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彥舟
卸下被傳統婚戀觀固化的螺絲釘
在開播的第 12 天,《愛情而已》拿下了豆瓣 8.3 的高分。
近 3 萬人參與打分、一星率僅僅 1%,可以說,《愛情而已》是整個 3 月劇集裏最大的赢家,同時也讓「姐弟戀」重返讨論熱場。
近幾年的國産影視劇 CP 從不強調年齡差,或是蘿莉與霸總、大叔的固定搭配,到有意識地向「姐弟」戀愛的發掘,「年下戀」題材呈現井噴狀态。
去年,熒幕誕生了新一批「姐弟戀」題材:楊幂和許凱的《愛的二八定律》、Angelababy 楊穎和賴冠霖的《愛情該有的樣子》、金晨和王安宇的《熾道》、江疏影和彭昱暢的《女士的法則》、秦岚和王子異二搭的《芳心蕩漾》,其豆瓣評分都在五到七分浮動,沒能跳脫出刻闆印象的「僞姐弟戀」難以挑起話題。
而剛結束點映的《愛情而已》,爲國産劇「姐弟戀」開辟了新路子。當「姐方」不再是千篇一律的踩着高跟鞋、穿着浮誇的職場精英,當固化的預設形象被打破,愛情的發生多了更多種可能。「姐」與「弟」的區别,重點不在于年齡,而在于其象征意味。無關年齡、無關職業,就剛好是因爲愛情而已。
随着新一波熱度的到來,微博熱搜裏,姐弟戀、年下戀相關的讨論已貢獻達數十億條閱讀量。讓觀衆嗑昏頭的姐狗 CP 到底爽在哪?又是什麽在爲成功的熒幕姐弟戀加碼?
「年下」的進階之路
「年下」沒有被歲月和世俗包裹過的痕迹。
近三年的姐弟戀題材,根據男主人設就能大緻預判整部劇的大緻走向。究竟是裹着獨立、清新外衣的「速食」戀愛,還是真實接地氣、一切皆有迹可循的生活式戀愛,往往隻需一個男主。可喜的是,我們能看到犬系男主形象由「懸浮」到「真實」的轉變。
2020 年春節爆火電視劇《下一站是幸福》的男主角元宋,一名自力更生的富二代,外表、能力出衆的設計天才。從第一集對女主賀繁星産生情愫開始,他就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猛烈攻勢追求女主角,始終是主動的一方,推動完成了劇裏男女主大部分親密戲碼的 KPI。
元宋過分完美的男主角人設背後,是編劇精準出擊營造一個迎合女性想象的「犬系男友」的努力,但恰恰模糊了姐弟戀背後的情感意義和「姐姐」所面臨的現實困境。
「元宋」這一人設完全是時下大熱的「小奶狗」和「小狼狗」的類型結合體——專一、忠誠、年輕、有活力、有着區别于高冷霸總的熱情屬性、毫不掩飾對伴侶的依賴和需要、愛情至上,在近幾年的女性審美和影視市場中備受歡迎。
這種歡迎一定程度上是女性話語權提升的表現,「奶狗」或「狼狗」這類寵物詞暗示着女性在這段關系中占據主導地位,女性的情感表達也越來越自由、越來越開放。比起飽受争議的「中年油膩男」,女性更願意欣賞充滿青春荷爾蒙的少年。
觀衆對于「犬系年下男」的喜愛,也促成了「姐弟戀」在社會輿論上的另一種正面呈現。與弟弟談戀愛,是成熟女性具備獨特魅力的側面佐證。
此時,「年下男」的形象就具有了先天的吸粉優勢。越是要展現姐弟戀的特質和動人之處,越需要真實的人物性格和相處細節作鋪墊,就越呼喚着一個立體的「弟弟」形象。
《愛情而已》中吳磊飾演的宋三川,就是這樣一個前所未有的立體形象。簡單來說,就是成熟度高。
