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發布會大家都看了吧!
雷總這次上來沒有再開故事會啊,一上來賺足大家眼球的,是雷總已經預熱了許久的 Xiaomi HyperOS(小米澎湃 OS)
之前網上對雷總率先放出的小米澎湃 OS 架構圖,網友們也有讨論啊,甚至還有大神畫出了自己的理解。
從架構上看,小米澎湃 OS 在底層整合了自研 Vela,負責實現互聯。應用服務層依然兼容安卓。
和之前 MIUI 深度定制安卓系統的思路不同,安卓系統本身在小米澎湃 OS 當中的占比小了很多。
>/ 圖片來源:微博 @數碼閑聊站
自研好不好不能光看圖嗷,如果這兩天大家刷過了其他博主的上手視頻,視頻評論倒是都在說這次小米澎湃 OS 是真不卡,小米高端成了。
>/ 視頻來源:B站 @花生說
話雖然是這麽說,但發布會上說的小米澎湃 OS ,還是有點不一樣的。
在雷總介紹完小米澎湃 OS 的大框架之後,太久不見的金凡老師閃亮登場!爲我們講述了小米澎湃 OS 到底能幹些啥。
簡單來說,小米希望 HyperOS 可以匹配自家各個品類、不同處理器的産品,所以不管是高算力設備還是輕量設備,響應的延遲和精準度都需要做到統一和兼容。
小到運行空間隻有 64KB 的 Mesh 模組,大到 24GB 的手機平闆設備,小米澎湃 OS 要做的,就是将生态内的設備全都兼容到一塊兒,保障到同一個系統底層上,充分性能釋放。
另一方面,小米發布了跨端互聯的架構—— HyperConnect,實現了小米自家生态産品的實時組網。
比方說拿平闆在戶外辦公的時候,總是要設置一下手機的熱點才能讓平闆連上網。
有了 HyperConnect 的加持之後,這個過程就變成了平闆直接調用手機模組上網不需要再手動設置熱點,省去了操作的麻煩。
除了網絡的例子之外,像攝像頭、鍵盤、遙控開關、電話等等功能,都可以在不同的設備上流轉使用,無縫銜接。
小米澎湃 OS 讓所有設備成爲一個整體,不分彼此互相協同使用。
小米澎湃 OS 還帶來了一個名爲 HyperMind 的主動智能中樞,它是一個會主動思考理解、服務用戶的中樞 AI 子系統。
根據金凡的說法,這玩意兒能通過自帶的 " 全模塊感知 ",學習和理解用戶的行爲習慣,進而自動執行任務,把設備在适當的時候調整到用戶心裏所想的狀态。
聽着好像有點玄乎,但在今年 AI 大模型井噴的環境下,好像也不是很難理解,反正多少有這麽點鋼鐵俠裏的全自動賈維斯管家的意思了。
昨晚發布會的開場聽完之後,托尼覺得小米澎湃 OS 對于用戶的核心體驗,是互聯互通 + AI 大模型這兩大關鍵點。
而我們可以率先體驗到 HyperOS 的地方,就在發布會後面介紹的小米 14 系列上。
評測很長,大家可以挑選自己關注的部分看,不用一口氣看完~
去年年底發布的小米 13 系列,那是給大夥兒留下了相當深刻的印象啊。
标準版小巧玲珑、性能功能一點不落;Pro 版配置拉滿,上代 12S Ultra 的 1 英寸主攝下放,幾乎沒有短闆。
托尼身邊的不少買了小米 13 的朋友,都直呼真香。
除了有手機帶出去被錯認成 iPhone 的經曆之外,小米 13 是真沒什麽可以挑的大毛病。
雷總這波向蘋果對标,是真的學到精髓了。
所以 13 都這麽香了,這次的 14 還能持續發力嗎?
咳咳,我知道大家很急啊,所以就先把小米 13 系列和 14 系列的參數對比圖先端上來了。
⬅️ >/ 向左滑動看 Pro 對比
升級的部分已經貼心的幫大家加了粗,大家可以左右滑動查看,很在意參數的差友可以 AB 一下~
聽了發布會的小夥伴應該也注意到了,今年的小米 14 主打的就是一個國産供應鏈的升級。
除了芯片 SoC 之外,這次小米把手機上的屏幕、相機、充電、工藝材料等絕大部分元器件,都采用了國産供應商方案。
所以托尼也很好奇,這次的小米 14 在自研創新上帶來的新體驗,到底有多不一樣。
這次咱們是提前上手了一台岩石青的小米 14 标準版,以及一台白色的小米 14 Pro。
我會領着大家從影像、性能、系統三大方向,來好好唠唠發布會上雷總所說的 " 越級對标蘋果 " ,到底靠不靠譜。
其實在外觀上,兩台手機不像之前小米 12 系列到 13 的變化這麽大,它們大體上沿用了小米 13 的設計。
如果你是傳統參數黨,你會發現 14 标準版的三維參數,是和 13 标準版一毛一樣的。
而外觀變化主要集中在了攝像頭模組的尺寸上。
14 系列的模組不僅是肉眼可見的大了一整圈,還在外圍鑲了一圈邊,取代了原先圓潤的設計,讓相機模組整體看上去更加硬朗。
對于手長的同學來說,小米 14 标準版的攝像頭模組可能會有一些頂到食指,不過它在邊緣的處理和握持感受上,還是保持了上一代的高标準。
>/ 講真,旗艦機一手在握的感覺不知道有多爽!
