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陳熊海
" 參考工資 4800-7500,包吃包住 ""15-22 元 1 小時,貨源充足,出糧準時,無淡季 "。
當春節的氣息逐漸淡去,廣東省東莞市厚街鎮上的白濠廣場熱鬧了起來。
這些天來,不少廠裏的人力資源負責人和勞務中介擺牌招工,最多時有将近 10 塊牌子。
在廣場上等待招工的求職者 陳熊海攝
這裏的工廠,以五金、皮具爲主,尤以電子廠居多,這與東莞在電子領域 " 世界工廠 " 的地位相對應。
距此僅 1 公裏的虎門高鐵站,近日出站人流密集,周邊重現堵車盛況。大抵是因爲春運結束," 世界工廠 " 的産業工人集中返崗。
于是每年春節、正月即将結束那段時間前後,成爲東莞的招工旺季。
經濟學家反複強調 " 中國制造 " 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可 " 中國制造 " 中的求職者,能在這個春季,找到一份自己滿意的工作嗎?
" 進廠隻是過渡 "
将近 60 歲的老劉(化名),是時代周報記者在白濠廣場遇到的一個求職者。他在一塊皮具廠招工牌前停留了許久,時不時與現場負責人交談幾句。
老劉身經百戰,進過上百家工廠,自己也湊錢開過廠,最後經營不善,隻好繼續打工。
老劉工作至今已有 32 年,其中東莞就有 20 多年。在皮具手袋制造這一行業, 20 年的從業經曆,算得上這一領域經驗豐富的技術工了。
正因如此,他目前的工資也相對高,拿到手有将近 7000 元一個月。
事實上,老劉在前一天已找到春節之後的第一份工作,那是橋頭社區的一家工廠,同樣是做皮具加工。
老劉說,做皮具加工,要細緻,做得快,他是熟手,所以在工廠工資較高。
一家電子廠的招工廣告 陳熊海攝
不過,老劉第一天就對工廠的産品和管理不滿意,萌生退意,這也是他路過白濠廣場再次尋找新工作的理由。
" 那家工廠也不是很差,但是不注重管理,産品品質也不高。自己按以往經驗制作皮具時的一道工序,老闆不讓做,省略了,後來因此影響了質量。" 老劉說。
對于老劉這樣的技術工,更多不是工廠挑自己,而是自己挑工廠。老劉說,他能否在一家工廠呆的久,最重要是看工廠的管理水平。
" 管理人員、員工的素養,工作準時,生産第一,保證質量,這些都很重要。老闆要了解一線工人,知道一線工人在想什麽,這樣才能留住員工。" 老劉說,在自己進過的上百個廠裏,隻有 3 家管理水平達到了自己預期。
對于這樣的小廠而言,想要有好的管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将近 20 年前,老劉投資 12 萬元,開了一家生産手袋的工廠。按他自己的說法,最後管理不善,翻車了。" 當時受了 20 多處傷,差點沒命,因此後來把廠關了。"
後來,老劉去各種企業打工,才慢慢摸索出管理之道。他說,如果現在自己當老闆,會少賺一點,給工人的福利多一點,盡量把人留住。
現如今,老劉還有二次創業的想法,不過,這一次他并不想從事他所熟悉的皮具手袋行業,而是想利用自己作爲技術工的優勢,再工作兩年,攢錢退休,開一家個體戶做辣椒醬生意。
老劉是重慶人,家裏有祖傳的辣椒醬配方。據他說,自家做的辣椒醬比市面自己吃過的都好吃。兩年後,老劉就打算拿着這些年攢的錢,注冊個體戶,再去自己以前工作過的工廠食堂招徕生意。
" 很多農民 60 歲以上還在種地、養豬,辣椒醬也就是小本生意,也不會怎麽虧,請幾個人也用不了多少錢,談不上辛苦。" 老劉對未來将從事的領域,充滿信心。
對老劉而言,如今進廠,隻是退休前的過渡。對 20 多歲的小蔣(化名)而言,進廠同樣是過渡。
因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小蔣進了虎門一家電子廠 " 搬磚 "。她明确表示,流水線太枯燥,自己熬不了幾天,等有合适的工作後便辭職。
春節後隻招到兩個人
在白濠社區,隻有兩種類型的區域:工業廠房、住宅區。住宅大部分又是村民自建房,僅有少量商品房小區。生活服務也都以小店爲主,大型商業離此地 5 公裏以上。
這是東莞乃至深圳大部分以制造爲主的區域的基本形态,即便是世界級企業富士康,周圍也被大量城中村的自建房包裹。對小企業而言,工業廠房與城中村犬牙交錯,相互混雜,便成爲常态。
一家生産數據線的企業,就栖息于此。
這家企業,在社區内一棟名爲創電大廈的 6 樓,面積隻有 600 平方左右,規模大小更像一家生産服裝的小作坊,隻是,他們幹的是代工手機數據線材,沒有自己的品牌。