宋三川與梁友安的發展并不是傳統向荷爾蒙爆棚的「小狼狗撲倒姐姐」,兩個人也沒有迅速地一見鍾情、拍拖,而是細水長流式的陪伴與成長,陪伴着彼此越過職業的困境,同時也慢慢走進了彼此的心。
在人物塑造和故事背景的打磨上,《愛情而已》都和觀衆保持着不遠不近的距離。既能讓人代入,又給足了發散想象的空間——這種恰到好處的距離感,能極大程度地縮小觀衆在追完劇回歸現實的落差感。
一條與衆不同的「姐狗線」就此誕生。由此,「年下」的優勢才徹底且全面地展現出來。
流量密碼,關鍵在「姐」
「姐」方人設的轉型,是國産劇姐弟戀的重大突破,也是拿捏熱度的關鍵。
作爲眼下最時髦的姐狗 CP,宋三川與梁友安這一對精準避開一衆雷點。
回顧國産劇姐弟戀中的「姐姐」角色,主打獨立與高級,滿臉寫着「我很成功」,和普通人絕不沾邊。
比如《愛的二八定律》裏 4 集換了 15 套頂級高定的秦施,比如《三十而已》中拿着一萬五月薪卻交着每個月八千五百塊錢房租的王漫妮,這些踩着高跟的「姐」,散發魅力依靠的是普通打工人根本無法想象的高消費,「展示專業全靠吼,解決問題都靠動手」。
而《愛情而已》,把「姐」落到了實處。
一句話:戀愛時是姐,其他時間是「社畜」,是「蝼蟻」,是有能力但卑微的打工人。
作爲總裁特助的梁友安穿着平底鞋出場,從不對人頤指氣使,無論是見老闆,還是見客戶都得低聲下氣。在活動現場出外勤,她叮囑下屬:「有急事别發微信」。因爲是項目執行人,所以如果發生任何意外,她就是第一責任人。活動現場忙起來腳不沾地,哪還有空拿手機?這種情況過于真實。
在俱樂部球員鬧小情緒、不認真對待比賽時,梁友安「恨鐵不成鋼」的心情達到頂峰,賽後沖進更衣室怒砸球拍;年輕代言人偷窺胸口,她卻沒有當下挂臉發作,而是事後與對方面談。潛台詞:公司能把你捧上去,也能随時把你摔下來。
「姐」的雷厲風行不是演出來的,而是靠一個個細節堆起來的。
這才是我們身邊真實存在的「姐」。沒有十七八歲青春期少女的沖動和魯莽,也不像中年的「姨」、「爹」那般疲憊感和爹味深入骨髓。比起弟弟,更顯沉穩、自洽。
無論社會地位高低,「姐姐」們該擁有的是豐富的閱曆、對于事物清醒理智的判斷。而戀愛,是姐姐在理智判斷之下絕不可能放在第一位的東西。
姐姐選擇拒絕,是趨利避害的本能驅使;
由拒絕到接納的轉變,是姐姐用愛情抵抗現實的勇氣,更是觀衆想看的年下戀精髓。
姐狗文學照進現實
姐狗模式,有迹可循。
2005 年的一部韓劇《我叫金三順》火遍大江南北,成功打造出一位經典的姐弟戀女主。
金三順微胖、甚至有點粗魯,但她擁有最珍貴的品質——樸素又蓬勃的生命力、自尊自愛。面對帥氣多金的「年下男友」,「姐」用的自身閱曆和歲月沉澱出的人格魅力讓對方解開心結、找到熱愛生活的秘訣。
在爆款韓劇《經常請吃飯的漂亮姐姐》的帶動下,2020 年迎來了國産劇姐弟戀元年。先有宋茜、宋威龍主演的《下一站幸福》打響姐弟戀名聲,後有聚焦「30+ 女性」的現象級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橫空出世,網友口中的「中女時代」來臨。
2022 年到 2023 年,電視劇市場 「姐弟戀」題材内容明顯增多,上新頻率越來越高,歸根結底還是在于消費市場的支撐。姐弟戀兼具純愛與話題屬性,因而成爲愛情劇與現實題材在發展路徑上的共同選擇。
