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老師,别這樣。
前不久,B 站發布了他們的年度動畫榜單,正在互聯網瞎逛找選題的我,便點進去看了一下。我本以為這會是一無所獲的一次點擊,畢竟現在的 B 站動畫區早已不同以往——你看,今年百大就 " 泛式 " 一個算正兒八經的動畫區 UP。
然後,我便在 " 年度熱門新作動畫 " 榜單上,看到了集均 2407 萬,播放高居榜首的《三體》動畫——互聯網果然很有意思。
上個月《三體》動畫播出前兩集後,我寫了一篇關于它的文章。當時,我的措辭還比較含蓄,甚至可以說我還對其抱有着 7 分作品的期待——而事實證明,是我太天真了。從前兩集之後,或者說從前兩集開始,整個《三體》動畫給人的觀感就如山泥滑坡一般,那些充滿了不可理喻的糟糕之處,将山下的觀衆全部掩埋。
這張梗圖是第七集最大的亮點,莊顔造型槽點有許多,除了形狀比較神秘之外,過于像羅輯也是個讓人忍俊不禁的事情,我們編輯部的某位老師對此還給出了 " 畢竟每個人夢想中的完美異性,就是性轉後的自己 " 這種精彩評語
長篇小說改編成動畫必須要做的信息壓縮,在片中被完全抛棄," 藝畫開天 " 在用電視劇的節奏來做二十分鐘的動畫,用最拖沓的方式來講一個史詩故事。
《三體》動畫的每一集信息濃度都低得令人發指,整個第三、第四集可以直接概括為一句話—— " 羅輯到 PDC,面壁者露面,開了個面壁者大會 ",完。如果編排足夠優秀,這段劇情估計十分鐘都用不上,按照 " 藝畫開天 " 這種編排節奏,第一季動畫 15 集的篇幅,他們能夠把故事講到哪裡,是個很有懸念的問題。
就這可憐的信息量," 藝畫開天 " 還要煞有其事地用 " 前情提要 " 來拖時長,讓短短二十幾分鐘的片長更加捉襟見肘
低信息量造成的 " 無聊 ",使得現在 B 站《三體》動畫的播放現場,已經呈現出一種 " 彈幕比正片有趣 " 的現象:" 無他,唯自動檔耳 "" 正片結束,開始坐牢 " 取代了 " 空降成功,感謝指揮部 ",成了新的跳過開場動畫用語,讓你感歎大夥在如何 " 舒适地坐牢 " 方面的無窮創意;" 省流俠 " 的出現,讓你知道你即将浪費二十分鐘看什麼;" 原著黨 " 因為原著台詞的出現而抱團歡呼,仿佛拿到了世界杯冠軍;而 " 吐槽黨 " 們,則是用 " 隻要羅輯不出場,至少看着還像科幻片 " 這樣的吐槽,承包了大家觀影時大部分的快樂。
而作為一部想要憑借 " 視覺奇觀 " 來營造 " 大片 " 感的作品,《三體》卻又因為制作組較為低下的技術力,而顯得錯漏百出。
另外,我始終不能理解 ETO 開會經費比 PDC 足這件事情,難道 " 藝畫開天 " 也是個 " 降臨派 "?
《三體》動畫中的素材,尤其是人物素材在同一個場景下的大量複用,顯得極為廉價;動畫中的物體材質頻頻出錯,比如開會現場的麥克風全是鵝卵石;光影的運用極其敷衍,第七集羅輯在客廳從中午待到傍晚,太陽光的方向卻沒有任何一點變動,就連《中國奇譚》第四季《鄉村巴士帶走了王孩兒和神仙》這個不強調 " 寫實 " 的作品,在光影的運用上都比《三體》動畫要更 " 真實 "。
兩作光影運用場景的對比,正常人都知道光是會變的,影子是會動的
這些頻繁出現的技術錯誤,為一些平時受關注較少的動畫區技術向 UP 主帶來了不少流量。CG 動畫設計師 "Rofix" 在《三體》動畫每集播出後都會做的技術分析,成了不少觀衆每周的 " 定番 "。甚至,有很多人都不想看《三體》的動畫了,隻想在這類視頻中看這周的《三體》動畫究竟 " 翻了多少車 "。
圖源:Bilibili@Rofix。有趣的是,一開始 "Rofix" 還在單純地做技術分析,後面估計自己都難以忍受動畫的問題,開始在視頻中頻頻吐槽
無獨有偶,除了動畫技術上的錯誤外,《三體》動畫中所涉及的一些專業領域知識,也出現了許多纰漏。尤其是第六集中出現的賽車畫面,以及零星出現的一些與軍事相關的畫面,都引起了 B 站軍事區和賽車區的 UP 主們的不滿。一些平時完全不涉及動畫領域的 UP 主,都紛紛稱 " 藝畫開天 " 在動畫制作的過程中,很可能沒有請任何一個具有專業知識的顧問。
