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褲子百穿不厭?答案當然是戰術褲!
耐髒耐造,一條頂多條!
曾航 / 文
最近很多朋友都在關注股票,今天向大家推薦一本很有意思的書,講戰争時期如何守好财富的經典書籍《二戰股市風雲錄》。
這本書的作者巴頓 - 比格斯是華爾街著名的對沖基金經理,摩根士丹利的合夥人,曾經被評選爲 " 美國第一投資策略師 "。他在這本書當中,對整個二戰期間的所有資産,例如股票、黃金、房地産、收藏品、土地、莊園等的投資收益和避險情況進行了複盤,那麽我很好奇的想知道,經曆了如此大規模的動蕩,到底什麽資産保值增值能力最強?
資本市場對戰争走勢的判斷非常精準
比格斯的第一個結論是,股票市場對于戰争勝負的預測驚人的準确。
1940 年夏天的時候,正是英國人整個二戰期間的最低谷,此時,英國遠征軍剛剛經曆了在歐洲大陸的慘敗,法國和波蘭被納粹德國擊敗,美國還沒有參戰。德國的潛水艇在大西洋上對英國的海上運輸線構成了巨大威脅。丘吉爾在他的日記當中寫道,這是整個二戰期間他最艱難的一段時期。
然而難以置信的是,1940 年夏天,倫敦股市就推斷出英國不會被征服,在 6 月初,倫敦股市開始抄底反升,投資者用腳投票,堅信德國人不會馬上擊敗英國,直到 18 個月之後珍珠港事件發生,英國人才确信自己最終會獲勝。
▲ 1935-1945 英國股票走勢 資料來源:道瓊斯公司
同樣的事情發生在德國,當時的納粹德國是處在高壓統治之下的嚴密監控的國家,舉國上下沉浸在二戰初期閃電戰的巨大勝利當中。然而非常有意思的是,德國的投資者用腳投票,在 1941 年 10 月份的時候,德國股市就到達頂點。僅僅兩個月之後,改變二戰走勢的偷襲珍珠港事件爆發,德國人再也沒有好日子過了。
美國的資本市場也同樣提前判斷出了一些戰争的重大轉折點,整個二戰太平洋戰場最大的轉折點,發生在 1942 年五 ~6 月份的珊瑚海海戰和中途島戰役期間,巧合的是,美國的股票市場提前一段時間,在 1942 年春天的時候就開始走出低迷。
▲資料來源:道瓊斯公司
二戰期間,股票市場對戰争走勢爲數不多的判斷失誤案例,是日本東京股市在 1942 年五 ~6 月份對珊瑚島海戰,還有中途島海戰的錯誤判斷。當時日本的官方戰報和日本的新聞界,都把這兩場戰役宣傳成日本的重大勝利,而不是失敗。
▲圖源:Naval History & Heritage Command
在整個 1942 年的前 6 個月當中,随着日本軍隊在亞洲戰場的節節勝利,日本股市曾經一片繁榮,一種大牛市的氣氛充斥着東京股票交易所。
當然,如此重大的戰敗還是無法難過日本那些消息靈通的證券投資者。例如,野村證券就通過這種蛛絲馬迹判斷日本即将要戰敗了。當時參加海戰的很多高級軍官和飛行員都養了藝伎,他們遲遲沒有看到自己的主人回國,于是,各種關于日本在海戰中慘敗的消息就開始傳播,敏銳的野村證券開始一點點出售手中的股票和證券。同時,野村家族開始購買土地和不動産,他們判斷,假設日本戰敗,土地和不動産是最好的保值形式了。這樣的投資操作使得野村家族在二戰後得以保留了足夠的資金,最終成爲日本最重要的證券公司之一。
▲圖源:Kure Maritime Museum
在投資的有效市場理論當中有一句話叫做 " 股票價格反應一切信息 ",英、德、美三國的故事都提前預判出了戰争重要拐點的到來,這難道是巧合嗎?
