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完首發 8Gen3 的水桶旗艦小米 14 、緊随其後的性能旗艦 iQOO 12 、主打設計的遊戲旗艦紅魔 9 Pro 之後,我們快速的等來了第四台 8Gen3 的手機 —— 紅米的性價比旗艦 K70 Pro 。
3299 起售的 12+256 版,可能直接定下未來半年 8Gen3 手機的底價。
真的不能再低了,再低高通要生氣了。。。
在托尼看來,這部手機可以說是 " 平平無奇 " ,就和這兩年整個紅米 K 系列一樣。
除了 8Gen3 帶來的強勁性能,以及紅米一貫提供的高素質屏幕,甚至還出現了一些牙膏倒吸。
但是即使如此, K70 Pro 仍然保留了紅米最重要的特質:
真誠。
紅米這次真誠的表現之一,就是這塊華星光電 2K 120Hz 屏。
托尼可以這麽說,除了不支持 LTPO ( 動态刷新率 )以外,它完全就是一塊旗艦屏幕。
甚至在 PPI ( 像素密度 )和防頻閃方面, K70 Pro 的屏幕還能小壓小米 14 一頭。。。
近兩年旗艦标配的 12bit 色深和出廠校色就不用說了,都旗艦屏了,這是基本操作。
在顯示清晰度上,小米 14 的屏幕像素密度( PPI )也才 460 ,而這台紅米的 PPI 是 526 ,高了 14% 。
這其實也不是第一次 " 兒子打爸爸 " 了,畢竟紅米在 PPI 上一直都有一種奇怪的堅持。。。
與此同時,今年新流行起來的 3840Hz 超高頻調光,小米 14 沒吃上,但 K70 Pro 吃上了。
根據托尼的經驗,宣傳自己高頻調光的機型,隻有個别完全搞砸了的,才會有嚴重的頻閃問題。
除了這兩個紅米 " 以下克上 " 的傳統藝能,它在亮度上同樣不輸小米。
即使不看專門用來刷數值,但完全不實用的 4000nit 局部最高亮度,這塊屏幕也算出類拔萃。
最有用的陽光下全屏激發亮度,這次 K70 Pro 做到了 1200nit ,甚至接近上一代 K60 Pro 的最高亮度;
至于另一個有用的參數,手動最高亮度,紅米這次也幹到了 700nit ,比大多數手機 500nit 更亮。
雖然 500nit 好像也夠用,但陽光下誰不喜歡更亮的屏呢?
手動最高亮度,左邊是 K60 Pro
在屏幕顯示之外,這次小米在正面設計上也是下了功夫。
紅米在 K70 和 Pro 上終于取消了屏幕塑料支架,進一步的收窄了邊框。
配合紅米上少見的金屬邊框,拿過來和小米 14 标準版一比。。。
這不就是 " 小米 14 Plus" 和小米 14 嘛!
我們可以說,紅米 K70 系列用低于小米的價格,給了一個可能高于小米的正面表現。
在用中端價格提供不亞于旗艦的屏顯這件事上,托尼一直是很佩服紅米的。
除此之外, K70 Pro 另一個 " 真誠 " 的點在于這顆隻要 3000+ 價位的 8Gen3 。
拜托,這可是峰值性能可以和幾年前入門遊戲本 battle 的 8Gen3 !
安兔兔跑分輕松突破 200 萬的成績,甩開上個世代的的 8Gen2 、 9200 等芯片 40 萬分左右。
體現 3D 性能的 GFXBench 分數也有大幅增長,在 2K 離屏渲染測試中,幀率從上一代典型的 60-70 提高到了 80 起步。
這個性能具體到遊戲上,那就是爆殺各種主要遊戲。
在各家廠商好像并不積極适配的崩壞:星穹鐵道裏, 8Gen3 的性能已經足夠橫着走了。
畫質選項拉滿,星槎海中樞轉圈跑 30 分鍾,平均幀率 56.2 ,完全在意料之中。
而在各個廠家積極适配,經常玩花活的原神這裏,紅米 K70 Pro 的體驗就值得說道說道了。
首先,還是從常規,不使用任何魔法的遊戲開始。
常規 864p 分辨率,原神須彌跑圖 30 分鍾,平均幀數 59.2 。
在整個過程中,整機溫度沒有超過 47 度。
基本可以說,新的旗艦已經完全征服了普通原神。
不過,既然 " 普通原 " 已經不夠看了,那就再讓我們來看看。。。2K 原?