感謝《三體》動畫讓那麼多 UP 主都有了視頻選題
至于改編動畫一定會遇上的 " 原著沖突 " 問題,《三體》動畫更是個絕妙的反面例子。影片中讓觀衆不滿的人物刻畫,多得無以複加。不久前央視六台的 " 今日影評 " 欄目,就有對此的批評。評論者的意見非常準确,《三體》動畫對 " 羅輯 " 這個角色的塑造,已經不是 " 改編 " 的問題了,而是他們所設計出的這個角色,從根本上就是不合理的。就前七集動畫來說,沒看過原著的動畫黨,幾乎不能從 " 羅輯 " 這個人身上看到任何一處閃光點,用第五集殺手那句台詞來說—— " 您作為一個面壁者,智力是不合格的。"
《三體》動畫如今在豆瓣的評分已經降到了 4.7 分,這不是一個過分的分數,就這個 IP 的分量而言,它或許應該再低一些。在種種問題的累加下,這部作品就像是艘到處都在漏水的大船,差不多該沉了。
不過,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隻是想單純地讨論《三體》動畫的 " 爛 "。
《三體》動畫本身做得再爛,這隻局限于這部作品自身。即便這是個超級 IP,這部爛了,觀衆也有别的可以選擇。這部作品走到今時今日這步田地,還是隻聊它的爛,已經沒有太多意義了。
原著出色、粉絲基礎深厚、資金投入巨大,能在坐擁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下,做出這麼一部現象級的 " 爛作 ",我認為其背後,有很多值得深入探讨的問題。
而 " 廣告 ",或許是在這之中較為顯著的。
" 這是計劃的一部分 "
自《大聖歸來》成為千禧年後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 " 國漫崛起 " 後,國産動畫行業在短短幾年間有着巨大的成長,根據雷報(一個聚焦于 ACGN 文化領域的新媒體)的統計,在不計算少兒動畫、動态漫畫以及 " 泡面番 " 的情況下,整個 2022 年期間," 愛優騰 B" 四大視頻平台一共上線了 154 部動畫劇集,這是個相當誇張的數量。而在影響力上,國産動畫的觀衆群也在逐漸擴大,像 B 站的 " 年度熱門新作動畫 " 榜單,前十的作品中就有四部國産動畫。
毫無疑問,今時今日的國産動畫,已經成為了一個舉足輕重的行業。
圖源:知乎 @雷報
但直到今天,國産動畫其實都仍沒有解決 " 變現 " 模式的的問題。
除了延續當年 " 動畫片 " 與電視台的采購模式,與視頻平台合作,通過版權銷售的方式獲得收入外,絕大部分動畫片獲得收入的主要途徑,就是廣告。
當然,這個問題不僅僅存在于動畫行業,在全世界範圍内的影視行業,都是如此。像一直宣揚 " 會員費包辦一切,絕對沒有任何廣告 " 的 " 網飛 ",在近幾年也頻頻因為想要推出帶廣告的 " 次級會員 ",而飽受争議。
但相較于動畫行業更成熟的地區,比如日本,國内的動畫行業的 " 變現 " 模式還是過于單一了。日本動畫能夠通過推出 BD(附帶特典内容的藍光光盤)、手辦周邊、原聲帶、改編漫畫,乃至劇場版等方式回收成本,憑此獲得的收入可以用以下一部作品的制作。
而這些模式在國内基本都很難實行,抛開盜版問題不談,BD 和原聲帶等動畫的衍生産物,對浸泡在高度網絡化環境中的國内觀衆而言,吸引力是欠缺的。雖然未必到完全賣不出去的地步,但考慮到很多人連為了給動畫充視頻會員都未必願意的現狀,這些方式能夠幫制作方收回多少成本,就是個很大的問題。
至于改編漫畫,國内的正版漫畫受衆遠沒有動畫多,且國内正版漫畫在 " 變現 " 問題上也存在着跟動畫一樣的問題——用戶未必願意付費。
在多種 " 變現 " 渠道都沒有切實發展起來之前,國産動畫依賴廣告商的贊助,就幾乎是個必然的現象。即便是平台方親自注資的項目,也會出于成本和風險的考慮,去吸引更多方面的資金。
因此,我們才會在一些明顯題材明顯是 " 古風 " 的動畫作品中,看到角色在突兀地喝着 " 冰紅茶 "。
