券,怎樣去過富豪闊綽的日子。
成功的秘訣并不在幻想中樹一個很高遠的目标,并不在打航空獎券中彩後的計算,而在抓住現在,認清現在環境的事實,認清自己的責任與力量,覺得目前事應該怎樣做,就去怎樣做,不把現在應做的事拖延到未來再做。
時時抓住現在,随機應變,未來的事到時自有辦法。對于現在沒有辦法,對于未來也決不會有辦法。
每個人都應該有一種生活方法,有一種處理生活的信條。我常把我的信條稱爲 " 三此主義 "," 三此 " 者 " 此身 "" 此時 "" 此地 "。這個主義包含三項事:
一、此身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讓此身(自己)去做,不推诿給旁人。
二、此時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在此時做,不拖延到未來再做。
三、此地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的另一種環境去做。
舉一個實例來說。
我現在當教員,我不幻想到做教育部長時再去設法整頓中國教育,也不把中國教育腐敗的責任推诿到教育部長的身上。
"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但是在何種 " 位 " 就應該謀何種 " 政 ",我當教員,就應該做教員分内所應盡的事。
我希望每個中國青年不要讓來世的天堂麻醉他的意志,且努力在我們現在這個世界裏用自己的力量去實現天堂。
光潛
二十五年七月,北平
其實,每個時代的青年人們遇到的問題并無什麽不同,所以這本書也被譽爲是" 永不過時的青年指南 "!
主題涵蓋讀書、立志、交友、理想、現實、苦悶、人生等各個層面,另特别收錄朱光潛先生其他著作中寫給青年的 8 篇文章,并獨家整理了 6 段朱光潛先生的生平事迹,全方位解答青年朋友們的困惑。
無論你是想在這個疲憊、苦悶的年代獲得一些力量,還是想探索一些關于未來的答案,這本《給青年的十二封信》都值得一讀再讀!
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一位長輩樂呵呵地拉着你在那聊天兒,相信讀完後,你也會由衷地感歎一句:謝謝我的朋友,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