這家電子廠的生産車間 陳熊海攝
手機線材的生産,最主要的工序是兩端的接頭和中間的膠線相連接,經過注塑、測試、紮線等流程,便被生産出來。
爲這家企業招工的蔡小姐,最近每天都會出現在白濠廣場。她向時代周報記者說,2022 年,因爲東莞這邊的客戶多,企業從中山搬到這裏,工人也都是去年新招的。正常情況下,企業有 15 個左右工人負責生産。
今年大年初九,企業正式開工,僅 4 名工人當天到崗,之後又有 2 名工人陸續返崗。因此,近期需招聘 9 人,才能維持正常生産。
" 新員工培訓期 22 天,底薪 2100,加班費每小時 16.2 元。如果每天幹 11 個小時,每月幹 22 天,員工到手能有 4600 多塊錢。企業包吃住,一日兩餐。" 蔡小姐說。
按照這樣的薪酬待遇,這家企業在春節後的招工情況也未達預期。蔡小姐說,從初九到如今 20 多天,企業隻招到兩個人。" 有十幾個人陸續進來,但隻幹了半天到一天就走了,流動很快。"
電子廠生産的數據線樣品 陳熊海攝
蔡小姐分析說,春節後九成以上工廠都在招工,求職者可選擇的崗位比較多," 聽到别的地方待遇和工作條件好,肯定要再去試一下,在我們看來,這也是正常現象。"
對年齡而言,蔡小姐希望盡量能招更年輕的工人,學起來更快,如果是年紀大的工人,就要是做過這個行業有經驗的熟手。
40 多歲的老梁(化名),是這家企業的熟手之一,也是現在的生産主管。
老梁以前在貴州老家修家電,2007 年出來打工,進了深圳沙井一家電子廠,工資僅有一千多元。工作 5 年後來到東莞,輾轉多地,去年才來到這家企業。
" 現在的年輕人,怕進廠。很多人幹個半天一天就走了,以前我找工作的時候,大家都很穩定,在一個廠一呆就是幾年。現在的小孩子,家裏經濟條件比我們那時候好,自己賺錢自己花,幹得不舒服就走了,不像我們那時候還要給家裏寄錢。" 說到招工難,老梁也歸咎到一部分時代變化和經濟原因。
老梁直言,從 2015 年之後,自己去過的企業基本都出現了 " 用工荒 " 這一問題。" 現在企業的員工流失率有 50%,每年春節之後就換一茬,這對企業的生産和經營管理影響很大,最主要是訂單無法按期完成。"
因此,老梁在給企業負責人報産量的時候,隻能根據手頭現有的人來報,以免影響客戶對訂單的預期。
技術升級的前景
小企業拼盡全力招工,大企業的招工則輕松很多,其中的根本原因是,大企業春節後的員工流失率并不高。
一家規模達 2000 多人,生産電子産品電池和動力電池的企業相關負責人魏先生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初八到初十,企業的返崗比例達 85%,正月十五之後,企業有将近 90% 的員工返崗,因此,企業目前需要招聘的崗位約 200 個。
爲了滿足企業的招工需求,東莞市相關政府部門也沒閑着。
東莞市人社局将 2 月定爲 " 春風行動暨就業援助月 ",爲東莞企業、異地務工人員牽線搭橋。2 月初,該局就在廣西玉林舉辦了專場招聘活動,精選和推出 5.17 萬個招聘崗位,涉及 1087 家優質企業。
東莞在異地舉辦的招聘會 來源:東莞人社
對于企業用人需求如此積極,無外乎制造業是東莞的經濟支柱,第二産業增加值達 6500 多億元,占 GDP 比重将近六成。
但類似老梁所在的僅有十幾個人的小規模企業,招工難度顯然更大。
" 公司對技術工的需求逐年增長,目前普工占公司員工比例約 6 成,其中,技術工在普工中占比約爲 10%。這是由于,公司對智能制造投入不斷加大,提升了電芯生産及電池裝配自動化技術。今年春節後,企業招聘的崗位主要面向大專以上技術工人,減少了普通産業工人的需求。" 魏先生說。
他表示,在近幾年的招聘中,企業也提升了招聘普工的學曆和學習能力門檻。對在職的普工而言,企業也會組織成人教育,提升普工的整體素質。
老梁所在的工廠,現在機器的使用比例高于十幾年前,但更多的是如同電動縫紉機式的機械,代替了人工縫紉,真正實現自動化升級的部分并不多。主要工序,比如轉換頭和線材的連接,則更依賴于人工。
因此,産線上除了他自己較爲了解産品工藝和流程外,更多是僅僅幹過幾個月的普工,這也導緻企業利潤率不高。" 現在一條數據線企業隻能賺 3 塊錢,利潤隻有 5-10%"。
或許,技術升級後,幾名工人就可以勝任數據線的全自動化生産。
而産業升級的背後,則需要技術培訓和職業教育,爲 " 中國制造 " 發光發熱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