對國内觀衆而言,這種場景都并不陌生,因為自很多年前的電視台影視劇開始,廣告植入就已經是相當成熟的模式。《武林外傳》中那些諷刺 " 廣告植入 " 現象的 " 假廣告 ",如今也成為了很多人的 " 童年回憶 "。在這個環境下成長起來的用戶,對于這種較為赤裸的 " 恰飯 " 行為已經有相當高的容忍度。可以說,國内的觀衆生态,某種程度上是與廣告共生的。
《中國奇譚》恰飯讓觀衆們直呼 " 好耶 "
但無論如何," 廣告植入 " 對作品結構的破壞是一定存在的。想要在作品中塞入那些與原創作無關的贊助,必然會影響到作品本身的流暢度。
而《三體》動畫,便是将這個問題,以最極端與尖銳的方式顯現出來的一部作品。
《三體》動畫的廣告數量非常誇張。除了片頭片中強行加入廣告這種古早且現在已經較為少見的形式外," 藝畫開天 " 還竭盡所能地在影片中的各個地方見縫插針地植入了廣告——大街上到處都是 " 長安深藍 " 的招牌,大樓 LED 屏上經常出現信用卡廣告等等。
而離譜的是,《三體》動畫中還有許多鏡頭,明明沒有廣告植入,卻讓人一眼就能看出來是為廣告商預留的廣告位。比如,第五集那長達四十多秒的 " 羅輯吃零食 ",其突兀的觀感與 " 藝畫開天 " 對其濃墨重彩的刻畫,除了 " 廣告位 " 外,觀衆們很難想到其他的可能性。
網傳,這個地方原本是 " 奧利奧 " 的廣告位,但 " 奧利奧 " 官方在看到《三體》動畫的糟糕口碑,以及許多觀衆對贊助商的敵視後,便撤銷了植入廣告的打算。隻是 " 藝畫開天 " 并沒有因為廣告商的退出而改變這段叙事,故而觀衆們才會看到如此突兀的一個場景。
這個說法可信度很高,因為電商平台上确實能夠找到不少有着《三體》聯名包裝的 " 奧利奧餅幹 "。
有了 " 奧利奧 " 這個前例,《三體》動畫中,許多無意義鏡頭的 " 預留廣告位 " 嫌疑大增,動畫中出現的那些沒有包裝,或者包裝模糊的白酒、啤酒、咖啡、方便面等等産品,很有可能都是 " 藝畫開天 " 留出來的廣告位——尤其是第七集羅輯在自家客廳大門前孤獨地吃方便面的鏡頭。
任何一部正常的作品,在要兼顧如此多的廣告植入的同時,必然将自身的叙事節奏撕扯得支離破碎。整個《三體》動畫,在這一番 " 廣告轟炸 " 下,俨然有當年我們所戲稱的 " 廣告裡面插播電視劇 " 的味道。
平心而論," 藝畫開天 " 想要引入更多的廣告商來分攤制作成本,是個能夠被理解的事情。且以 " 三體 " 這個 IP 的體量而言,的确能夠吃得下非常多的廣告贊助。而 " 三體 " 近未來的科幻背景,也讓它比近年來許多網文改的動畫作品,要更适合一些産品的植入。最近,網上流傳着一份 "《三體》動畫招商 PPT",雖然不确定這份 PPT 的真假,但其中所點出的廣告植入内容,的确具備着相當的可行性。
但既然 " 藝畫開天 " 決定加入這些廣告,就必須發揮他們作為創作者的作用,将這些廣告植入對作品的影響力降到最低。即便因為資本的進入,使得創作者缺乏足夠的創作空間,但在有限的範圍内做最大努力,也是觀衆不介意你 " 恰飯 " 的前提。" 藝畫開天 " 沒有做到這點,他們難辭其咎。
另外,以 " 三體 " 這個 IP 的分量," 藝畫開天 " 完全沒有任何自由創作空間的說法,是缺乏說服力的。最起碼,在廣告商已經确認不進行廣告植入的時候,他們應當具備删掉那些 " 預留鏡頭 " 的自由。
太像某二鍋頭的酒瓶了
然而," 藝畫開天 " 連這些很基本的東西都沒有做到。不僅動畫做得不堪入目,還把 " 金主 " 們也一起拉下了水。原本出于分擔成本與風險考慮而找的贊助商們,這一次實實在在地幫他們分攤了 " 風險 "。
因為許多廣告詞中引用了原著台詞 " 這是計劃的一部分 ",導緻這句台詞成了近期《三體》粉絲們最讨厭的話之一
廣告商在影片中植入廣告的目的很簡單——借助作品的傳播,提升自身品牌的形象、影響力、商譽,以及觀衆的購買意願。
《三體》動畫災難級别的表現與口碑,顯然讓廣告商們都咽下了一顆頗大的 " 苦果 "。而這,也引發了去年年末極有戲劇性的一個事件——廣告商背刺了《三體》動畫。
《三體》動畫的四個主要贊助商之一 "Rokid AR 眼鏡 " 在去年 12 月 30 日發布了一個視頻,标題為《原來真正的面壁者是他們!》。
