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闆日報》3 月 26 日訊(編輯 宋子喬) 今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總工程師趙志國表示,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發展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的三要點之一。
趙志國稱,要着力提升産業科技創新能力。加快推動以大模型爲代表的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發展。今年将開展 " 人工智能 +" 行動,促進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持續優化創新平台網絡。按照已經印發的《制造業中試創新發展實施意見》,加快建設現代化中試能力,還要新建一批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試驗驗證平台。打造世界領先的科技園區和創新高地。在已有的 178 家國家高新區、45 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基礎上,今年将啓動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示範區,開展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提升等工作,推動國家高新區在發展高科技、實現産業化、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上發揮更大作用。
何爲 " 中試能力 "?
《制造業中試創新發展實施意見》由工信部、發改委于 1 月份印發,其中提出,中試是把處在試制階段的新産品轉化到生産過程的過渡性試驗,是科技成果産業化的關鍵環節,是制造業創新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和現代化産業體系的重要支撐。到 2025 年,我國制造業中試發展取得積極進展,重點産業鏈中試能力基本全覆蓋,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高端化、綠色化水平顯著提升,中試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建設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中試平台 5 個以上,中試發展生态進一步優化,一批自主研發的中試軟硬件産品投入使用,中試對制造業支撐保障作用明顯增強。
這份文件中,人工智能與制造業的結合點在于 " 推動中試智能化 ",即推動智能中試線建設,加快中試智能化改造,全面提升試驗過程、管理服務、安全保障的智能化水平。推動機器視覺、機器學習、人工智能大模型在中試環節的應用,通過全面感知、實時分析、科學決策和精準執行,優化工藝過程,提升試驗效率。
▌大模型 + 制造業或是人工智能新的爆發點 華爲給予更高優先級
這波人工智能革新以大模型爲突破點,從産品上看,接近用戶層的大模型或 C 端應用頻繁出圈,包括文生視頻領域的 Sora、Pika,問答領域的 OpenAI、Kimi 等。
人工智能在制造領域的應用似乎被忽視了。然而,該領域的前景不可估量。
除了 " 聊天 ",更要會 " 幹活 ",是學界對人工智能更高的期許。中國工程院院士邬賀铨此前表示,大型模型的出現将爲我們的工業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帶來良好的技術支持," 雖然中國幾個著名的大型模型單位有一些語料對話和聊天,但事實上,純粹的對話和聊天絕對不是剛需,而且很難形成一種商業模式。"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研究院副院長丁甯也認爲,"未來的智能體不僅要會聊天,擅長語文、數學,還得會幹活,對物理世界有更深層次的認知和底層的理解。"
從産業端來看,華爲大模型産業化的初衷便在于開辟更多 B 端業務場景,華爲多位高管對此均有明确表态——
華爲雲人工智能領域首席科學家田奇多次提到,AI for Industries 是人工智能新的爆發點,大模型是連接技術生态和商業生态的橋梁,是未來 AI 生态的核心,"(華爲)将工業化的一面放置在更高的優先級上 "。華爲常務董事、華爲雲 CEO 張平安在發布盤古大模型 3.0 的同時,強調," 華爲做 AI 的方向始終是 AI for Industries"。
圖源:華爲 2023 年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高峰論壇
據華爲相關業務人士表示,華爲雲盤古大模型在行業大模型層面,精選并落地了數個高優行業,包括政務、礦山、氣象、汽車、醫學、數字人、計算研發等。
去年年底,《科創闆日報》記者了解到,華爲雲盤古大模型正尋求創新行業落地,華爲雲在構建大模型能力同時,還重建了大量 B 端面向不同産業的應用落地方案。
華爲之外,衆多傳統制造業公司公司正積極接入大模型,讓人工智能參與智能客服與售後服務、供應鏈優化、質量控制、産品設計與研發、能源管理、智能制造等多個生産環節,典型案例包括:
海爾集團利用 AI 技術提升了其售後服務的效率和客戶滿意度;三一重工利用 AI 進行設備監控和預測性維護;中國商飛在 C919 大型客機的研發中應用了 AI 技術;富士康的 " 燈塔工廠 " 采用了 AI 和 IoT 技術;寶鋼股份利用 AI 技術進行能源管理;西門子将 ChatGPT 技術與其現有的自然語言技術相結合,有效實現了操作者與系統自然語言的交互……
華泰證券此前表示,生成式 AI 将賦予工業智能化制造更大發展潛力、更強勁增長動能、更廣闊應用場景。随着以 ChatGPT 爲首的生成式 AI 同工業領域深度融合,工業或将成爲大模型重點應用垂直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