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霞光社(ID:Globalinsights),作者:李小天,編輯:劉景豐,頭圖來自:視覺中國
坐落于墨西哥北方第一大工業城市蒙特雷的北美華富山工業園,見證了近兩年來,中國企業在墨西哥投資建廠如火如荼的盛況。
"2022 年至今,我們園區、包括我所在的城市,幾乎是一地難求,中國企業争相湧入,‘搶(廠)房搶地’。" 華富山工業園董事長胡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而西班牙對外銀行(BBVA)的一項調查發現,作爲墨西哥工業中心的蒙特雷市,其私營工業園區的新來者中,有五分之一是中國企業。
中國企業紮堆于此,跟這裏獨特的條件密不可分。蘭迪律師事務所墨西哥團隊常駐負責人林律師告訴霞光社," 蒙特雷是墨西哥東北部新萊昂州的首府,距離美國德州邊境口岸拉雷多約 200 公裏,其城市聲譽度、治安狀況位列全墨第一。中企集聚在這裏,彼此交流比較順暢,也便于做一些産業鏈上下遊的組合。"
實際上,近年來随着全球供應鏈重構加速,墨西哥正在成爲新的制造業聚集地,從中國的車企、汽車配件廠商、家電企業到美國的特斯拉等車企巨頭,都在瘋狂湧入這片制造業的新大陸。
時代的指針,似乎在悄悄轉移。中企落子墨西哥爲何會呈現井噴之勢?墨西哥爲何會在全球供應鏈格局重塑中脫穎而出?中企出海墨西哥的征程又會遇到哪些壁壘與挑戰呢?
一、天時:" 近岸外包 " 戰略的受益者
墨西哥制造業的崛起,離不開國際地緣政治的變化所帶來的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一方面,2020 年蔓延全球的新冠大流行所引發的邊境關閉、貨運成本增加的難題,以及消費者對即時滿足的需求,不斷促使世界各地的企業考慮縮短供應鏈;與此同時,中美脫鈎導緻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逐漸改變原先 " 離岸外包 " 策略,轉向 " 近岸外包 " 以及 " 友岸外包 "。
與美國相鄰的墨西哥,便是美國重塑北美供應鏈的制造業中心。
2020 年 7 月 1 日,美國、墨西哥和加拿大三國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美墨加三國協議》(USMCA)正式生效,規定在美國、墨西哥或加拿大生産至少 75% 部件的汽車或卡車可以零關稅出售。相較于 1994 年生效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所要求的 62.5% 提高了 12.5%。
該協議的指向很明顯——要進一步激勵北美汽車生産。
兩年後,這種步調進一步提速。2022 年,美國通過《芯片法案》,加快亞洲産業鏈轉移至拉美國家的步伐,而毗鄰美國的墨西哥成爲轉移重點。之後出台的《通貨膨脹削減法案》明确規定,美國政府對電動車實施 7500 美元的減稅優惠,但其前提條件是,電池組裝、原材料采購、加工等必須在北美進行。
機遇并不止于此。墨西哥是世界貿易組織(WTO)成員,擁有覆蓋 50 個國家的 13 個自由貿易協定(FTA),包括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CPTPP)。多元化的貿易政策,讓墨西哥跻身世界上最爲開放活躍的市場之一。
這些舉措,吸引了全球企業和資本湧入墨西哥。
從産業端來看,根據墨西哥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2022 年墨西哥乘用車産量達 330 萬輛,成爲全球第七大汽車制造國和第四大零部件生産國。與此同時,電子和家電制造商正在墨西哥中部擴張。與加州接壤的邊境地區,航空航天和塑料工業正在不斷發展。
目前,在中企聚集的華富山工業園中,已完成開發的 3 平方公裏工業用地上,入駐了 30 多家企業,代表性行業有汽車及零部件、家電和家居,譬如中國家電巨頭海信便在此設立了産業園區。
