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界 S800 發布之後,鴻蒙智行的 " 四界 " 終于完成正式落地。按理來說,鴻蒙智行的下一步就是擴大這 " 四界 " 的産品陣容,從而實現 20 萬元 -100 萬元價格區間的産品覆蓋。
但從最新的消息來看,鴻蒙智行的市場需求似乎并不局限于此。
博主 @大 D 有态度發文表示," 除了目前鴻蒙智行的四界,後續可能還有四界,最終計劃是八界 ",但 " 後四界 " 的合作方式不再是鴻蒙智行,而是介乎于 HI 模式和智選車模式之間的 HI PLUS 模式,甚至認爲前段時間華爲與廣汽之間的簽約,就有可能産生 "第五界"。

截圖:微博 @大 D 有态度
與此同時,博主 @波波玩個車卻表示,廣汽集團和華爲之間的合作可能不會産生第五界,但确定廣汽和華爲的合作模式至少是 HI PLUS,而且還會打造一個全新的高端電動化品牌。

截圖:微博 @波波玩個車
鴻蒙智行(智選車模式)和 HI 模式這兩種合作方式的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鴻蒙智行是華爲全方位介入車企的生命周期,在産品的各個環節提供技術和服務支持,更注重技術賦能和經驗分享;HI 模式則是華爲将一整套自研的智能駕駛系統、座艙系統等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提供給車企,更強調提高産品的智能化水平。
在電車通看來,華爲堅定不造車,但卻需要擴大汽車産業朋友圈,隻要能多交一個朋友,無論是否有 " 後四界 " 的規劃,相信華爲并不會太在意。
反而更讓人感到好奇的是,華爲的 HI PLUS 模式與 HI 模式、鴻蒙智行到底有何區别?
電車通了解到,11 月 30 日廣汽與華爲簽署深化合作協議,12 月 12 日阿維塔與華爲簽署全面深化戰略合作協議,而華爲與這兩家車企的合作方式正是全新的 HI PLUS 模式。
在這一模式下,華爲不僅提供全棧解決方案(HI 模式),還要深度參與智能化領域的開發以及運營等工作。換而言之,HI PLUS 模式下誕生的産品同樣具備與鴻蒙智行車型基本一緻的智能化和市場營銷優勢,隻是這些産品不會進入華爲終端銷售渠道,而且華爲不會深入到産品的每一個環節。
既然 HI PLUS 模式不會進入到華爲終端銷售渠道,那麽該模式下的産品在發布時就不會由餘承東來解讀,而是合作車企的高管代表。
在今年中旬的 " 第 16 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 " 期間,餘承東透露不少廠商願意與華爲合作智選車,但資源有限,隻能重點做四個樣闆點。因此電車通認爲,鴻蒙智行在短時間内新增 " 四界 " 不太可能。

圖源:電車通攝制
如果鴻蒙智行真的有 " 八界 " 的規劃,除了現在的 " 四界 " 之外,阿維塔、廣汽應該占據剩下 "四界" 的兩個席位,沈汽金杯也在持續推進,那就有可能會占據其中一個席位,而最後的一個席位,電車通猜測是與華爲合作比較緊密的東風集團,或者被餘承東喊過話的一汽集團。
華爲堅持不造車的理念,意味着隻能從其他車企分得一杯羹,但要想在汽車圈獲得更大的收益,與更多車企合作無疑是其中關鍵。因此,雖說目前關于 " 八界 " 還處于傳聞階段,但完全不排除實現 " 八界 " 的可能性,甚至最後可能會打造出更廣闊全面的生态體系,形成 " 鴻蒙智行宇宙 "。

