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趣解商業,作者 | 文晖
随着大模型從通用到産業化應用,國内頭部廠商紮堆擠上賽道,通用大模型和垂直大模型的創業如火如荼。
衆多科技公司、智能學習公司、在線教育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大模型,并将其結合自身業務場景落地應用,衍生出 AI 大模型加持下的學習機、翻譯筆、虛拟口語私教等多種軟硬件教育産品。
如作業幫近日推出 " 金牌輔導法 " 學習機,品牌宣傳主打 "AI 黑科技 ";一個月前,作業幫也加入了 " 大模型競賽 " 隊伍,發布了自研銀河大模型。
網易有道虛拟人口語私教 "Hi Echo" 的應用和小程序均上線,目前對用戶免費開放。隻要英語學習者打開軟件,就會出現一位 " 女老師 " 和自己一對一口語交流,使用過這款軟件的用戶,把它親切地評爲 " 國産 Call Annie"。雖然 "Call Annie" 更像一位 AI 助理,網易有道出品的這款産品是地道的學習軟件。
種種現象都表明,在衆多玩家的 " 大模型競賽 " 中,AI 技術在向教育多場景不斷地擴展。
群雄逐鹿大模型,競争千億市場
今年 5 月,科大訊飛發布星火認知大模型 1.0 版本,現場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介紹," 大模型 +AI 學習機 ",可以讓 AI 像老師一樣批改作文,像口語老師一樣實景對話。" 這兩項功能的升級将會促進語言學習再上一個全新的台階。"
3 個月後,科大訊飛發布的大模型升級到 V2.0 版本,AI 學習機也在口語對話、作文助手、百科問答、數學輔助等功能之外,新增了編程空間、創意畫闆等功能。
圖片來源:發布會直播截圖
" 十年磨一劍 "、長期在 AI 技術保持領先投入的百度(9888.HK),在 5 月也 " 躬身入局 " 智能學習模塊。其旗下小度科技正式發布 " 小度青禾 " 智能學習手機,産品搭載小度靈機大模型,專門服務于青少年課外教育。在今年 10 月的百度世界大會上,小度科技再發布家庭教育産品 " 小度青禾 " 學習一體機,預期該産品将于 2024 年夏季上市。
如果說科技公司依托大模型推出學習硬件是 " 順手而爲之 ",教育隻是其應用場景之一;那麽,智能學習公司、在線教育公司,甚至傳統學習硬件企業也紛紛推出自己的大模型,則直接體現出了 AI 教育競争加劇的趨勢。
7 月底,網易有道 ( DAO.US ) 推出教育領域垂直大模型 " 子曰 ";随後其在 8 月一口氣發布了 " 子曰 " 教育大模型首次落地的硬件産品——有道詞典筆 X6 Pro,有道詞典筆 S6 和有道聽力寶 Pro 三款新品。
8 月,在好未來 20 周年直播活動中,好未來 CTO 田密正式宣布公司自研的數學領域千億級大模型 MathGPT 正式上線并開啓公測;10 月,傳統學習硬件企業讀書郎也舉辦了教育大模型發布會,推出了搭載大模型的新款 AI 學習機 C60。
不過短短半年的時間,智能學習市場就随着大模型的應用下進入新一輪了 " 群雄逐鹿 "。而衆多企業争相推出搭載大模型的産品,也與巨大的市場規模密不可分。據多鲸資本發布的《2022 年中國教育智能硬件行業報告》顯示,學習機憑借着适應在家學習場景、滲透率高等特點成爲教育智能硬件中的競争重點;中國 K12 教育智能硬件賽道增長潛力巨大,預計 2024 年達近千億規模。
圖片來源:多鲸資本
從電商平台的數據中,也能看出搭載 AI 的學習機有多 " 火熱 "。京東平台數據顯示,今年 "618" 活動開啓 10 分鍾,學習機成交額就同比增長超 100%;抖音電商榜單亦表明,截至 6 月 18 日 24:00,位居學習機熱賣榜單第一的學而思品牌銷量達 5.5 萬台,累計交易額 2.5 億元。學習機在 " 雙 11" 期間的熱度依然不減,據 10 月 23 日京東發布的數據顯示,京東 " 雙 11" 開售 10 分鍾内,學習機成交額同比增長超 3 倍。
圖片來源:抖音截圖
僅學習機一個應用方向就有這麽好的市場表現,也難怪衆多企業對大模型都非常 " 動心 "。
産品面臨同質化,幾家歡喜幾家愁?