這個視頻惡搞了《三體》動畫中的 PDC 面壁者大會,将原著中的四位面壁者替換成了《三體》動畫的幾位主要贊助商。視頻文案中使用了很多出自《三體》原著的概念,如 " 量子幽靈 "" 思維鋼印 " 等,其駕輕就熟的整活用法,使得不少觀衆覺得贊助商都比《三體》動畫要 " 懂原著 ","Rokid" 官方的諷刺意圖相當明顯。
原視頻已被删除,配圖來自 B 站 @八雲紫大閑者的補檔視頻《【Rokid 實驗室】原來真正的面壁者是他們!!(1080p+/ 全彈幕補檔)》
而這個視頻最精彩的地方在于,其片尾 BGM 用的是《三體》同人動畫《我的三體》的主題曲《黑暗森林》。在《三體》動畫口碑滑坡時,《我的三體》是最經常被觀衆們用來與之對比的一部作品,同樣都是《三體》的改編動畫," 藝畫開天 " 這個拿着許多注資的 " 正規軍 ",做出來的效果卻遠不如一個民間同人二創。
"Rokid" 官方視頻中用上了其主題曲,其與《三體》動畫的對立态度,表露得已經相當直白了。
圖源:同上
在這個視頻對《三體》動畫的影響一發不可收拾後,"Rokid" 官方下架了這個視頻。但在幾天後,他們卻又重新上傳了這個視頻。隻不過,這一次他們将原本的視頻畫面全部遮住,隻留下了聲音和字幕,并加上了視頻下方評論區的記錄。
這個視頻的标題,他們引用了《三體》原著中葉文潔的一句台詞—— " 我們都是陰溝裡的蟲子,但總還是得有人仰望星空。" 其隐藏的意味,不言而喻。
圖源:Bilibili@Roikd 實驗室《我們都是陰溝裡的蟲子,但總還是得有人仰望星空。》
除 "Rokid" 外,《三體》動畫的其他贊助商也疑似參與了這場 " 背刺 " 行動。比如," 長安汽車 " 在 "Rokid" 下方的視頻中進行了一些互動,隻不過他們的語氣更為調侃,态度也更為隐晦。
或許他們也是 " 懂原著 " 的
我們都很清楚一件事情——人活着是要吃飯的。
對許多難以為繼的動畫制作組而言,廣告費便是極為重要的那口 " 飯 "。
隻是,雖然在這個流程裡,觀衆形式上是不參與的,付錢的是廣告商,拿錢的動畫組,觀衆隻要看動畫就好了。但歸根到底,讓廣告商願意投資的原因,還是有觀衆願意看你的動畫。有着這個前提,把作品做好,赢得觀衆的掌聲與關注,對動畫制作組來說,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可《三體》動畫似乎将這些反了過來。他們拿到了很多的投資,卻做出了一個讓絕大部分人都很難認可的作品,最終還引發了 " 廣告商背刺動畫組 " 這種前所未聞的離奇戲碼。
如果 " 藝畫開天 " 在做之前能夠意識到這點,交出一份令人感到滿意的答卷,那麼制作組、廣告商、觀衆三方都能皆大歡喜。而 " 藝畫開天 " 的《三體》動畫,也能因此成為《大聖歸來》《哪吒:魔童降世》之後的一個動畫新标杆,讓更多的投資者能夠對動畫這件事情擁有更多的信心,讓更多的動畫制作組,能夠通過《三體》動畫這個絕佳的例子,拿到更多廣告商的注資,從而獲得更多的創作餘地。
可惜,現實沒有 " 如果 "。
在《三體》動畫的影響下,觀衆隻會對 " 廣告植入 " 這件事情更加反感。此後,無論是動畫制作組還是廣告商們,在《三體》動畫這個影響力巨大的 " 反例 " 陰影下,可能也會更加小心謹慎地選擇這條道路。
而當你在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三體》的真人電視劇已經播出了。此前一直有着關于電視劇版究竟是 " 暴殺 " 動畫版,還是淪為兩坨 " 答辯 " 的讨論,在看完電視劇的前幾集後,相信大家心中對這個問題的答案已經相當明晰。
雖然談不上完美,但無論你從什麼角度看,《三體》電視劇版的制作水準,都足以把動畫版按在地上摩擦。
同樣重量級的 IP,同樣高規格的投入,同樣有着許多的廣告贊助商,《三體》的電視劇就像是一面哈哈鏡。
而《三體》動畫版,就是哈哈鏡裡那個還在一本正經地裝模作樣的小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