女性是愛情劇的主流消費群體,姐狗 CP 盛行,也是在滿足這個消費群的戀愛幻想。
随着年輕人進入婚姻的年齡整體後移,戀愛市場的男男女女覆蓋了更多年齡層。再加上女性受教育程度和認知水平的提升,更多女性人格獨立、經濟獨立,且有清晰的自我發展規劃。相較早期社會更推崇的「傻白甜」女主,成熟、知性、情緒穩定、拒絕「戀愛腦」的「姐姐」們展現出别樣的女性魅力。
打破傳統婚戀觀束縛的新生代,在追求愛情的戀愛的過程中,也在不斷地重塑愛情觀。年齡的概念在兩性關系中變得越來越模糊。
探探發布的《95 後戀愛報告》數據顯示,在受訪群體中,有 62.8% 的受訪者能夠接受姐弟戀,且受教育程度越高,對姐弟戀的接受程度就越高,研究生以上學曆的人群接受比例達到了 74.5%。
圖片來源:《探探 95 後戀愛報告》
根據 2022 年杭州婚姻登記大數據,男性平均初婚年齡 28.8 歲、女性 27.5 歲,與 2021 年相比分别推遲了 0.3 歲和 0.4 歲。更引人關注的是,女方大男方 1-4 歲的占女性結婚總數 19.31%,「姐弟戀」比例連續第三年上升。
# 姐弟戀能有多快樂 #、# 姐弟戀可以接受的年齡差 #、# 姐弟戀比例持續攀升 # 等是微博的常駐話題,閱讀量可以在短時間内輕松破萬、甚至過億。
于是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勇于打破桎梏。
姐姐們在感情中受到傷害時,多數情況會選擇主動結束關系,分手後潇灑轉身不再糾纏,再通過自身努力獲得事業和愛情的第二春。這和以往電視劇建構的忍氣吞聲、面對傷害無力回擊的女性形象有所區别,可以看作是一種社會的進步。
由此不難看出,「姐弟戀」的劇集增多,很大原因在于背後的市場擴大。而将這種戀愛模式呈現在劇集中,它的「爽」點除了甜甜的戀愛,還帶着對傳統社會規訓的反叛。「姐姐」負責打破女性在婚戀中的面臨的傳統壓力,「弟弟」攬下解決「抗壓需求」與「自我擔當」的重擔。
從某種意義上說,「姐弟戀」放大了愛情中的包容性和平等性,是對愛情千百種想象中尤爲浪漫的一種。
1 号結語
随着社會的發展和女性意識的覺醒,姐弟戀将成爲經典且永不過時的話題。
對姐弟戀的探讨,《愛情而已》提供了更爲細膩、更生活化的場域。但 1 号認爲,國産年下戀不妨再大膽點,盡情去描繪愛情的千百種樣貌。
愛情本來的樣子是什麽?
近日重映的《泰坦尼克号》說,愛能跨越階級鴻溝;《簡愛》,教我們平等而體面地愛人;毛姆筆下的愛情,是「我從來都無法得知,人們是究竟爲什麽會愛上另一個人,我猜也許我們的心上都有一個缺口,它是個空洞,呼呼的往靈魂裏灌着刺骨的寒風,所以我們急切的需要一個正好形狀的心來填上它,就算你是太陽一樣完美的正圓形,可是我心裏的缺口,或許卻恰恰是個歪歪扭扭的鋸齒形,所以你填不了。」
對于愛情,沒有人有百分之百的确切答案。
而真正好的影視作品,并不緻力于給出輕飄飄地給出答案,而是在花樣故事中推翻大衆已知的答案,松動教條化的螺絲釘,從而使得觀衆在退出虛構世界後用新的視角打量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