圖源:華爲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官網
" 生态體系 " 這一概念并不難理解,比如堅持 " 人車家生态 " 的小米,将汽車放在整個小米的生态體系中,與手機、智能家居等産品互聯,從而營造出更便捷的生活環境。不難發現,小米的智能生态體系僅局限于小米産品上,而鴻蒙智行則可以做到多個品牌覆蓋,類似于現階段鴻蒙座艙與 Flyme Auto 座艙的區别。
華爲和小米在汽車領域的理念完全不同,雖說兩者的智能化體驗沒有太明顯的區别,但是華爲在具備全生态體系功能的産品中,做得比小米全面一些。
都說 " 汽車的下半場是智能化 ",主流車企對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的投入逐步加大,尤其是小米汽車的入局、已經自研多年的新勢力品牌等,對國内新能源市場确實帶來不少沖擊,新能源滲透率連續五個月超過 50%,智能化提高正是新能源車銷量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智能化領域沒有太多優勢的傳統廠商,與科技企業合作造車比自研智能化更省錢省心,無疑是緊跟市場主流的重要方式。比如,吉利與星紀魅族合作的 Flyme Auto 座艙系統,目前已經應用在吉利集團旗下 19 款産品上,而吉利星願也是憑借全系标配 Flyme Auto 座艙這一點優勢,快速在小型純電動轎車市場獲得破萬的月銷量數據。

圖源:鴻蒙智行
賽力斯、奇瑞、江淮和北汽四家車企,在與華爲合作之前,均沒有獲得太好看的新能源銷量成績,依靠鴻蒙智行模式才逐步打出知名度。電車通相信,找過華爲合作智選車模式的車企,可能也希望依靠華爲的影響力,蹭上新能源增長的這股流量。
不過在 HI PLUS 模式下,車企對産品品質擁有更高的話語權,可能比較适合在國内市場有一定市場份額的汽車品牌——他們本身就擁有銷售渠道資源和制造技術積累,用不着華爲參與到産品的各個環節。
過去,車企與零部件供應商的合作方式就是單純的市場交易,車企需要什麽,供應商來負責造。或許是價格戰帶來的影響,車企與供應商之間的捆綁關系更牢,車企要想賺錢可能還得适當放權給供應商。

圖源:星紀魅族無界智行官網
更何況,現階段市場對智能化的需求逐漸提高,華爲近幾年通過鴻蒙智行(智選車模式)已經在汽車行業裏積累了不少口碑,探索出高精地圖 + 激光雷達,到純視覺方案、端到端智駕解決方案的轉變,已經穩坐智駕領域的第一梯隊,而且鴻蒙座艙的實力也被市場認可。
恰逢華爲的不造車理念,車企們也敢于将智能化闆塊的話語權交給華爲。
當然,與華爲合作的車企也留有後手。爲了杜絕被掐脖子的可能性,車企在與華爲合作的同時,也在自研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等相關技術,譬如提供華爲鴻蒙座艙和自研逍遙座艙的岚圖全新夢想家、沒有配備 BAS 3.0+ 而采用華爲乾崑智駕 ADS 3.0 的方程豹豹 8 等等。
相比能否實現 " 八界 ",鴻蒙智行明年能否依靠現在的 " 四界 " 獲得更好看的銷量數據才是正事。按照規劃,鴻蒙智行在 2025 年将會推出十款新車,其中包含問界 M8、享界 S9 增程版、享界第二款量産車等新品。
結合現階段的産品矩陣,鴻蒙智行旗下産品的價格确實覆蓋 20 萬元 -100 萬元這一範圍之内,但我們可以發現,鴻蒙智行的主力産品集中在 20 萬元 -60 萬元這一範圍之内,在 60 萬元 -100 萬元這一價格區間完全是一張白紙,而這或将成爲鴻蒙智行下一個合作對象的主要參考。

圖源:@尊界汽車
再者,餘承東此前曾表示不會涉足 20 萬元以内的市場,但在今年的粵港澳大灣區車展期間,餘承東主動表示如果未來推出不帶激光雷達的車型,完全有可能會入局 20 萬元以内的新能源市場。
從深藍 S07 等配備華爲乾崑智駕基礎版的産品來看,鴻蒙智行推出 20 萬元以内的産品不會有太大難度。電車通認爲,當部分堅持中高端的新勢力也在推出親民車型和子品牌時,意味着提高市場占有率對品牌融資已經起到很關鍵的作用,投資者不再因爲 PPT 上的技術而買單,而是要有實實在在的銷量數據作支撐。
當然還有另一種可能,鴻蒙智行的調性偏高端豪華,爲了不拉低品牌調性可能會通過 HI PLUS 的合作方式來入局 20 萬元以内的新能源市場。
(封面圖源:華爲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