而 14 Pro 在外觀上的變化,有那麽一點出乎了托尼的意料,甚至還有些小米自己的硬核技術在裏面。
>/ 左邊爲小米 13 Pro,右邊爲小米 14 Pro
它從上一代的雙曲面設計,升級成了這一代的全等深微曲屏,終于是把 " 立邊 " 帶到了 Pro 機型上。
不得不說,小米這樣的處理還是蠻妙的,不僅是保留了直屏的觀感,又兼顧了曲面屏的握持,最重要的是把小米 14 系列的設計語言給統一了。
14 Pro 正面的屏幕與背闆玻璃的弧度做到了一緻,正面的屏幕不需要玻璃支架,實現了觀感上的窄邊框觀感,而且把曲面屏貓耳的問題也給解決了。
但實際想要實現這樣的效果并不簡單,想要讓脆性的材料達到富有彈性又不破裂的效果,就需要找到材料的應力集中點。
聽小米的小夥伴說,這款玻璃材料仿真建模的過程,小米花了很大的精力去做,需要一步一步調試。
需要首先将材料彈性提升至 1.5 倍,抗擠壓力提升 4 倍,最終實現無褶皺的四角深彎。
>/ 正面的四角觀感比前代要舒服很多
而 14 Pro 在屏幕上的另一個變化,是小米首次在手機上使用,維氏硬度達到了 860 HV0.025 (采用25g的試驗力,保持10-15秒,得到硬度值爲860)的自研龍晶玻璃。
它采用了納米級别的微晶體工藝,讓玻璃保持高透率的情況下,進一步提升耐摔和耐磨,以後再也不用擔心手機和鑰匙放同一個口袋被刮花了。
小米的這款龍晶玻璃不僅是做到了抗跌落,更難能可貴的是在跌落産生裂紋之後,能及時止損,不讓玻璃擴大碎裂範圍,讓手機仍然保持在可用狀态。
不僅玻璃是全新的小米龍晶啊,被它保護的屏幕也用到了小米和華星合作自研的全新基材——C8 低功耗材質。
這塊小米 14 系列兩台手機都搭載的屏幕,采用了專業色彩空間校準,屏幕峰值亮度來到了 3000nit,在觀感上并不亞于之前小米 13 Pro 上的三星屏。
與此同時,小米14 Pro 上還采用了 DC 和高頻 PWM 兩種護眼調光模式(小米 14 則采用全程 DC 調光),在對眼睛有刺激的藍光處理上,也要比别家更低一些。。。
講真現在國産屏幕的素質,是一點不比國外供應商的差啊。
接着我們來看看小米 14 Pro 的相機模組啊,它也是要比 13 Pro 大上了一圈,徕卡标的位置從原先低調的右下角,被挪到了相機模塊中間的醒目位置。
這樣的設計改動好壞是人雲亦雲啊,有人覺得沒上一代精緻,有人覺得更顯大氣了。
而這一代小米 14 系列的相機模組改動變化這麽明顯,也并非是沒有原因。
所以爲什麽這一代的相機模組變大了呢?