而在 2019 年,美國對 2000 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征 25% 關稅,涉及諸多家居産品,受此影響,諸多家居企業将産業生态鏈外遷至墨西哥。
新能源汽車生态鏈正在成爲欣欣向榮的投資風口。在今年上半年,美國電動汽車巨頭特斯拉下注蒙特雷,宣布計劃在該市興建第五座海外工廠。據稱,蒙特雷工廠将成爲特斯拉下一階段的生産主力,輻射整個北美市場,投資超過 50 億美元,規劃産能 100 萬輛,面積将是特斯拉上海工廠的 20 倍。
這一消息随即吸引不少中國的汽車零部件企業跟随特斯拉來墨西哥建廠。而在特斯拉之前,通用汽車、起亞汽車和寶馬等其他汽車制造商已宣布自 2021 年起在墨西哥投資電動汽車。
資本的湧入,更爲具象地呈現了墨西哥市場的吸引力。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通報,到 2022 年墨西哥在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主要接受國中排在第 11 位,投資額爲 350 億美元,年增長率爲 12%。自 20 世紀 90 年代《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簽署以來,墨西哥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從未像現在這樣強烈。
二、地利:良好的工業基礎與政策支持
如果說全球地緣政治格局變化所帶來的發展機遇是 " 天時 ",那麽墨西哥自身的發展禀賦與政策支持就是 " 地利 "。
衆所周知,制造業的發展離不開人口紅利優勢的加持。根據聯合國最新數據統計,墨西哥總人口超過 1.28 億,居全球第 10 位;且平均年齡僅爲 29.8 歲。龐大的人口規模和年輕的人口結構,能夠爲墨西哥制造業的發展提供長久、充足的動力。
但說到這一點,全球諸多新興市場都擁有人口優勢,譬如擁有 2.76 億人口的印尼是全球第四的人口大國,卻沒有成爲像墨西哥一樣的區域性制造中心。相較而言,墨西哥有何獨特之處呢?
回望世界制造業中心的變遷史,從英美到德日再到 " 亞洲四小龍 " 和中國大陸,能否通過商品出口帶動本國經濟發展、能否将人口紅利轉化爲經濟增長,除了有充足的人口外,還要有相對完整的工業化體系、完善的産業結構與開放的政策環境。
首先從工業基礎上來看,墨西哥是傳統的制造業中心。
早在 1925 年,福特便來到墨西哥建生産工廠,開啓了墨西哥汽車制造業的騰飛之路。1961 年,墨西哥生産了第一輛完全國産的汽車——由 Ramirez 卡車公司生産的名爲 Rural Ram í rez 的小型卡車。
20 世紀 60 年代,勞動力密集型的加工工廠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在美墨邊境。到了 90 年代,墨西哥制造業迎來一個裏程碑式的發展契機。1994 年 1 月 1 日,由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簽署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正式生效,吸引通用、豐田、日産等主流車企在墨西哥生産和出口汽車。
從人口集聚效應上來說,從 20 世紀 40 年代,墨西哥城市化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目前墨西哥的城市化率在 80% 以上,幾乎是城市化最高的新興市場。
超高的城市化水平,源于拉美各國曆史上大規模的土地兼并,導緻衆多失地農民大規模湧入城市,但這種 " 冒進式 " 的城市化與本國工業化水平并不匹配,因就業崗位不足,大量湧入城市的農民成爲聚集在城市邊緣的剩餘勞動力。因此,在巴西、墨西哥等拉美國家,高樓大廈與貧民窟相伴相生的景象随處可見。但在産業升級轉型的關鍵紅利期,大量聚集的勞動人口也有利于産業帶的形成與發展。
