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讀娛,作者 | 老張
武俠劇作爲國産劇的重要類型,一直都有着不可撼動的地位,曾經走過輝煌的曆史歲月,受到觀衆的追捧。然而到了 2015 年前後,古偶、仙俠盛極一時,武俠劇徘徊在了十字路口,不僅産量急劇下滑,江湖也略顯沉寂。有人甚至因此斷言 " 武俠式微,江湖不再 "。
直到去年,随着《雪中悍刀行》的上線引發熱議,再度喚起觀衆的武俠江湖夢。今年《少年歌行》《山河之影》《雲襄傳》等新式武俠劇陸續開播,武俠題材開始逐漸回溫,又讓人重燃期待。不過當下新式武俠該如何發展?依然是值得行業思考的問題。
武俠式微
說起武俠片,很多人第一反應是金、古、梁、溫小說改編的影視劇。上世紀 80 年代,适宜影視化改編的港台武俠文學作品,恰好趕上了 TVB 的黃金時期,TVB 武俠劇如雨後春筍般登上熒屏。2000 年後,内地制片人張紀中拍攝的《天龍八部》《笑傲江湖》盡管在當時有些争議,但随着時間推移也受到了大家的認可。
然而随着技術發展,武俠劇對于慢鏡頭、剪輯以及替身過于依賴,引發觀衆大範圍吐槽,炫酷打戲從花式套招變成了慢動作加替身,以往沒有武術基礎的演員想要在鏡頭前動作 " 不露怯 ",至少都要提前兩三個月進行武術訓練。
央視版《水浒傳》前後拍了三年,一場十多分鍾的打戲要花半個多月的時間,03 版《神雕俠侶》中小龍女飄逸的出場鏡頭熬了五個大夜完成。但現在,充足的拍攝周期對大多數影視項目來說,更像是一種奢侈品。
另外比起有武術功底的藝人,經驗豐富、風格獨特的武術指導儲備不足更爲棘手,這也是近年來武俠大劇風格趨同重要的原因。精妙的動作是武俠據的核心元素之一,但随着袁和平、洪金寶、元奎等黃金一代的武術指導老去,武行的發展,似乎也要面臨後繼無人的 " 斷代危機 "。
一名優秀的武指既要有武打功底,又懂鏡頭影視化呈現,從構思、設計、拍攝、運鏡、剪輯各個層面環節的把握,一再推敲反複琢磨,最終呈現出經典的動作場面。過往武指基本是從武打演員做起,經過十幾年的學習和劇組經驗累積,才能成長爲一名武指,而近些年許多武指做了幾年武術演員就轉型做武指,對鏡頭沒有概念,更别說爲不同角色設計不同動作了。
最爲重要的是,俠義精神的丢失,後續翻拍的武俠劇甚至主動規避 " 武俠 " 這點,不僅在 " 武 " 沒有什麽建樹,劇中的人物更難以撐起 " 俠 " 的角色魅力。在選角方面開始偶像化,劇情也更側重感情戲。給人 " 降維 " 之感,因此這些作品的口碑呈現斷崖式崩盤。
傳統武俠劇好像已經走入死胡同,再也掀不起一絲波瀾。
新式武俠露出頭角
有了翻拍失利的前車之鑒,部分資本開始求變。既然複興不了經典武俠,又不能 " 披着武俠的外衣演古偶 ",創作者們開始嘗試改良創新,幾部小量級的新式武俠劇應運而生,它們順應時代,演變爲更爲具體的年輕人俠義精神,并在一定範圍内引發了關注。
比如《俠探簡不知》劇情案件既與楚留香、陸小鳳相似,也能看見大家熟悉的江湖情懷。還構建了全新的江湖體系:負責探案的門派神機谷、記錄江湖曆史的機構錄院、明暗兼備的第一殺手組織十殺門,以及搜集真相的探事人……讓人覺得既熟悉又有新鮮感。
《少年歌行》融合了少年、熱血、武俠等諸多元素,在開拍時就打出了 " 新武俠 " 的概念,并以 " 少年感 " 爲内核,劇裏用群像刻畫的方式,展現了年輕人成長過程,反映的是每一個少年都面臨的成長課題。
《雲襄傳》不是典型意義的傳統武俠,在血雨腥風的江湖故事中融入了商戰、複仇等複雜元素,男主角不以武功蓋世的英雄形象出場,而是以計謀行走江湖,女主角和一衆配角負責武俠的 " 武 " 的部分,讓武俠類型劇更具看點。
《山河之影》除了延續電影《繡春刀》風格,還加入多重元素和看點,兩位男主角一個搞笑幽默、一個沉穩内斂,爲了追求看點,該劇也加大了朝堂、諜戰的戲份,将朝堂權謀與江湖武俠相結合。
這些劇,在現階段也可以代表 " 新式武俠 " 的方向。
一是,新江湖,江湖是社會的縮影,新江湖将是當代社會的象征,新式武俠将現代豐富多彩的多元文化注入武俠世界,爲武俠文化開疆拓土,适應新時代的精神需求,百川歸流,有容乃大。
二是,新俠情,側重于讓主人公與自己戰鬥,武功不再是人物成長主線,而是更推崇個體的價值的實現,在江湖成長中追求自由,實現自我,展示獨特的個性。
三是," 武俠 +",傳統武俠不好突破,但元素雜糅可以讓武俠劇産生新變奏、新味道。通過挖掘新可能,武俠劇通過融合其他題材類型産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從而有了更多可能性。
武俠的未來
變是一條艱難的路。雖然新式武俠做出的改變已經有了起色,但能否恢複往日的風采,還未可知。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時代的變化,觀衆對于武俠作品的需求有所差異,武俠求新求變才有一線生機。
而創作者也在思考如何将更多的新鮮元素融入武俠之中,從中找到真正的新式武俠作品。今年,待播的新式武俠有十多部,比如《蓮花樓》将武俠與懸疑探案結合,彌補懸疑探案武俠的創作缺口,另外主角無 CP 的看點也非常新鮮,滿足不同群體的需;《一念永恒》對傳統武俠進行升級,并加入奇幻、喜劇、成長等元素;《一念關山》則是從兒女情長到家國大義,以身踐行着 " 俠之大者、爲國爲民 " 的故事。
每一個人都有武俠夢,新一代人亦有他們的武俠夢。要想做好新式武俠更要積極面對當下的挑戰,在抓住新時代文化升級的關鍵,也要把握不變的俠氣内核,并且除了注重獨到、奇特的武打設計之外,更加要注重人物個性的塑造和戲劇情節的鋪陳等方面進一步深耕。爲國爲民、獨立不羁,皆是俠之大者。
在肯定俠客快意恩仇、拔刀相助、善惡分明、正邪對立、爲國爲民的同時,也提倡多元、相對的俠客價值觀念,在美學風格方面,既保留江湖的韻味,又能以新時代的技術進行拔高,才能進行更好的自我革新。
任何一個類型的影視作品,都有其高峰和低谷,但是武俠劇始終都有一定的市場和觀衆基礎。目前,新式武俠尚處在探索中發展,要想有所變化總歸需要時間。如果未來有一部非常優秀的新式武俠标杆作品,整個市場就會随之而動,從而促進這個類型進一步發展,就像曾經大火的宮鬥劇、懸疑劇那樣。相信,那時新式武俠終究 " 笑傲江湖之巅 "。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