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 7 月 27 日電 題:廣汽豐田裁員,合資車企銷量下滑轉型刻不容緩
作者 張翔 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産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
張翔
近日,廣汽豐田裁員千人引發關注。廣汽豐田有關人士回應稱,此次是對勞務派遣性質員工的調整。
盡管廣汽豐田回應稱裁員是根據市場形勢合理、适時調整生産安排,并非外界報道中的銷量下滑,但廣汽豐田 2023 年銷量有所下滑卻是不争的事實。根據廣汽集團的産銷快報,上半年廣汽豐田累計銷量爲 45.28 萬輛,較 2022 年同期下滑 9.48%。6 月,廣汽豐田以 8.72 萬輛的銷量實現了 18.5% 的環比增長,但同比卻下滑了 13.55%。
因此,筆者認爲廣汽豐田裁員肯定是和銷量下滑有關的,因爲銷量下滑以後,工廠訂單就少了,工廠訂單少了以後,就必須要壓縮生産線,不然它賣的每一輛車所分攤的成本就會高,會導緻它的利潤下滑甚至虧損。裁員以後它就有可能關閉部分生産線,保證企業利潤。
不過,銷量下滑的并非隻有廣汽豐田,很多合資品牌的銷量 2023 年都有所下滑。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汽車市場研究分會 ( 乘聯會 ) 廠商零售銷量數據,1-6 月,廣汽豐田銷量爲 429662 輛,同比下滑 5.2%;上汽通用銷量爲 412826 輛,同比下滑 11.8%;東風日産銷量爲 336129 輛,同比下滑 24.9%、一汽大衆銷量爲 838723 輛,同比下滑 2.8%。原因則和汽車行業的轉型分不開。最近幾年,中國一直在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并且制定了包括 " 雙積分 " 等一系列的政策來引導企業向新能源車轉型。而合資車企的主要優勢在傳統燃油汽車,新能源汽車一般都是本部在海外研發中心研發。而在海外市場,新能源汽車長期以來并沒有得到日韓美歐的重視,起步比較晚。因此合資車企搞新能源汽車,它的技術水平跟中國本土的自主品牌有一定差距。甚至有一些車企搞油改電,隻是對它的生産線做一個小的改動,把油箱發動機去掉,換成電池驅動電機,結果賣的并不好。
而現在由傳統燃油車向新能源車轉型的趨勢已日益明顯,市場也發展起來了。中國新能源車産銷連續 8 年全球第一,中國的新能源車技術水平大幅度提高,也擁有了全球最完善的新能源車産業鏈。
而合資品牌要想走得更好,也必須加大對新能源車的重視。現在合資車企也已經意識到了這一問題,大衆、豐田等都在大量推出全新的新能源車型。總之,由傳統燃油車向新能源車轉型是大勢所趨,拖得越晚,合資車企可能面臨的銷售情況就越慘淡。 ( 中新經緯 APP )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産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内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宋亞芬
作者:郭晉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