Statista 的數據顯示,相較于中國,墨西哥的制造業工人工資更爲低廉。2020 年,中國制造業工人的時薪預計爲 6.5 美元,較 2019 年增幅超過 12%。與此同時,墨西哥制造業工人的時薪預計爲 4.82 美元,增幅僅爲較上年增長超過 3%。
除了成本較低之外,墨西哥制造業勞動力的質量也相對較高。墨西哥平均有 115,000 名工程師從大學和技術研究所畢業,能夠保證其承接高端産業鏈的勞動力優勢。
從政策支持上來說,墨西哥政府也緻力于利用本國毗鄰美國、得天獨厚的戰略位置,持續對美墨邊境貿易走廊進行現代化改造,确保商品和人員流通更加快速靈活。
目前,在美墨邊境一帶,科阿韋拉州(Coahuila)、聖路易斯波托西州(San Luis Potos í)、下加利福尼亞州(Baja California)、新萊昂州(Nuevo Le ó n)、哈利斯科州(Jalisco)、索諾拉州(Sonora)和瓜納華托州(Guanajuato),業已成爲汽車制造、航空航天、醫療器械、電子産品制造和消費品行業的聚集地帶。
而有 " 萬島之國 " 之稱的印尼,因爲國土面積的支離破碎、種族文化的異質多元,導緻勞動人口多固守在家鄉熟悉的語言、文化和制度體系中。另外,印尼不同地域之間的交通也殊爲不便。
根據世界銀行物流績效指數,印尼排名全球第 61 位,遠低于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 印尼由 17000 多個島嶼組成,一多半的人口居住在爪哇島和蘇門答臘島上,這兩個島嶼交通和運輸可以依賴鐵路和公路,但在其他地方,人口太分散,島與島之間距離很遠,修橋是不可能的,物品隻能依靠空運和船隻運送,效率低下,運輸成本極高。" 某位印尼電商從業者對霞光社說。
印尼的獨特地貌與社會環境無疑影響了産業集群化發展。根據印尼中小企業和合作社部的官方統計,98.7% 的印尼企業(共 6460 萬)是微型企業,共雇傭了 1.1 億人,吸納了印尼動力總數的 97%,占印尼總人口的 40%。
事實上,在 2000 年之後,印尼經濟重心出現了向第三産業轉移的趨勢,第二産業占 GDP 比重明顯下滑,出現了早熟型去工業化的特征。這一方面因爲印尼作爲後發現代化國家,工業基礎薄弱,本國制造業多爲中低端制造業,缺乏核心競争力,一旦勞動力成本上升,外資就會流向全球新的勞動力價格窪地;另一方面,在機器換人的時代,制造業吸納就業的能力遠不如前,剩餘勞動力會随之轉移向服務業。
根據霞光社與印尼在線招聘平台 kupu 聯合發布的《2023 年印尼用工市場研究趨勢報告》顯示,目前,批發零售、住宿餐飲吸納了印尼超過一半的就業人口。随着印尼人均 GDP 的增長和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加快,未來,消費零售和移動互聯網會成爲印尼發展的黃金賽道,印尼制造業增值占 GDP 比重會持續下滑。
" 印尼的制造業目前還是以中低端勞動密集型産業爲主,因爲印尼的勞動力是東南亞最便宜的;而墨西哥的制造業已經實現了産業升級。另外,墨西哥離美國更近,從物流成本、關稅政策上來講,更具優勢。" 蘭迪律師事務所墨西哥團隊常駐負責人林律師對霞光社說。
三、中企在墨西哥,可能遇到哪些風險?
提到墨西哥,人們對它有一句流傳甚廣的說法:
" 它距離美國太近,但距離天堂太遠。"
這句話在某種程度上簡明扼要地概括了世界曆史進入近代以來,墨西哥社會政治經濟問題的根源。
烏拉圭記者愛德華多 · 加萊亞諾曾在其所著《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一書中,對拉美的社會病理做出了深刻剖析。
在西方殖民時代,歐美國家所從事的三角貿易,爲其工業化轉型提供了資本基礎,但卻造成了拉美各國多年來的積貧積弱:" 到 1845 年,美國已兼并墨西哥的得克薩斯和加利福尼亞,在那裏打着文明的旗号建立起奴隸制。在戰争中,墨西哥還丢了現在屬于美國的科羅拉多、亞利桑那、新墨西哥、内華達以及猶他等地,共占墨西哥面積的一半,被搶占的領土相當于今天阿根廷的面積。"