雖然市場前景看似光明,但教育大模型在商業化應用中仍會遇到挑戰。
目前,除了網易有道虛拟人口語私教等少量軟件産品,教育大模型的主要應用場景還是面向 C 端消費市場的硬件産品。而當衆多企業都在推出學習硬件時,産品的同質化競争也不免會出現。
據咨詢公司 Frost & Sullivan 預計,到 2025 年,國内學習機出貨量将達 726 萬台,以滿足井噴的需求;但企業們提供了足夠的産品,卻更加劇了家長們的 " 選擇困難症 "。
" 步步高、小度、訊飛、學而思、作業幫等等,市場學習機産品我都看了一遍,從售價、助學資源、亮點功能多個維度去對比哪款性價比更高。但是,因爲本身對科技産品不是很熟悉,對各家宣傳的功能沒有概念,僅是憑借功能介紹去篩選依然很困難。" 北京一位學生家長李女士說道。
圖片來源:京東截圖
在消費者眼中,市場上的學習機産品同質化,主要還是聚焦在優質内容、AI、護眼等産品功能方面;但對衆多做 AI 學習産品的公司來說,最大的競争還體現在渠道同質化上。
如步步高、讀書郎等傳統學習硬件企業在線下的競争比較激烈;而科技公司、智能學習公司、在線教育公司在線上渠道直接 " 正面交鋒 ",如科大訊飛、小度、網易有道、好未來、作業幫等。同質化渠道就會衍生出高投放、高退貨率、渠道亂價等多種問題,給企業帶來競争壓力和挑戰。
在産品與渠道等同質化競争因素下,投入自研大模型的企業也顯示出了 " 幾家歡喜幾家愁 " 的不同境遇。
據 8 月科大訊飛(02230)發布的 2023 财年上半年度報告,公司上半年教育領域産品收入爲 24.21 億元,同比上一财年同期增長 4.0%。其中,教育産品服務上半年收入爲 22.9 億元,同比上一财年同期增長 3.6%。
科大訊飛稱 " 星火認知大模型發布後,2023 年 5 月 -6 月,公司 C 端硬件 GMV(商品交易總額)創曆史新高,同比翻倍增長。其中,搭載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的訊飛 AI 學習機 GMV 在 5 月和 6 月分别增長 136% 和 217%。"
圖片來源:百度截圖
10 月 26 日,好未來(TAL.US)公布其截至 2023 年 8 月 31 日的 2024 财年第二季度未經審計财務報告,淨收入從上年同期的 2.94 億美元上升到本季的 4.12 億美元,同比漲幅爲 40.1%;歸屬于好未來的淨利潤爲 3790.2 萬美元,上年同期歸屬于好未來的淨虧損爲 78.7 萬美元。
圖片來源:報告截圖
但同樣也 " 加注 " 搭載大模型 AI 學習機的讀書郎則沒那麽 " 歡喜 "。據讀書郎(2385.HK)半年報顯示,公司 2023 年上半年實現收入 1.26 億元,同比下降 51.5%;其中,學生個人平闆業務和可穿戴産品業務收入齊下降,學生個人平闆業務收入同比下降 54.8% 至 1.04 億元。
圖片來源:公告截圖
讀書郎也 " 毫不避諱 " 地在上述兩個産品業務收入減少的原因中提到了 " 其他行業的企業加入教育電子行業,使行業的競争壓力加劇 "。
教育大模型一定要 " 重金 " 自研嗎?
不僅 " 行業内卷 ",對企業來說自研大模型也是一個 " 卷自己 " 的過程,幾乎等同于一樁費錢、費時、費力,還不能保證穩賺不賠的生意。
網易有道 CEO 周楓就曾說道:" 做大模型最大的挑戰是成本,現在的成本還是偏貴的。如有道翻譯大模型内部版本,就比原來的翻譯貴 20 倍。成本隻能通過在工程上不停地努力,與合作夥伴不停地創新才能夠去降低。"
但盡管成本 " 高昂 ",還未必能獲得更高的收入,衆多玩家仍然堅持重金自研,這又是爲什麽?
第一,教育大模型确實具備高價值。誠如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防科技大學教授王懷民所說," 大語言模型是支撐智能教育的最新技術手段,值得持續的關注。"
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郭毅可,也強調了人工智能對教育的根本性影響。他曾分享說:" 聰明的我們應該用我們創造的智能機器去培養更聰明的人,這樣他們就能創造更聰明的智能機器。這是一個健康的循環,也是人類的進步。"
第二,企業也需要跟上創新趨勢、避免被落下。在周楓看來,持續創新可能形成競争優勢,但是原地不動最多半年任何公司都不會再有先發優勢。" 大模型研發就是需要團隊不停止努力,如果有人能夠訓練出真正有壁壘的模型,就會形成競争優勢,至于能不能成爲長久的優勢我們也在觀察趨勢。"
第三,教育大模型仍未有 " 最優解 ",是需要自己做的根本原因。" 有道非常關注這一技術趨勢,我們認爲大模型非常重要,一開始就定下來要做大模型在智能學習方面的應用。但是我們找了一圈,把所有公司都聊了一遍,發現沒有适合的解決方案,所以決定自己去做了。" 周楓曾表達過這樣的無奈,但同時他亦表示," 有道非常擁抱開源,如果哪一天開源項目很成熟,我們一定會用 "。
由此來看,因爲教育具有 " 複雜性 ",應用在教育領域的大模型似乎也很難完全标準化,因此許多公司選擇自研;同時,他們當然也希望乘上 " 大模型的東風 ",爲品牌未來發展塑造想象力,爲企業追求更高收益。
但歸根結底,業界仍需警惕 " 大模型泡沫 ",尤其是對營收增長放緩的的企業來說,更需要思考是否有必要投入大量成本來自研大模型。
參考資料:
1.《教育硬件開卷大模型,邊界在哪?》,财經網 2.《售價近萬,遭瘋搶賣斷貨:雙減下的學習機,能撐起家長的希望嗎?》,快刀商業評論 3.《觀點 | 高度競争的學習機市場,未來格局将如何?》,多知網 4.《教育雙巨頭轉型曙光已現:新東方單季淨利達曆史峰值九成,好未來扭虧》,華夏時報 5.《拼不過同行?讀書郎上半年收入腰斬,競争壓力加劇》,香港财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