聰明小朋友應該已經察覺了啊,小米這次,再一次升級了鏡頭的規格。
這次小米 14 系列用到的徕卡 Summilux 鏡頭,是小米和徕卡首次将 F/1.4 - F/1.7 這個大光圈區間的鏡頭運用到手機上。
這是小米第一次能把鏡頭的規格和标準,做到徕卡認證的 Summilux 。
即使是強如小米 13 Ultra 的影像能力,也隻是用到了稍低一檔的 Summicron。
大光圈對于人像的虛化以及淺景深的氛圍營造,相信喜歡拍照的差友都不會陌生。
今年小米 14 Pro 把更專業一級的人像影像能力,很好的融合到了手機快門之上。
⬅️ >/ 向左滑動查看樣張
除此之外,小米 14 Pro 還把 13 Ultra 上的可變光圈功能升級融入到了這枚鏡頭中,給這次的 14 Pro 相機升級到了 1024 級( 自動模式下 )的可變光圈體驗。
不意外啊,小米這次可變光圈的結構大升級,進化到了這次和專業相機鏡頭同款的電控葉片門。
>/ 圖片來源:知乎 @秋元明
所以可變能力才從 2 級暴漲到了 1024 級。
據小米的小夥伴分享,爲了在這麽小的空間内做到這麽靈活的光圈變化,小米 14 Pro 的這枚相機光圈的單個葉片隻有 55 微米的厚度。
雖然看上去小米在這個小功能上花費了很多精力啊,但物理可變光圈的有和沒有,對于景深控制來說,比算法算的要自然太多了。
>/ 手機視頻黨狂喜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這次在 14 系列上用的主攝傳感器,來自小米推出的自主影像傳感器品牌——光影獵人 900。
這枚傳感器在尺寸上,确實不如上一代 IMX989 的一英寸,但在出片效果上還有很有潛力的。
尤其是人文樣張方面,這顆傳感器的原生高動态能力,配合徕卡第三代色彩科學的算法,讓手機出街拍照這事兒的門檻,進一步降低。
⬅️ >/ 向左滑動查看樣張
除此之外,這次小米 14 系列的兩台手機,在多攝一緻性上的表現驚豔到了托尼。
原先手機廠商很難解決的廣角、主攝、長焦之間白平衡不匹配的問題,在現在的小米 14 手機上,有了長足的改進。
⬅️ >/ 向左滑動查看樣張 ,從前到後分别是廣角/主攝/長焦
鏡頭切換之自然、主副攝顔色上的統一,要是不看焦段和參數,很難猜得出這是哪顆攝像頭拍出的照片。
之所以這次小米的變焦體驗能做到這麽絲滑、沒有割裂感,主要還是依靠了小米影像大腦中性能增強的融合光學模塊。
小米 14 中的圖像處理 ISP 能夠允許主攝和副攝同時工作,并進一步分析拍到的畫面需要用到什麽樣的測光、白平衡。
據我所知,iPhone 15 Pro 也是用這個方法搞定的多攝一緻性。
在所有攝像頭上統一了這些拍攝信息之後,再按下快門,得到的照片自然就不會再偏差太多了。
除了可變光圈和多攝一緻性之外啊,上一代 13Pro 飽受好評的長焦 10cm 超級特寫( 也就是長焦微距 ),這次繼續沿用在了小米14 系列上,還下放到了标準版機型上。
玩攝影的差友應該知道啊,長焦焦段的出片率還是挺高的,這顆 75mm 的徕卡浮動長焦,能實現 10cm 到無窮遠的超大對焦範圍,有那麽點單反鏡頭上 " 百微鏡頭 " 的意思了。
更大的光圈、更好的拍攝體驗、更好的光學性能,讓這代小米 14 Pro 的拍照能力,在沒有 1 英寸主攝傳感器的情況下,也很保證很高的出片率。
不管對于直出發朋友圈還是後期處理,小米 14 的影像部分,确實做到了 " 不讓你操太多的心。"
托尼可以負責地說,今年的 8 Gen 3 處理器,性能黨真的可以小小的狂喜一波了。
今年的高通骁龍 8 Gen 3 的 CPU 部分采用了全新的 1+5+2 ( 一個超大核心、五個大核、雙能效核 )的核心架構,超大核主頻提升到了 3.3GHz。
跑分環節,小米 14 的 8 Gen 3 拿下了 Geekbench 6 多核 6739、單核 2120 的高分,對比上一代 8 Gen2 多核進步較大,但和蘋果的 A16 處理器還是有一定差距。
大家喜聞樂見的安兔兔跑分,在這枚處理器上,也是首次突破了 200W 大關,不過看小分可以發現啊,這枚處理器在 GPU 部分的提升其實要更大。
托尼又測試了一下 GPU 跑分軟件 GFX Bench , 8 Gen 3 的 GPU 峰值性能,2K 測試跑到了83 幀,而 1080P 則飙到了213 幀。
對比去年 8 Gen 2 處理器 2K 69 幀,1080P 181 幀的成績,8 Gen 3 的 GPU 提升顯著。
遊戲這塊兒,老朋友原神 30 分鍾虛彌城跑圖, 720p 分辨率默認全開極高畫質,跑出了平均 59.6 幀的幀率,全程基本不掉幀。