戰勝國股市和戰敗國股市的區别
戰争是殘酷的,戰勝國和戰敗國的股市會有天壤之别。
1939 年 9 月到 1945 年 9 月,道瓊斯工業指數上漲了 29%。美股從 1942 年中途島海戰之後就開始了長達 4 年的牛市,此後一路上漲。在戰争期間投資戰勝國的股票,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
戰争也締造了一批業績很好的上市公司,例如波音、通用汽車、克萊斯勒、杜邦、輝瑞、可口可樂等,這些企業在戰後成爲了極具國際影響力的公司。假設有人在二戰期間投資了這些公司的股票,長期來看,收益會非常好。
英國股市在二戰期間的走勢和美股類似,自 1942 年美國參戰後,随着盟軍在戰場上的不斷勝利,英國股市持續上漲。
那麽持有戰敗國的公司股票呢?在戰争期間,因爲戰争訂單的爆發,還有戰場上短期勝利的消息傳回來,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面,德國和日本的股票都還在繼續漲,德國和日本通常都會選擇在戰争結束前對股市進行限價,以防止暴跌。在戰争結束前後股市還可能被關閉。然而在股市重新開始後,股價會有一輪瀑布般的暴跌。
德國股市在 1941 年秋天時達到巅峰,此後就開始不停的下跌。雖然德國人嚴密封鎖前線的消息,包括檢查前線士兵的書信,然而德軍在蘇聯戰場進展不利的消息還是通過各種渠道傳了回來。日本的情況也類似,1942 年中途島海戰之後,日本的股市就開始持續下跌。
▲德國 CDAX 指數 1930~1950 年 資料來源:全球金融資料公司
1944 年 8 年月,由于戰事惡化,德國股市終于關停,直到 1948 年末重開,重開後的德國股市迅速暴跌,第一批交易的股票價格比 1941 年秋的最高點低了 90%。
在很多時候,戰争的結局都可以提前預判。雖然看上去交戰雙方還在僵持階段,但是在一些關鍵轉折點發生的時候,戰争長期的勝負是不難預測的。在這種情況下,假設你是戰敗國的股市投資者,你需要做的就是提前賣出自己手上的股票。
什麽資産是戰争中最保值增值的?
作者在書中提到,在戰争時期,房産是一個非常糟糕的資産。它們很容易被政府征用改建,也很容易遭到破壞,而在戰争結束以後,你很難去找人給你進行賠償。
那麽藝術品是不是戰争期間一個财富保值增值的好的方法呢?顯然不是。在二戰期間,納粹德國對占領區的藝術品展開了廣泛的搜刮。例如,波蘭一位著名的收藏家叫做查爾托斯基,他的約 5,000 件繪畫、古董、瓷器和珠寶被藏在波蘭鄉下的一所住宅裏面,然而迅速有人出賣了他,并向納粹德國告知了這些收藏品藏在什麽地方。他的收藏品迅速被德國占領軍搜刮一空。
在德國占領軍即将占領巴黎的時候,巴黎的藝術品商店裏面堆滿了一流畫家的畫作,大量的藝術品收藏者以白菜價開始抛售這些戰争期間不能當飯吃的藝術作品。
有句話叫做 " 盛世收藏、亂世黃金 ",戰争時期,歐洲的有錢人都特别喜歡持有黃金。例如在二戰前後,法國的有錢人财産的 20% 是金條。
相比起其他資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占領的歐洲,在所有的保值手段裏,黃金是最好的一種資産。因爲它最容易藏匿、最能保值,而且流通性相對較好。然而要如何把這些黃金變現,卻是困擾着這些歐洲有錢人的一件事情。他們隻能在黑市上去交易這些黃金并需要承受很大的折扣損失,或者被秘密警察發現抓進監獄裏面。
從長期來看,黃金的投資價值并不大。把全世界的黃金全部集中在一起,一個足球場就可以把它們全部裝下。它可以用來觀賞,或者做一些沒什麽價值的金銀珠寶,然而卻沒有太多的實用價值。巴菲特曾經形象的指出,不管未來怎麽變化,人們總是願意花幾分鍾的勞動所得去換取一瓶可口可樂的汽水,或者一塊喜詩的花生糖,但是不一定會是黃金。
二戰時期最保值的财産是土地,假設你在法國有一片面積不小的葡萄酒莊園,那麽不管是坦克從你的葡萄田裏開過,還是飛機丢下的炸彈不小心掉在了你的葡萄圓裏,它都很容易被恢複。
