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讀懂财經
疫情影響消退後,消費行業迅速複蘇。在消費行業中,旅遊和酒店行業的複蘇最先被市場感知到。
疫情影響消退,在消費者 " 報複性出遊 " 和 " 報複性出差 " 帶動下,今年 2 月,酒店業三大指标已經全面反超 2019 年,2 月大陸酒店整體 RevPAR 甚至已經恢複至 19 年 2 月的 120.8%,OCC 同比 19 年 2 月提升了 4.9 個百分點,ADR 同比 19 年 2 月提升 11.7%。
從數字來看,酒店業的 2023 年已經開了一個好頭。許多酒店集團已經紛紛發布新年以來優異的經營數據表現,這無疑讓資本市場對上市酒店企業們有了更高的期待。
事實上,長期以來,資本市場都在期待中國酒店業誕生出真正的行業巨頭,但由于國内酒店行業規模分散,連鎖化程度較低,這一預期推進較慢。而從 2020 開始,新冠疫情的爆發,徹底改變了中國酒店行業市場格局。中國酒店行業後續行情如何演變,無疑值得市場期待。
本文對中國酒店業後續發展有以下幾點看法:
1、 中國酒店行業在疫情期間受到了嚴重打擊,三大連鎖巨頭們業績均出現了顯著下滑,部分國際酒店也因經營難以爲繼退出了中國市場。不過需要看到的是,資本市場一直以來都十分看好疫後酒店業的發展,三大巨頭股價在疫情三年間均實現了一定上漲,期間上市的君亭和亞朵股價表現更爲優異。
2、 資本市場之所以看好酒店企業,有兩大原因。一是疫情影響消除後,酒店行業必然帶來報複性消費,這一點在當前已經得到了一定驗證,這在短期内将驅動酒店企業業績恢複。二是疫情期間大量小酒店被迫退出,行業集中度和連鎖化率也有明顯提升,上市的酒店巨頭占有率提高,實現 " 強者恒強 " 的局面。
3、 對于後續酒店業發展,行業産生了一定的路線分歧。錦江、華住、君亭、亞朵們選擇 " 中端向上 ",推動中端酒店布局,這也是美國酒店業最終呈現的格局,也是消費升級的必然趨勢;而首旅則選擇了 " 輕管理向下 " 的方向,依托中國特有的城市縱深,賦能下沉市場。兩種方向均基于國内真實情況,最終誰将勝出,隻能靠時間來驗證。
持續複蘇的酒店業走出低谷
疫情三年,酒店是受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而随着疫情影響逐漸消退,酒店行業龍頭們迎來了迅速複蘇。
我們可以明顯地從酒店集團業績上看出疫情的影響。以首旅酒店爲例,其在疫情前的 2019 年,營業收入高達 83.11 億元,實現淨利潤高達 8.85 億元。在新冠疫情爆發的 2020 年,首旅酒店總營收下降至 52.82 億元,虧損達到 4.96 億元。2021 年,疫情影響相對較小,首旅酒店營收爲 61.53 億元,淨利潤爲 5567.69 萬元。在剛剛過去不久的 2022 年,由于疫情的反複和防控政策趨嚴,首旅酒店預計實現歸屬于股東的淨虧損爲 5.2 億至 6 億元。
其他的酒店企業的業績表現基本也呈現出相似的變化。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看到,疫情三年,酒店行業龍頭們的發展受到了極大的影響。不過,在資本市場上,酒店龍頭們的股價表現與業績表現卻完全相反。
無論是華住集團、首旅酒店還是錦江酒店,其在疫情三年期間(2020.1.1-2022.12.31)股價并沒有下跌,股價漲幅分别爲 7.43%、20.93% 和 107.84%。而在這三年間,三家酒店業龍頭的股價最大漲幅均超過 100%。
這種業績和股價之間的差異,實質上正是資本市場對酒店行業疫後複蘇的預期差的展現。事實上,美國從 2020 年下半年開始陸續取消出行禁令,酒店業龍頭的股價便開始暴漲,而國内的酒店行業受益于同樣的邏輯,迎來了一輪大行情。在疫情三年間,酒店行業在複蘇預期下保持着較高的熱度,疫情期間上市的酒店業新股們,甚至借助于自身的獨特優勢,實現了更好的股價表現。
最具代表性的新股則是君亭酒店和亞朵酒店。君亭酒店 2021 年 9 月上市,發行價爲每股 12.24 元,随後股價一路上漲,前複權價最高達到 87.25 元,最高漲幅超過 6 倍;至于亞朵酒店,其在 2022 年 11 月成功在美股上市,每股 ADS 發行價爲 11 美元,2022 年末其股價漲至 18.02 美元,在今年 1 月下旬股價最高達到 29.40 美元,股價表現也頗爲不俗。
随着酒店業正在迎來預期中的強勁複蘇,酒店股後續行情将怎麽演變?