不得不說,在和顯示屏點對點的 1440p 分辨率下,整個遊戲的畫質真的有本質提升。
原本稍顯模糊的畫面在 2k 分辨率下,可以說是纖毫畢現。
小米作爲首批給原神開放 2K30 幀的手機,流暢度上也的确有點東西。
基本上全程壓着 30 幀的上限跑, 30 分鍾平均 29.6 幀。
在未來,紅米還會 OTA 更新基于 GPU 和 AI 引擎的插幀,采用類似英偉達 DLSS3 的技術,或許就能在 2K 分辨率下,給原神提供 60 甚至 90 幀的流暢體驗。
不過,靠插幀玩 2K 60 幀的原神,并不是紅米 K70 Pro 的極限。
如果你願意花 129 元整一個小米冰封散熱背夾,就能解鎖這顆 8Gen3 的終極模式 —— 10W 整機功耗下的 2K60 幀原神!
我們連續在須彌跑了 30 分鍾,平均幀竟然有 57.1 !
唯一的問題是,這個 " 戰神模式 " 也忒耗電了,半個小時直接幹掉了快 30% 電量。。。
而且,由于攝像頭凸起,散熱背夾不能直接覆蓋到處理器的位置,機身最高溫度直接沖到了 52 度以上。
托尼突然覺得,隔壁的紅魔還是很會抓痛點的,無論是充電分離讓你插着電玩,還是無凸起攝像頭,對遊戲黨好像都非常重要。。。
最後,紅米 K70 Pro 在充電和續航上也延續了紅米大電池 + 快充的傳統,紅外和 NFC 也沒有缺席。
紅米标準 5000mAh 電池配合 120W 快充,延續了一天續航 + 半小時充滿的舒爽續航體驗。
順便提一嘴, K70 Pro 的充電發熱相比 K60 又有改善,整個充電過程中,手機外殼最高剛剛超過 40 度。
差不多是快充手機裏的頂流水平。
點擊圖片,嘲笑并議論某款小手機 . jpg
不過,一個 3000+ 的手機,在屏幕和性能上 " 真誠 " 過了,在其他方面可能就要 " 真實 " 一點了。
比如說,拍照。
這次,我們可以看出來,紅米已經在很努力的在提升 K70 Pro 的拍攝硬件。
相比上一代, K70 Pro 的主攝換了個更大的底,是小米 14 上光影獵人 900 的弟弟,光影獵人 800 。
1/1.55 英寸的尺寸、雙原生動态範圍、 5000W 像素。。。這些硬件參數,讓它至少在各種正常場景,都能有挺不錯的效果。
向左滑動
但是真到了某些特别情況,算法的不足就直接暴露了。
注意看,這裏本該是一個橙色的保時捷。。。
事後補拍的,所以光線更暗了些
emmmm ,但爲什麽 K70 Pro 照片裏是紅色的?
而且無論是主攝還是兩倍,爲什麽都是紅色的?
與主攝相似的,這次 K70 Pro 的超廣角和微距鏡頭在硬件上也有巨大升級。
超廣角直接從沒啥用的 800W 升級到了還能用的 1200W 像素,出片質量有了相當提升。
K60 上完全湊數的 200W 像素微距終于被砍掉了,換成了一個 5000W 像素的兩倍人像鏡頭 .
底同樣是光影獵人系列,隻不過是尺寸小不少的光影獵人 400 。
向左滑動
總體來說,對比自己的上一代, K70 Pro 的拍照真的進步很大,但是放在同期一線旗艦裏,挺一般。。。
除了拍照仍然一般之外,紅米 K70 系列甚至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牙膏倒吸。
最抽象的是,上一代标配的 30W 無線充電,這一代完全不見了。
去年不是說是給無線車充鋪路嗎,怎麽小米車子真出了,無線沒了。。。
還有就是 K60U 上的 IP68 防塵防水,在 K70 系列裏也消失了。
上一代防水,但是沒有濕手和雨水環境優化,托尼在小雨連連的杭州用得非常痛苦;
這一代不防水,但是濕手、雨水操作優化反而來了。。。
拳頭硬了。
外觀上同樣也是。
K60 還能說,有點設計的意圖,給攝像頭凸起做了個金屬鑲邊;
K70 直接不裝了:框框套框框,再放四個圈。
不過,也算是中規中矩,至少感覺比某些 " 不如不設計 " 的手機要強。
整個手機看下來,雖說紅米幾個經常被叼的缺點,比如拍照和外觀,這次都沒有突破性的改進。
但話又說回來,會考慮這款機器的小夥伴,可能也完全不會在乎拍照和外觀。
這時候再看看它的傳統誠意。。。我又覺得完全能接受。
想想看,現在 8Gen3 首發剛滿一個月,小米 14 丐中丐都要四千起步。
能用三千出頭,買到一個 8Gen3 的中端水桶,除了雷盧老闆,還有誰能有這種誠意?
托尼合理懷疑,紅米在 8Gen3 首發一個月後直接把 K70 Pro 掏出來,就是爲了搶先定義 4000 元以下的高性能手機市場。
如果根據價位,說小米 14 是高端旗艦守門員;那 K70 Pro 這個配置上的 " 小米 14SE" ,可能就是高性能旗艦的守門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