就算是戰争結束以後,你的财産證明文件被毀掉,當地人也知道那塊地産的主人是誰。在戰争結束以後,當一個國家開始重建的時候,地價就會一路上揚。當然土地的最大問題是它的流動性很差。在戰争期間和戰争剛結束的時候,當你的家人缺吃少穿,一個接一個被餓死的時候,地産富翁實際上已經和乞丐沒有太大區别。
戰争前後通常會伴随着惡性的通貨膨脹。在一戰結束以後,德國作爲戰敗國,發生了極其惡劣的通貨膨脹這讓很多德國的有産一族迅速變得一貧如洗。1913 年 1 馬克可以兌換 2.38 美元,到了 1922 年,一美分可以兌換 100 馬克。
德國最有錢的富人在戰争期間也經曆了财産的巨幅蒸發。德國鋼鐵大亨蒂森是當時德國最有錢的人之一。在 20 世紀 30 年代初期,他花了大量的金錢支持希特勒。他以爲自己已經交夠了保護費,家族的财富肯定會受到感恩戴德的元首的大力保護。然而沒有想到的是,納粹德國政府在 1938 年就以緊急狀态法爲名,把他的鋼鐵公司收歸國有。
二戰期間,财産受到最大損失的是納粹德國占領區的猶太人。
他們當中,結局最好的是在二戰前提前移民到美國、英國這些國家的人。在 1945 年以前,大約有 10 萬名猶太人成功的離開了德國。其中相當一部分人成功的把自己的資産轉移到了國外,并得以财富和家族的延續。
然而二戰前後,大部分的德國猶太人卻沒有那麽幸運。他們認爲,将自己在德國很成功的生意,銀行、百貨店、商鋪折價賣掉,同時要付一筆駭人聽聞的财産稅,再把這些錢存到蘇黎世的瑞士銀行裏面去。他們非常不甘心,結果是他們的财産在随後到來的戰争當中迅速灰飛煙滅。
▲瑞士銀行
一部分有錢人選擇将自己的黃金和珠寶等存在國内銀行的保險箱裏。然而占領軍到來之後會迅速要求銀行交出鑰匙,銀行就會乖乖從命他們的财産會迅速被掠奪。一部分有錢人會将黃金珠寶等高價值資産藏在沒有人能找到的地方,少數幸運的人靠這些救命财産躲過了戰争。
還有一部分猶太人提前把資産存在了中立的瑞士銀行裏,但是他們人并沒有來得及逃離德國,其中大部分人死在了集中營裏。二戰結束後,相當一部分猶太人的後代無法真正從瑞士銀行把他們死去的先輩的錢取出來,因爲他們往往提供不了有效的憑證。
作者指出,在戰争期間,手握值錢的實物資産是非常危險的事情。你的财産很容易被偷、被搶、被炸、被毀,或者被征用。你的财産越是值錢,它就越有可能跟你說再見。
像德國這樣戰敗國的政府債券是一種很糟糕的投資資産。在戰争結束以後,它将迅速貶值,甚至變得一文不值。
本質上,冷戰也是一種戰争,戰敗國一樣非常慘。1980 年,一美元可以兌換一蘇聯盧布。而到了蘇聯解體後,1998 年時一美元可以兌換 6000 盧布。無數蘇聯及俄羅斯人的财産在一夜之間化爲烏有。
作者又拉長時間複盤了整個 20 世紀戰勝國和戰敗國的證券收益。像美國和英國這樣的兩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在整個 100 年當中他們的股票收益年化平均是 6.5%,而像日本和德國這樣的戰敗國,在 100 年當中的證券平均年化收益也達到了 4.2%。而同期,這些戰勝國的政府債券的收益隻有 1.8%。
所以,此書作者建議,不管是家庭還是個人,長期來看都要把自己的總财富的 75% 用于購買股票。因爲從長期來看證券是最重要的保财之道,在一個深受通貨膨脹困擾的世界裏,你應該成爲業主,而不是房客。
同時此書作者建議,還要将自己的資産進行多元化的配置,以抵禦風險。例如在遠離城嚣,同時又可以很快抵達的地區購置一個農場或者牧場,把它看成是一份保險單。因爲控制住産糧之地一直是人類的一種本能,而地主一直會給人一種心理上滿足的感覺。書中形容道:" 在夕陽西下時,坐在陽台上看着你的田地和牛羊,還有什麽比這更能讓人感到滿足的呢?"
注意: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
作者:曾航,資深媒體人,軍武科技 CEO,旗下有知名賬号軍武次位面、星海情報局、楊叔洞察、測評界的野路子等。曾任 21 世紀經濟報道資深記者,著有《一隻 iPhone 的全球之旅》、《移動的帝國》、《大國鎖鑰》等書籍。
軍武菌給大家推薦一個視頻号
專注中國産業崛起故事
▲關注産業資訊,破解科技密碼
追趕先進技術風口,看中國制造的星辰大海