跑出這個幀率不意外,意外的是小米 14 的 8 Gen 3 在跑出這個幀率的同時,手機背闆的最大發熱問題隻有 42.5 攝氏度。
看來 8 Gen 3 在發熱上的控制,多少是取到了一些 8 Gen 2 的真經,這下恐怕冬天要額外考慮買一個新手爐了。
有意思的是,這次小米和高通專門爲原神設計了一個原生 2K 的選項。
這可不是依靠 AI 算出來的什麽超分辨率技術啊,它是實打實得益于 8 Gen 3 的強大性能,依靠小米 14 Pro 的機能來渲染出來的 2K 分辨率。
所以在畫質和細節上,提升都能一樣看出來。
⬇️ >/ 點擊查看圖片細節
不過目前在 2K 渲染分辨率下,遊戲畫面隻能維持在 30 幀上,總體跑圖跑下來也都挺穩的。
托尼還是很期待,有朝一日米哈遊官方能開放 2K 渲染分辨率的選項,這勢必又将掀起移動端處理器新一輪的大亂戰。
玩遊戲處理器性能要有,電池性能也不能差咯。
小米 14 系列用到的澎湃雙芯,讓今年的手機續航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像是觀看 4K HDR 電影這樣的場景,能做到基本不掉電。
托尼這裏設置了一個續航測試,大家可以對 14 系列的耗電量有個基本參考。
對,沒錯,這個環節我們要來處刑金凡的 MIUI 了聊聊,小米澎湃 OS 的體驗了。
其實已經有去到了發布會現場的網友,體驗到了一些和 HyperConnect 相關的功能。
比如像是手機、平闆、電腦之間的圖片拖拽編輯,文本同步。
>/ 視頻來源:B站 @Sunbelife
又比如像是和蘋果 iPad 當 Mac 的副屏類似,小米平闆當小米筆記本拓展屏這樣的功能。
就 HyperConnect 目前的功能來說,基本是米家設備互聯互通的延伸,發布會上提到的 HyperMind 功能,托尼還是相當期待的。
除此之外,HyperOS 在 AI 方面的能力,這回咱們在前線的同事已經體驗到了。
這個在小米平闆上的妙畫功能,可以通過大模型,将用戶的簡筆畫和文字描述,生成一副生動的圖片。
可能上面說的這些功能,大部分用戶暫時都還沒法體驗到啊,但如果你在昨晚下單了小米14,還是可以在這台手機上,看到不少 HyperOS 的新變化。
比如這次小米新增了一個,在亮屏解鎖狀态下的充電動畫。
這個非全屏的動畫對于想插上電繼續操作手機的場景來說,還是挺有用的,你不必擔心會被全屏的充電動畫打斷施法。
>/ MIUI 的亮屏解鎖充電動畫
又比如像下拉菜單的 UI 設計,相比原先的 MIUI ,HyperOS 在整體排版上,可以容納的下更多的快捷啓動。
HyperOS 上讓托尼最感到眼前一亮的,是關于天氣 App 的更新。
新版的天氣 App 把圖标上的可視化信息優化的更爲醒目,沒有了之前和背景融到一起亂糟糟的感覺。
托尼還發現, HyperOS 現在可以在鎖屏狀态下長按進入鎖屏樣式的設置,有三種鎖屏樣式可選。
點擊自定義之後,還可以設置壁紙的磨砂效果以及不同樣式的玻璃條紋,這個設置和之前 Nothing 手機上的照片毛玻璃效果還挺類似的。
除此之外啊,HyperOS 還将第一方 App 中,卡片選項的位置挪到了底部,對于單手操作來說,确實友善了很多。
托尼上手 HyperOS 的時間不長,暫時隻發現了這些新增的變化,首批更新設備托尼貼在下面了,如果大家有相關的設備可以升級看看。
要是有發現 HyperOS 的新功能,不妨在評論區告訴托尼,分享一下 ~
毫無疑問啊,小米今年發布新旗艦機的時間,是再一次給其他友商的 8 Gen 3 出了道難題。
托尼使用下來,小米 14 系列在國産零部件、小米澎湃 OS 以及徕卡影像上的體驗,水準提升是相當大的。
難能可貴的是,像之前廣受好評的 IP68 标準、 USB 3.2 也都統統給 14 系列安排上了。
托尼覺得今年提升尤其大的,是小米 14 标準版。
它把三顆攝像頭的像素都拉到了 Pro 的 5000 萬級别的同時,還提升了充電功率,起售價卻維持在了 3999 元 ,起售規格 8+256 起。
從這個性價比來看,小米在 " 小屏旗艦 " 的賽道,已經玩的很明白了。
平心而論,小米這兩年一直在喊的沖高,随着如今 " 人車家全生态 " 戰略的發布,方向開始變得越加明朗起來。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
之前經曆的戰略升級也好,技術沉澱也罷,小米或許正在經曆一段痛苦的 " 青春期 " ,而這是想要 " 長大成人 " 的必經之路。
至少從小米 14 系列旗艦機來看,他們已經開始真正跨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