疫後複蘇,酒店業強者更強
資本市場看好酒店業龍頭,一方面是看好疫情影響後的複蘇,另一方面則是看到了酒店業向龍頭集中的趨勢。
事實上,以往來說 2-3 月本來是春節假期影響消退,而商務出行需求尚未爆發的酒店業淡季,但是在今年卻表現出了 " 滿房 " 的現象。這背後原因自然不難理解。其一,疫情影響下,國内大量企業面臨着巨大的經營壓力,而随着生産生活步入正軌,公商務出行加速," 報複性出差 " 來臨,市場超預期複蘇。從數據來看,在 2 月 25 日,國内航班已經恢複至 2019 年的 96.7%,其中 " 北上廣深 " 恢複率已經達到 107%。在行業内部,依賴商務旅行的大中城市中高檔酒店表現也更爲優異。
其二,疫情影響消退," 報複性出遊 " 現象出現。新年以來,全國旅遊景區人山人海的消息已經屢見不鮮,這顯著帶動了酒店業發展。如錦江酒店旗下北京通州環球度假區麗柏酒店,背靠旅遊度假區,自新年開業至 2 月 19 日,50 天内酒店滿房天數達 38 天,平均 RevPAR 超過 600 元。
不過,報複性出差或旅遊對酒店行業終究是短期影響,長期來看,酒店業供需環境的改善或許正是資本市場看好酒店龍頭的核心邏輯。
根據華福證券數據,2019-2021 年大住宿業客房總數分别爲 1891.7、1620.4 和 1423.7 萬間,酒店業客房總數爲 1762、1532.6 和 1346.9 萬間。疫情兩年,酒店業供給量減少了 23.56%。
更爲重要的是,疫情影響下,往往是抗風險能力更弱的 " 單店 " 選擇退出,這帶動了行業集中度的持續提升。
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根據華福證券,2019-2021 年,體量在 15-29 間的酒店總數降幅最大,由 2019 年的 14 萬家下降至 2021 年的 9.8 萬家。在這期間,國内酒店連鎖化率顯著提升,由 2019 年的 25.9% 提升至 2021 年的 35.0%,國内連鎖酒店集中度也不斷提升,CR3 集中度由 2019 年的 41% 提升至 2021 年的 48%。
可以說,疫情三年加速了酒店行業 " 散兵遊勇 " 們的退出,行業龍頭集中度不斷提升。随着行業顯著複蘇,酒店行業龍頭們有望演繹 " 強者恒強 " 的發展局面。
中端向上,還是輕管理向下?
不過目前來看,酒店巨頭們在後續發展戰略上存在一定分歧,華住、錦江、君亭、亞朵們押注于中端酒店崛起,而首旅依然大力推動輕管理模式。
在疫情之前,中端酒店就已經成爲酒店行業的發展方向。根據太平洋證券,截至 2021 年末,美國豪華型、中高端、經濟型酒店占比分别爲 6.1%、74.7% 和 19.2%,而我國酒店市場豪華型、中高端、經濟型占比分别爲 7.70%、33.15% 和 59.15%,整體以經濟型酒店爲主。
參考美國市場經驗,疊加國内消費水平的提升,中高端酒店顯然大有可爲。事實上,近年來國内中高端酒店增速顯著高于經濟型酒店。根據華福證券,2017-2021 期間,中高端酒店數量年複合增長率爲 35.6%,中檔酒店增速爲 29.7%,而經濟型酒店僅爲 10.7%。
君亭酒店和亞朵酒店受到市場熱捧,核心原因正在于中端酒店的定位。這使其擁有不低于三大連鎖巨頭的核心數據表現,同時君亭和亞朵的文化特色和服務,也使其擁有着更具黏性的客戶群體。
華住、錦江也在大力推動中端酒店的布局,不過中檔酒店在基礎服務之外,需要更強的自身特色,這也對酒店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正因此,華住、錦江中端酒店多爲自營,亞朵、君亭的管理加盟和委托管理酒店也由酒店集團管理。
而輕管理模式則更類似于傳統加盟模式,以酒店集團的标準化服務能力實現下沉市場拓展。可以說,這與中端酒店方向完全相反。
事實上,在中國廣闊的市場上,即便是到現在,三線及以下城市仍然存在大規模的小型、非标準、服務能力相對較差的酒店。面向這樣的市場,輕管理模式應運而生。疫情之前,OYO 酒店憑借輕管理模式橫掃下沉市場,短短時間内在國内就擁有了超過 50 萬間客房,一度成爲中國第二大酒店。
OYO 的成功在于以一種輕加盟模式,将分散化的下沉市場酒店整合到自身品牌之下,以成熟的管理系統和平台化流量賦能來提升小酒店的運營水平。截止到目前,首旅酒店是上市酒店企業中唯一大力推動輕管理模式的連鎖酒店企業,試圖以标準化能力,尤其是專業的中台和數字化能力向行業内輸出,擴大市場占有率。
在 2022 年第三季度,首旅如家新開店 279 家,其中新開中高端酒店 63 家,占比 22.58%;新開輕管理酒店 193 家,占比 69.18%。
輕管理模式的依托正如前文所言,在于中國獨特的城市縱深。事實上,随着疫情影響消退,消費複蘇,疫情期間退出的單店卷土重來或者出現新的單店,也是很大概率能發生的事。這種情況下,輕管理模式滲透下沉市場,也有着較大的發展空間。
整體來說,"中端向上 " 和 " 輕管理向下 " 已經成爲了國内酒店業發展的兩大方向。前者基于持續的消費升級,後者基于城市發展間的不均衡和不充分,而兩者均爲我國酒店行業真實行情。這兩條路究竟哪一條更有前景,仍然需要時間來驗證。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