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知網 2 月 8 日消息,近日,北京市教委等七部門聯合發布了《北京市 " 十四五 " 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其中明确到 2025 年,北京特殊教育體系進一步完善,學前教育階段殘疾兒童入園率明顯增長,義務教育階段殘疾兒童入學率保持高水平,各區送教上門比例控制在 5% 以内。
《計劃》提出,要優化特殊教育學校布局。繼續推進特殊教育學校達标工程建設,各區均要建有一所從幼兒園到高中全學段銜接的十五年制特殊教育學校并根據不同學段、不同專業配足配齊特教教師。各區科學規劃、按需建設孤獨症兒童特殊教育學校或學部,繼續實施特殊教育學校學生雙學籍制度。
普通幼兒園要接收服務範圍内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和意願的殘疾兒童就近入園。确不具備接納條件的,由當地教育部門根據殘疾兒童及其家庭實際情況合理安置到特殊教育學校學前部或設有特殊教育資源教室的幼兒園、殘疾兒童康複機構附設幼兒園。
提出要擴大其普通高中的入學機會,有能力有意願接受普通高中教育的殘疾學生可就近就便申請入學。參照高考有關規定積極為殘疾學生參加初中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提供合理便利,随班就讀學生初中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可由所在學校認定。
同時,《計劃》表示要着力發展殘疾人中等職業教育。支持特殊教育學校職教部與普通中等職業學校合作開設符合殘疾學生特點和需求的專業,做好殘疾學生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支持有條件的高校面向殘疾考生開展單考單招。支持高校發揮學科專業優勢發展高等融合教育,做好殘疾人研究生教育,提高殘疾人受教育學曆層次。
在深化特殊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方面,《計劃》提出,要提高特教學校有效落實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标準實施能力。精準制定并實施個别化教育教學方案。強化校本教研,提升教學針對性與有效性,并制定北京市重度殘疾兒童送教上門服務管理辦法,明确送教上門課程實施要求,充分利用殘聯、衛生健康部門和街鎮等各方資源,合理安排教育、康複、保健等内容,實施定人、定點、定時、定内容的個性化送教服務,提高送教上門質量。
将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情緒行為障礙等特殊學生納入特殊教育服務範圍。将個别化教育計劃納入學校整體教育教學計劃,适當調整作業量與完成方式,使特殊學生最大限度融入課堂。健全特殊需要學生課後服務保障機制,提高課後服務覆蓋面和質量。
在完善融合教育專業支持體系方面,《計劃》表示,要支持北京市盲人學校建設市級特殊教育資源中心,發揮對全市支持服務作用。繼續加大學區融合教育資源中心和學校資源教室建設力度,每所融合教育學校均要建有特殊教育資源教室并配有特殊教育專職資源教師,每個學區均要建有融合教育資源中心并配備專業團隊。制定北京市特殊學生助教陪讀管理辦法,加強規範管理。
在打造高水平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方面,《計劃》提出,要多渠道增加特殊教育專業教師供給。完善特殊教育學校教師配備,在核定的中小學教職工編制總額内,統籌調配編制資源,加強特殊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同時,各區公開招聘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崗位增設特殊教育教師崗。
要強化特殊教育師資培養培訓。擴大普通高等學校特殊教育專業招生規模,推動高等學校師範類專業開設特殊教育必修課程。持續提高特殊教育教師待遇。績效工資分配向特殊教育教師、從事随班就讀工作的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傾斜。教師職稱評聘和表彰獎勵向特殊教育教師傾斜。
此外,《計劃》還提到要促進信息技術與特殊教育深度融合創新發展。增強數字化對特殊學生成長各階段的賦能,着重提升師生信息素養,推進特殊教育學校智慧校園、智慧課堂建設,創新信息技術賦能特殊教育場景應用,努力實現精準差異化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