而在 20 世紀全球殖民體系解體之後,美國開始輸出自由彙兌、自由貿易和自由競争的理論,從而否定發展中國家保護自己民族工業的權利,削弱政府在這些國家中的作用,通過投資和跨國公司建立起新殖民主義體系。" 各大公司的子公司隻用了少量投資,一下就越過拉丁美洲各國針對外國競争而建立起來的海關壁壘,并從内部控制了這些國家的工業化進程。"
而今影響墨西哥社會穩定性的一個突出問題——毒品種植和貿易,也是毗鄰美國所造成的一大隐患。長期以來,墨西哥不僅是美國的毒品生産國,并且還是南美、中美各國毒品輸入美國的交通樞紐。各大毒枭勢力盤根錯節、占山爲王、割據一方,極大影響着社會治安。每年都有數千名墨西哥人——包括政治家、學生和記者——在毒枭的幫派沖突中喪生。自 2006 年墨西哥政府向販毒集團宣戰以來,截至 2022 年,墨西哥已發生超過 36 萬起兇殺案。
" 中企出海墨西哥所面臨的一大痛點,就是墨西哥當地的治安問題。"常駐墨西哥的跨境律師林先生對霞光社說。
根據墨西哥當地媒體報道,今年 5 月,墨西哥曼薩尼約港的海關業務副局長被槍殺,該名官員上任僅兩周。混亂無序的治安狀況,嚴重影響着墨西哥北美區域供應鏈中心的地位。
影響中企在墨西哥發展狀況的另一個因素,是墨西哥受美國政策幹預影響較大,可能造成貿易政策上的不穩定性。
例如,在剛剛過去的 2023 年 8 月 15 日,墨西哥總統洛佩斯簽署了《關于修改一般進出口關稅法行政法令》,宣布上調鋼鐵及輕化行業等 392 個稅目的進口關稅。而中國作爲墨西哥全球第二大貿易夥伴和第二大進口來源國,顯然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此次關稅上調的較大沖擊。
并且,墨西哥将在明年進行總統大選,兩位女性候選人正在角逐博弈:一位是現任墨西哥總統洛佩斯的得意門生,洛佩斯在上台後大力批判新自由主義,承諾進行一場旨在消除所有腐敗和收入差距、确保國家自給自足的革命運動,他将其命名爲墨西哥的 " 第四次轉型 ";而另一位候選人則來自貧窮的土著家庭,以白手起家的獨立女性形象深受歡迎。兩人不同的外交政策也會間接影響到中企在墨西哥的發展狀況。
對此,林律師建議,商品出口墨西哥的中企需要根據稅收政策的調整排查,判斷其企業産品是否屬于此次關稅上調範圍,并評估成本可控性和供應鏈穩定性,适時調整生産模式及進入墨西哥市場的渠道。" 之前有企業因爲關稅申報有誤導緻少交稅金,檢查出來的時候貨物已經賣完了,這種情況就會導緻企業面臨處罰風險。"
并且,由于獲得 IMMEX 認證的企業從境外向墨西哥臨時進口原材料或零部件時可以暫緩或免繳關稅,因此符合資格的企業應當盡快申請 IMMEX 認證,以抵抗本次關稅上調帶來的沖擊。
IMMEX 認證,即根據 2006 年 11 月 1 日墨西哥聯邦政府頒布的《促進制造、加工和出口服務業法令》所予以的産品認證,隻要臨時進口墨西哥的貨物在加工、制造後最終出口到其他國家,IMMEX 認證企業就可以以非常低的稅率及關稅進行制造生産。
而在《美墨加協定》以及 " 近岸外包 "" 友岸外包 " 政策刺激下迅速崛起的墨西哥,會在全球制造業供應鏈重塑的過程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呢?
對此,産業全球化研究機構欣孚智庫認爲,目前全球制造業産業鏈供應鏈正在朝着區域化、近岸化、本土化等方向加速調整,全球制造業會形成以法德、中國、美國爲中心的三大區域,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的發展。在歐洲以德國爲中心,輻射至歐盟及英國;在亞洲則是以中國爲中心,輻射日韓、東盟各國;在北美洲以美國爲中心,輻射至墨西哥、加拿大等周邊國家。
而在多區域經濟中心并存的情況下,如何發揮比較優勢、與各國構築全新經貿聯系,是每個希望跻身世界經濟循環系統的國家都需要思考的命題。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霞光社(ID:Globalinsights),作者:李小天,編輯:劉景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