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1 月 24 日訊(編輯 劉蕊)美東時間周一,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發布報告稱,對于全球多個國家加速去美元化的大趨勢,美聯儲負有一定責任:去美元化的趨勢不僅是由地緣政治驅動的,也是由利差驅動的。
報告稱,盡管全球去美元化大潮的背後動力來源,往往被認爲是各國爲削弱美國在金融秩序中的主導地位而采取的政治舉措,但很多人可能忽視了,經濟基本面也同樣在去美元化大潮中發揮了作用。
報告作者 Niels Graham 和 Hung Tran 寫道:" 美聯儲加息導緻美元借貸變得更加昂貴和稀缺,鼓勵新興市場企業尋求美元的替代品——即人民币。"
去美元化正在加速
這份報告中寫到,美元全球主導地位的波動并不是最近才出現的現象。例如,作爲儲備資産,美元在 1970 年曾占全球儲備的近 80%;到 1980 年,這一數字降至 58% 以下;然後在 1990 年暴跌至 47%。盡管在 1999 年,美元在全球儲備中的占比恢複到 71% 左右,但此後又繼續逐漸下降,到 2020 年時降至 59%。
而與此同時,由于中國在國際貿易和投資中的影響力不斷擴大,雙邊跨境支付的迅速增加,人民币作爲美元的主要挑戰者,在國際交易中的使用越來越受到關注。
人民币在國際支付中的占比在俄烏沖突後快速增長
去年,使用人民币的全球支付結算幾乎翻了一番,從 2023 年初的 1.91% 的上升到 2023 年 11 月的 4.61%。該報告指出:" 對中國來說更重要的是,目前約有一半的雙邊跨境貿易和投資交易以人民币結算,這降低了中國受美國金融制裁的脆弱性。"
當然,該智庫承認,多國選擇從美元轉向人民币的舉措,在一定程度上是出于地緣政治動機:在俄烏沖突爆發後,西方凍結了俄羅斯的外彙儲備,并在很大程度上将其排除與全球金融體系之外。這促使許多其他國家擔憂遭到類似限制,因而加速了去美元化的進程。
但據大西洋理事會稱,即便不考慮俄烏沖突的因素,或是假設西方沒有制裁俄羅斯,新興市場仍有理由遠離美元。
利差加速去美元化進程
該制庫表示,在美聯儲過去兩年快速加息之後,美聯儲利率接近于 0 的水平被快速推升至 5.25% 至 5.5% 的水平,這使得人民币短期借貸成本明顯低于美元——這是近二十年來的第一次。
與此同時,由于中國的通貨膨脹水平更爲溫和,使得中國能夠基本保持利率穩定,促使國際公司更傾向于使用成本更低的人民币債務。
同時,美聯儲加息也引發美元升值,目前美元仍比 2022 年前的平均水平高出約 10%。俄烏沖突也加劇了美元升值,因爲許多人将美元作爲避險資産。研究人員表示,這意味着美元的可用性受到嚴重限制,導緻依賴短期美元融資的借款人的信貸出現下降。
" 如果沒有像 2008 年金融危機期間那樣豐富的美元融資選擇,這種影響将抑制全球貿易。然而,在中國政府努力推動人民币計價貸款之後,尋求短期融資的企業現在可以轉向人民币貸款機構或人民币債券市場," 大西洋理事會寫道。
這種轉變意味着跨國公司将更願意适應中國新興的全球金融基礎設施,中國跨境銀行間支付系統的使用量也迅速增長。該智庫表示,當美元可用性受限時,這種 SWIFT 系統的替代系統的交易量往往會出現大幅飙升。
盡管美聯儲可能會在今年啓動降息周期,但可以想見,在通脹緩慢下降的背景下,美聯儲利率水平不會降至足以帶來美元成本優勢的超低水平。
智庫研究人員預測:
" 在未來一年,宏觀經濟趨勢可能會繼續推動新興市場企業以人民币計價的債務進行貿易融資,而這将擴大人民币在國際貿易中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